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亮点】湖北宜城: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升级

2021-04-12 13:4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近年来,湖北省宜城市以党建为引领,把党的建设贯穿到乡村治理的各领域全过程,充分发挥党组织的理论优势、政治优势、组织优势,为乡村治理凝聚力量,推动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突出党建引领,画好乡村治理“同心圆”

健全治理体系。把“党建+乡村治理”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进行整体谋划,健全“市委—镇街道党(工)委—村(社区)党组织—党员中心户”四级工作联动体系,实现党的组织全方位嵌入基层治理网络,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小步”,真正把党的领导优势转化为乡村治理优势。

配强治理队伍。把10名硕、博士充实到乡镇班子,50名选聘大学生沉到一线,配强乡村治理“一线指挥部”。坚持从“好人”中选“能人”,实施从退伍军人、在外能人、回乡大学生等人才中择优选拔一批,从市直部门单位中精准选派一批,从优秀支部书记中示范带动一批,对不担当不作为支部书记调整撤换一批“四个一批”计划,累计调整农村党支部书记87名,建强乡村治理骨干队伍,推进能人治村。

提高治理能力。按照分级负责、分期培训的原则,以党校、培训基地为主阵地,每年对村(社区)支部书记开展全覆盖轮训。采取专业专题培训、现场教学培训、外出考察培训、流动党校培训等形式,先后组织818人(次)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从乡村振兴、乡村治理等多方面、多维度开展培训,为2200多名有一技之长的党员重新“设岗定责”,打造一支爱农村、懂农业、能治理、讲政治的党员干部队伍。

聚焦服务主题,奏响乡村治理“和谐音”

实施“服务提升”行动。按照“7+X”标准,加大农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改造提升力度,近年来,投入5000多万元,新建、改扩建98个“有温度、聚人气”的村级党群服务中心,推进机关人员、管理权限、服务事项“三个下沉”,严格落实村干部轮流坐班制度,同步健全完善相关制度,形成“一站式服务、窗口化办公”的服务机制,全面优化服务功能,提升为民服务水平。

实施“强筋建骨”行动。聚焦基层组织服务能力虚化、治理能力弱化等问题,进行刀刃向内整改,通过干部调整、化解矛盾、专题培训、发展产业等硬招实招,近3年先后整顿转化58个软弱涣散党组织,有效补齐乡村治理短板,村党组织的组织力、公信力、服务力明显增强,乡村治理的共建核心更加坚强。

实施“红色暖心”行动。把村(社区)两委干部、“双报到”党员、志愿者三股力量紧密“捆绑”,凝聚乡村治理的工作合力。组织党员在村组、小区“亮身份、亮承诺、亮业绩,争当‘五星’党员”,认领服务岗位。建立“党委包支部、支部包党小组、党小组包党员、党员包群众”的四级包保制度,开展“红色暖心”行动,结对关爱对象4017名,完成群众“微心愿”2710个,收集意见建议1535条,推动解决民生问题道路硬化、路灯亮化、庭院美化等民生问题,通过一系列暖心活动,拉近群众的心灵距离,构建和谐、文明的乡村新风。

壮大集体经济,稳固乡村治理“压舱石”

全面压实集体经济发展责任。把发展集体经济作为强化乡村治理基础工程纳入“书记项目”,三级书记共抓,“四大家”领导包保,“输血”与“造血”并举。坚持一季度一拉练一评比一排名,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对集体经济发展先进乡镇、先进村现金重奖,奖出活力;对考核排名连续靠后的乡镇党委书记、村支部书记进行约谈批评,惩出压力。

全面激活集体经济发展核心要素。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统筹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盘活集体资源,增强集体经济内生动力。190个村全部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村党组织书记同时担任村民委员会主任和集体经济组织法人,依法开展经营活动。建立市镇两级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打造贯通城乡的农村综合产权服务、交易、仲裁三大平台,4300多名党员领办3512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对接集体经济组织,流转集体资源3.78万亩,增加集体收益1500余万元。

全面推动村级集体经济转型升级。坚持党组织引路,把培育形成各具特色的集体经济产业模式作为实现村级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举措,引导镇村依托资源禀赋招商引资、立足市场培育经营主体。“农业+农产品深加工”“农业+乡村旅游”“农业+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模式在宜城遍地开花,“四荒”土地变为产业基地、观光景点,废弃宅基地变为民俗庄园、农家乐园,空置厂房变为电商中心、加工车间,2万余人实现就地就业,村集体年均增收760多万元,让基层党组织在领导乡村治理中真正腰板挺起来、硬起来。

优化体制机制,打造乡村治理“新模式”

推行“支部+党员+村民”多主体共治。积极发挥村党支部在教育管理监督党员和引领乡村治理的主体作用。邀请群众代表、乡贤能人参与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围绕村级重点工作开展民主议事、扶贫济困、走访慰问、帮残助弱、志愿服务、爱心捐赠等活动,实现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和乡村治理有机结合。通过深化主题党日活动,推动党日活动往深里做,党性教育往心里做,作用发挥往实处做,让党员群众充分参与议事决策,推动村级事务公开透明,实现“人人支持、共同参与”共治格局。

推行“党员+网格+服务”融入式共治。改变以往普通党员置身乡村治理事外的问题,建立市委委员联系基层党委(党组)、党委(党组)委员联系党支部、党支部委员联系党小组、党员干部联系群众的“四联”工作机制,打通服务群众最后1米。推行党员责任区包保责任制,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带头包保片区,充分发挥老党员、老干部、老战士、老教师、老模范个人特长和优势,积极参与社会治理。

推行“自治+法治+德治”多方式共治。坚持和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行“自法德一体”治理路径。组织修订190个村(社区)村规民约、乡贤理事会、红白理事会等自治组织章程,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基层自治、协商在一线机制,完善民意征集、沟通酝酿、意见反馈等制度,保障村民有效参与村级事务管理。推进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建设,组织法律服务工作者、普法志愿者、律师等开展综治维稳、扫黑除恶、宪法等法律宣传活动,提升群众知法、懂法、学法、守法意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以身边事感动身边人,组织评选一批“宜城百佳 最美宜城人”“最美家庭”等活动,选树一批“身边榜样”,弘扬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作者系湖北省宜城市委常委、组织部长)

原标题:《【亮点】湖北宜城: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升级》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