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弘扬英模精神‖因地制宜有特色 “小”法庭释放“大”能量——依兰县人民法院达连河人民法庭

2021-04-12 18:2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因地制宜有特色

“小”法庭释放“大”能量

公平

公正

达连河人民法庭坐落于黑龙江省依兰县达连河镇,现有干警7人,平均年龄不到30周岁,是一支年轻有为、朝气蓬勃的团队,更是一支专业扎实、敢想敢拼的团队。近年来,法庭狠抓“诉源治理”,创新性推出“三员办案法”“巡回审判进乡村”“24小时法庭”等举措,推进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建设,开辟纠纷化解“快速路”,将60%以上的民商事纠纷化解在诉前和审前。曾先后荣获全国法院法庭工作先进集体、“全省优秀法庭”、黑龙江省“青年文明号”集体、共青团依兰县委员会“依兰县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等荣誉称号,并荣立集体三等功、集体二等功。

扎根基层,发展“枫桥经验”,打造“无讼社区”

达连河镇是全国500个小城镇建设试点镇,省级经济开发区哈尔滨市小康建设示范镇,同时也是依兰县的重点工业园区,集“工商农”产业于一身,特殊的地理与社会环境使得达连河法庭面对的案件呈现出类型多样、案情复杂等特点。此外,辖区内的中煤龙化集团作为哈尔滨市唯一一家资源类大型央企,自2015年起受国家调整产业政策影响,业务萎缩,下岗人员激增,大量劳动争议案件、集团诉讼案件及信访问题随之产生,法庭执法办案压力增大,审判任务繁重。

面对审判压力和层层困难,近年来,达连河法庭聚焦群众司法新需求,转变服务方式,发展“枫桥经验”,多举措推进诉源治理,创新将“无讼”理念与社会综合治理工作相结合,不断健全基层矛盾纠纷预防和化解机制,发挥社区人熟、地熟、情况熟的天然优势,与镇党委政府、派出所、司法所等共建部门联动,搭建小组调解员、片区调解员、村人民调解委员会及共建单位联合协调的四级诉前调解网络,第一时间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化解在基层,最大限度降低矛盾的对抗度和负面性,有效减少诉讼发生,让群众真正成为“无讼社区”的参与者和受益者。

优化配置,提出“三员办案法”,向管理要效率

为保障审判团队有序运转,提高司法效率,达连河法庭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从优化庭审流程入手,创造性地提出了“三员办案法”,即发挥好书记员、助理员(法官助理)、人民陪审员(法官)“三员”作用,聚“三力”为“一力”,化繁为简,化被动为主动,形成审判合力。

“三员办案法”将庭审流程细化为送达、告知、释明、繁简分流、证据交换、庭前调解、庭前会议、焦点归纳等8项工作,依据职能分工明确责任人。书记员利用送达、告知的机会,详细了解案情,把掌握到的第一手资料报给助理员;助理员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庭前调解,调解不成的组织召开庭前会议,交换证据、归纳焦点问题,并将一些庭审中程序性的工作以书面形式固定下来,便于在庭审中不再重复进行;法官则根据助理员归纳出来的焦点问题,就有争议的证据进行举证质证,组织辩论,开展庭审活动并依法宣判;人民陪审员利用乡情关系,组织释法明理,帮助化解纷争。“三员办案法”的实施,不仅让法官专心“审”和“判”、法庭干警各司其职,也能够让助理尽早接触实质性审判工作,便于从助理向法官身份衔接,提升审判质效。

创新举措,案件审理“全直播”,阳光司法零距离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为深化司法公开,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达连河法庭凸显年轻团队优势,积极构建融媒体格局,打造“互联网+庭审”模式,针对群众关注度高、有一定社会影响力、有法治宣传教育价值或对社会有规范指导意义的案件,尝试开展案件审理工作“全直播”,让社会公众可以观看和聆听整个审理过程,以此推进司法服务事项更规范、更公开,实现“可视化正义”。2018年6月庭审直播试运行期间,单庭最高点击数15163次。自开展庭审直播至今,除调撤及不公开审理案件外,直播庭审案件占同期受案总数的80%以上。

与此同时,法庭坚持“群众请进来”和“法官走出去”相结合,开展“公众开放日”活动,定期组织辖区群众、企业代表参观法庭建设,旁听案件庭审,让老百姓们走进法庭,了解法院;利用农闲时节集中下屯办案,通过“巡回审判”“送法下乡”等方式,不仅切实解决群众纠纷,同时以案释法,积极开展法治宣传,打通司法正义“最后一公里”。

司法惠民,搭建“24小时法庭”,启动“高校+法庭”新模式

为适应达连河辖区“工商农”高度融合的特性,破解工商产业从业人员工作时间、农忙季节农民务工时间与人民法庭工作时间重合的矛盾难题,延伸法庭工作触角,达连河法庭提出了“24小时法庭”的设想,历时三个月,建起全省首家“24小时自助司法服务区”,为当事人提供一站式智能化司法服务。当事人可在服务区内24小时自行办理立案、缴费、阅卷、预约等业务,还可以根据案件进展情况,自行打印相关法律文书,甚至以手机短信提醒的方式通过服务区内的“智能收转柜”,实现材料在法官与当事人之间的双向留痕自主存取。让信息化建设多走路,人民群众少跑腿。服务区的设立,大大提升了为民服务效能,让司法惠民生、接地气。

此外,在案件审理过程中,达连河法庭敏锐地意识到,本地企业劳资体系、管理机制不完善是导致劳动纠纷案件激增的重要原因,于是创新构建“高校+法庭”模式,针对近几年来审理的中煤龙化集团劳动争议案件进行总结特点并分析对策,充分利用县法院与黑龙江大学联合建立的“院校研学”机制,邀请大学教授到企业开展有针对性的授课宣讲,以案释法,对各类劳动争议案件进行剖析,主动为保障员工利益、完善企业管理出谋划策。活动结束后,正在审理的34件劳动争议案件中33件的原告向法庭递交了撤诉申请书,妥善推进了劳动争议纠纷的化解和预防工作。

因地制宜化纠纷,打好民生组合拳。在法庭上下的不懈努力下,受案数呈现逐年下降趋势,特别是劳动争议案件,从2017年的113件,至2020年已下降至3件,所审案件均无上访、无超审限等情况,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打造平安依兰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原标题:《弘扬英模精神‖因地制宜有特色 “小”法庭释放“大”能量——依兰县人民法院达连河人民法庭》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