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一座红军桥的前世今生

2021-04-13 14:5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原创 掌上黔东南 掌上黔东南

应中国地市报研究会的采访之约,由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承担的《百年奋斗路 百城访初心》栏目黔东南站,走进黎平县。带您了解一段红军桥的故事。红军桥,它位于黎平县高屯街道少寨八舟河上,1934年12月中旬,红一军团一部来到少寨。因河上原有木桥已被冲毁,为方便红军过河,当地群众便冒严寒,献圆木、枋板,与红军指战员一道架好桥。高约三米的新桥建成后,极大地便利了人们通行。如今,当地百姓仍按当时模样对河上木桥进行整修,并将它命名为“红军桥”。

在红军桥下游约200米处,一座结实平稳的水泥桥于2019年修建完成,当地村民称呼它为“新红军桥”,作为“少寨红军桥”的姊妹桥,“新红军桥”是高屯街道少寨唯一一座能通汽车的桥。

站在红军桥上,桥的这头是革命老区人民绽放出新时代光芒的红色基因。桥的那头是革命老区人民“脱贫致富、迈向小康”振兴发展的绿色动能。

1934年12月中央红军进入贵州,而黎平就是红军入黔的第一站。当年12月18日中央红军在黎平召开长征途中第一次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史称“黎平会议”。根据毛泽东的建议,改向贵州北部,为遵义会议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和组织基础,从根本上实现了转兵,为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指明了正确方向。

作为红军进入贵州的“第一城”,黎平会议开启了红军长征走向胜利的序幕,孕育了“敢闯新路、敢于突破、敢于胜利”的新时代黔东南精神。

州融媒体中心记者:杨光莉 杨海 余天英

实习:罗玲

总监制:吴会武 监制:龙卫东

原标题:《一座红军桥的前世今生》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