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山丹:焉支故事——流传千年的《匈奴歌》

2021-04-13 18:4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匈奴故里

世博圣地

春风已至,万物复苏。焉支山冰雪消融,从沉睡中渐渐苏醒……4月27日焉支山将再次开门迎客。在接下来的两周时间里,小编将为大家梳理“焉支故事”,通过6期专题微信为大家重现历史,云游焉支山。

焉支山是祁连山的一条支脉,位于山丹县、永昌县交界,又称胭脂山、燕支山、山丹山、大黄山。自古以来,焉支山水草丰茂,古老的游牧民族,氐、羌、月氏、匈奴等曾先后在这里繁衍生息,历史上焉支山的最早记载就与匈奴有关。此外,焉支山还见证了隋炀帝出巡,受到了唐玄宗的诏封,得到了李白、王维等众多诗人的尽情讴歌。时至今日,焉支山被称为“匈奴故地”“国博故里”,千百年以来,它以厚重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永远屹立在甘肃大地。

流传千年的《匈奴歌》

失我祁连山,

使我六畜不蕃息。

失我焉支山,

使我妇女无颜色。

读到这首《匈奴歌》,人们便会想起2000多年前汉匈战争的烽烟和匈奴人民的凄怆哀叹。《匈奴歌》是史料记录下来的汉代匈奴族唯一的一首民歌,在我国古代少数民族丰富的文学宝库中,闪耀着奇异的光芒。由于具有唯一性,因此,无形之中便抬高了其历史和文学的地位和身价。

关于《匈奴歌》的歌词,在各种史料记载中并不完全相同。最早的歌词来自于唐代魏王李泰主编的大型地理著作《括地志》卷四,里面引用了北京时期编写的《西河故事》中的歌词:

“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也就是说,《匈奴歌》的歌词最早是由北凉匈奴人搜集整理的。北凉(397年-439年)是十六国之一,由匈奴支系卢水胡族的首领沮渠蒙逊所建立,建都武威。但《西河故事》里只有歌词,没有歌名。最早的歌名来自于北宋郭茂倩编写的《乐府诗集》卷八十四《匈奴歌》,但歌词却与《西河故事》并不一样。歌词是:

“失我焉支山,令我妇女无颜色。失我祁连山,令我六畜不蕃息。”

还有一种版本,即唐代史学家司马贞撰写的《史记索隐》,里面引用了《西河旧事》的记载,歌词和上述两种版本又有所区别。歌词是:

“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亡我燕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不管是哪种版本,其中表达的意思大致一样,这是匈奴人唱出的一曲凄惨哀怨的悲歌,祁连山、焉支山是匈奴人在河西走廊长期游牧的主要根据地,是匈奴赖以生存的家园,对匈奴人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来源:焉支山景区

来源:山丹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

原标题:《山丹:焉支故事——流传千年的《匈奴歌》》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