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大山深处红旗展,广东兴宁这些地方有说不完的红色故事

2021-04-14 15:2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齐昌印迹”系列报道

群山环绕,山路蜿蜒。驱车前往位于广东省兴宁市东部的永和镇湖尾村,沿着公路一弯接着一弯地行进,不多时周围便是苍茫而又寂静的山林。一下车,料峭山风浸染着春日轻寒,让人精神一振。

抬头向前方望去,湖尾村行政服务中心建筑物外立面上嵌着的“湖尾村革命历史纪念室”格外显眼。这里,不仅有看不尽的青山古树,更有说不完的红色故事。

大山深处红旗展

这是一片红色热土。

兴宁第一支工农革命武装——广东工农革命军第十二团、第一届中共兴宁县委、兴宁第一个乡苏维埃政府——湖尾乡苏维埃政府先后在永和镇湖尾村成立。踏进位于湖尾村行政服务中心三楼的湖尾革命历史纪念室,时光回溯,仿佛又回到了那段烽火岁月。

↑位于湖尾村行政服务中心三楼的湖尾革命历史纪念室。(罗玮 摄)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中共兴宁特支被迫转入山区活动,永和镇湖尾村便成为了兴宁革命斗争的指挥中心和重要革命据点。“九三”暴动胜利后,反动商团武装力量对暴动队伍进行反扑。为了保存实力,刘光夏等率农军连夜撤退到湖尾村。次日,在湖尾村下贝岭潘英屋召开的庆功大会上,成立了“广东工农讨逆军第十五团”(后改为广东工农革命军第十二团)。随后不久,彭湃派叶浩秀扮成商人到湖尾村荷树岗找到潘英。在叶浩秀主持下,在湖尾村荷树岗成立兴宁县第一个苏维埃政权——湖尾乡工农兵政府(即苏维埃政府)。1927年12月,兴宁党组织在湖尾村板塘潘火昌屋成立了中共兴宁县委员会。

“兴宁革命首湖乡,英雄业绩怎能忘,义旗直指齐昌府,满山红叶艳惊霜。”这是原国家档案局局长张中在回忆湖尾革命斗争历史时赋的诗。1928年,十二团撤离湖尾村后,中共兴宁县委决定派潘英、潘火昌、丘友招、何亚清到罗浮大信、新圩等地开展工作。视湖尾村为眼中钉的国民党反动派于六月间,集结正规军一个连伙同商务治安队袭击该村,实行“三光”政策。据统计,被捕被杀及战斗阵亡28人。

↑原湖尾村党支部书记潘方浩正在向记者介绍湖尾村的红色历史。(罗玮 摄)

碧血写春秋,鉴史可明今。“为了继承和发扬革命先辈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各方的帮助支持下,我们于2003年建立了湖尾革命历史纪念室。”原湖尾村党支部书记潘方浩告诉记者,每年都会有不少党员群众前来参观学习。

湖尾村留下了弥足珍贵的革命印记,然而,随时光流逝,湖尾村的旧址、遗址都已坍塌湮没。“因资金等各种因素,村里的红色遗迹一直荒废,没有利用起来。”话语间,潘方浩流露出不少遗憾。

“接下来,我们将会寻求办法,争取资金,多措并举的办法去保护、修复革命历史遗迹。”如今,如何更好地保护、发挥湖尾村的革命印记,传承红色基因,这个接力棒也已经传到了现任村党支部书记潘保英手里。

革命艰难多波折

中共兴宁县委成立后,为加强山区工作,县委领导分别到兴宁南部山区以及龙川、寻乌(隶属江西省)、平远相邻的大坪、罗岗等边远山区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和农会及革命武装队伍,开辟革命新据点。

1929年1月,东江特委巡视员刘琴西到大塘肚村巡视了大塘肚及三架笔、双头山等地斗地主土豪、收缴枪支、开展减租减息的情况。他认为这里地处两省(江西、广东)三县(兴宁、龙川、寻乌)边界,毗邻中央苏区,是粤东战略要地,是建立革命根据地的好地方,尽快做好筹备工作。为此,兴宁县委领导人曾不凡制订了具体计划,以中共兴宁县委名义上报广东省委。

1929年3月,闽粤赣边五兴龙县苏维埃政府正式成立。这是闽粤赣边建立起来的第一个县苏维埃政府,表明以大塘肚为中心的五兴龙苏区正式形成。

五兴龙苏区建立后,通过培训苏区干部;扩充革命武装、加强军事训练;建立红色地下交通线;掀起抗租抗债及其它活动的措施,使得五兴龙苏区不断发展壮大。至1929年冬,五兴龙苏区的范围几乎比刚成立时扩大两倍,与赣南、闽西根据地连成一片,成为广大的闽粤赣苏区重要组成部分。

革命道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

1929年下半年至1930年冬,军阀混战暂告一段落。广东军阀陈济棠与粤东各县反动武装互相勾结,向五兴龙根据地进行疯狂围剿。大塘肚、大信等苏区先后失守,五兴龙县苏党政机关转移到兴宁黄陂新村苏区。

1931年1月,中共五兴龙县代表大会召开,成立了中共五兴龙县委。县委、县苏维埃机关设在南扒村,县总队设在新村温屋。1931年3月,五兴龙县委机关由南扒村迁到新村村月形屋,东江特委派陈锦华、廖醒中到新村苏区指导工作。至此,五兴龙革命根据地的领导中心由兴龙边的大塘肚转移到兴宁、平远和平远边界的新村苏区。

1931年4月,党内肃反运动扩展到五兴龙根据地。由于执行了过“左”的肃反政策,造成肃反扩大化,严重削弱了革命力量,加上五十团澄江圩战斗惨败,五兴龙根据地的革命斗争陷入了困境。

1931年10月25日,广东军阀陈济棠派李超夫率一营匪军,联合兴宁、平远等县的反动武装共四百多人,向新村苏区发动了进攻,五兴龙县委书记陈锦华率领县总队和机关人员,北撤转移到寻乌上苗畲岭。新村根据地被敌占据。12月,五兴龙党政机关再次转移到寻乌芳田村一带,坚持游击战争。从这时起,五兴龙苏区的革命斗争陷入低潮。

困境坚持隐蓄力

回望过往的斗争历程,眺望前方的奋进道路。五兴龙苏区从形成、发展、巩固至受挫的奋斗历程中,在建党、建政、建军和实行土地革命、开展游击战争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牵制广东敌人、支援中央苏区反围剿斗争、巩固中央苏区南方屏障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是兴宁党组织的先锋们在土地革命斗争实践中逐渐认识到的使命所在。

既然认准了革命道路,就义无反顾,一往无前。

1932年6月,中共兴龙县委员会在黄陂(现黄槐镇)黄沙溪成立,蔡梅祥任县委书记,县委委员陈禄光、罗义妹、曾九华、梅贯华、罗亚彬,县委秘书罗保良。同时在黄陂新村成立兴龙县革命委员会,并将原县赤色游击队改组为兴龙县游击大队。

1933年8月,中央人民委员会第四十八次会议提出“为开展南方战线的战争”,“向西南发展苏区”并决定成立粤赣省。兴(宁)、龙(川)、信(丰)、(南)康、赣(县)边区及武(平)西工委等统归粤赣省管辖。罗屏汉在粤赣省成立会上作了关于地方武装的报告。罗屏汉、张瑾瑜、蔡梅祥当选为省苏执委。

从1934年下半年至1935年7月,先后有赣南挺进队政委万寿、曹进洪、兴龙县委委员古汉中、罗义妹,中央留守处主任古柏,原五兴龙县委书记陈锦华等党政军领导人在反“围剿”战斗中,或身陷重围或壮烈牺牲。经过敌人的多次大规模围剿,兴龙革命力量遭到严重摧残。1935年6月初,罗屏汉率领一支游击队撤出新村苏区,转战到龙川径口,一路上不断遭到敌人袭击,退至大坪鸽池牛屎甲,罗屏汉壮烈牺牲。

从1934年下半年至1935年7月,冲出重围的蔡梅祥、曾佳昌等三人,转移到大坪南蛇坑尾,遭敌围捕,被押回兴城杀害。至此,整个兴龙根据地完全陷入敌手,党组织和武装力量转入分散、隐蔽和积蓄力量的时期。

初心长留天地间

蓝胜青、刘光夏、陈锦华、罗屏汉、蔡梅祥,这是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先后牺牲的五任县委书记,他们抛头颅、洒热血,成就了百年大党的辉煌历史,为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也在一代又一代人心中播撒下“红色种子”。

↑蓝胜青烈士(叶惠玲 摄)

“我跟蓝胜青同个屋子,从小我就听着他的故事长大的。”提及蓝胜青,今年已经72岁的蓝伟珍很激动,他反复从椅子上站起来,有千言万语要说。“我们也会跟孙辈讲述他的革命事迹,但近年来外面知道蓝胜青的人越来越少了,他曾经居住的房间也面临着坍塌。”指着不远处蓝胜青的故居,蓝伟珍满是心痛。

蓝胜青,首任中共兴宁县委书记,是牺牲的五任县委书记中最年轻的一位,年仅22岁。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他建立党组织,发动工农闹革命;组织工农暴动,建立革命武装;凛然面对兴梅反动当局一千元白银缉捕,英勇顽强杀敌。1928年10月21日,蓝胜青参加在福兴梅子坑胡屋召开的五县(兴宁、龙川、五华、梅县、丰顺)联席会议,被反动武装包围,与敌人激战时,身负重伤。翌晨,为掩护各县代表转移,再次与敌军激战,不幸身中数弹,壮烈牺牲。

↑在党史书籍中,仍能找到有关蓝胜青的记载。(罗玮 摄)

位于兴宁市叶塘镇西北部的胜青村,原名茶籽园村,1952年,为纪念革命烈士蓝胜青,更名为胜青乡(村)。在胜青村,记者见到了蓝胜青的孙子蓝超美。“这里曾经被烧了两次。”带着记者来到其爷爷的故居,记者看到,受自然环境变化、雨雪侵蚀、植物滋生、虫蛀病害等影响,蓝胜青居住过的房间已经坍塌了不少。

“小时候奶奶也会常常跟我讲起爷爷的故事,希望他的故居能够保护利用起来,他的故事能够流传下去。”蓝超美说。

鲜花献英烈,哀思祭忠魂。与蓝胜青故居遥对着的另一边,则静静伫立着其纪念碑。纪念碑前放着为祭奠英烈献上的鲜花。

↑蓝胜青革命烈士纪念碑。(叶惠玲 摄)

时空变幻,英魂不灭。随着岁月的流逝,烽烟早已消散,史册也会残缺,丰碑也会因风化而残破。然而,烙印在人民心中的“红色历史”一定能历久弥新,永不褪色。

梅州日报记者:叶惠玲

特别贡献:中共兴宁市委党史研究室

编辑:杨乔颖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