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把田间地头当作实践课堂

2021-04-15 08:1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阳光明媚,万物勃发,沉寂许久的土地开始复苏,春耕正当时。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各地党员干部深入春耕一线,送技术、送物资、解疑难,把党史学习教育与助农春耕结合起来,三晋大地到处呈现出干群齐心“闹”春耕的繁忙景象。

干部田间地头忙

在忻州市忻府区高城辣椒育苗园区,30座高标准节能日光温室大棚已全部投入使用。4月9日,忻口镇镇长赵洋快步走在园区道路上,心里想的是大棚里的辣椒苗。

“一年之计在于春。对椒农来说,无论是传统育苗,还是基质穴盘育苗,都要把握好农时。”记者跟随赵洋的脚步,走进育苗大棚,一股暖湿的气息扑面而来,一盘盘辣椒苗平整地放置着,一直延伸到育苗棚的另一端。技术员坐在大棚中间铺设的电动滑轨上,察看苗木长势。自动喷水设施从两个大水箱里抽着水,缓慢移动,低空均匀喷洒水珠。

赵洋告诉记者,去年冬天建设育苗园区,从召开动员会到流转土地,再到规划设计,每一步都按下了“快进键”,为的就是今年开春30座育苗棚全部投入使用。

辣椒种植大户杨新军告诉记者,他有5座穴盘育苗棚,从3月4日开始点种装盘,到12日全部结束,现在都已经抽苗了,5月份就可以移栽。

为了不误今年的农时,杨新军从去年冬天就开始备料,制造并完善育苗棚所需各类设备,一直忙到腊月廿六才休息。穴盘育苗技术,杨新军也是第一次尝试。在辣椒产业摸爬滚打了多年,杨新军常常外出考察学习,也带着同村椒农一起考察,他对精细化管理和发展高效农业非常感兴趣。

“采用穴盘育苗,一个是看重辣椒苗质量更好,另一个就是区里和镇里大力支持。从去年10月开始,镇里就为辣椒育苗园区建设忙活上了。”杨新军说。

“咱们高城是远近闻名的‘华北辣椒第一村’,培育的辣椒苗也一定要在质量上取胜,这样我们的辣椒产业才能做大做强,这也是椒农们的期盼。”赵洋对记者说。

备好物资保春耕

“咱这儿的地相对不太平整,这个播种机能不能用?”“能用。你看,这里有一个弹簧,就是减震用的。”“播下去的种子之间有距离,这个咋弄?”“距离可以调整,你在这里调。”

3月31日,阳泉市农业农村局在郊区河底镇河底村组织召开2021年阳泉市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暨农业科技下乡宣传活动。活动现场,郊区添宝种业有限公司展示的多种品类水果、蔬菜种子,深受农户青睐;盂县天润农业机械有限公司的手扶播种机、玉米铺膜精量播种机等适合小地块使用的农机具,让农户大开眼界。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阳泉市农业农村局统筹安排,精心部署,把为群众办实事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任务,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多措并举,扎实做好春耕备耕工作。农资储备方面,该局强化农资调度,确保农资保供稳价,各类农资品种丰富、数量充足、销售渠道畅通。全市储备优质种子110万公斤,能够满足春播用种需求;商品肥料储备2.95万吨,农药储备26吨;储备大型拖拉机150台,配套5000台件,培训农机具操作人员500余人次。全市农业执法系统出动执法人员593人次,检查农业投入品、农资经营店共133家次。

同时,阳泉市成立市县农业农村系统专家团队、项目工队、营销战队“三支队伍”,开展“三联三送三服务”活动,联村、联企、联基地,送政策上门、送技术到户、送信息入村,服务农业生产、服务重点工程、服务产业发展,线上线下多措并举,开展农民种养技术培训1500余人次。阳泉市农机中心农机社会化服务管理科科长杨存栋表示,将进一步积极引导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引进先进设备,开展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确保农机供应、机具调度、信息服务、技术指导四到位,力保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智慧农业”助春耕

近日,石楼县农机中心深入乡镇开展“推进智慧农机推广深松作业培训演示会”,30多名农机操作手、农机合作社社员、种粮大户共同观摩学习。

活动现场,专家跟着农民走,农民围着专家转。技术人员耐心细致地为大家讲解智慧农机的操作方法以及深松作业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解答农民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

“20分钟耕1亩地,深松作业轻轻松松就能完成。”华盛农机合作社社员兼农机手李有平兴奋地说。智慧农机不但可以全方位自动规划最优的路径,作业后的路径也被自动存储记录,农业从业者们只需坐在家中,通过手机App,便可一目了然监测到地里农机的作业时间、地点、里程、轨迹、质量等运行情况。

石楼县农机中心推广站站长辛星介绍说:“通过在机械设备安装智能终端GPS系统,我们可以科学调度,合理安排农机,使农机使用效率得到极大的提高。”

石楼县农经中心负责人说:“我们把为民办实事当作党史学习教育实践课堂,着力解决当前春耕中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特别是充分发挥农机助春耕的作用,做好机手作业技能培训,积极为农户提供专业化服务,解决农村用工难、用工贵、散户种植效益偏低等问题。”

智慧农机进地头,春耕农民不用愁。随着农业生产由“汗水农业”朝着“智慧农业”加速转变,农民从“会”种地到“慧”种地,耕种管收储等环节都轻松起来,科技成为助推石楼粮食生产的“主力军”和引领农民丰收的“新引擎”。

王少科 王利强 高桦 白玉生 冯媛

原标题:《把田间地头当作实践课堂》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