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党史故事100讲》:改革开放篇(二十一)

2021-04-16 21:1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开栏的话

为树立正确党史观,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人心,白城中院转载《党史故事100讲》,以党的重大事件为线索,以不同时期的典型事例、历史人物、精彩故事为主干,带您重温中国共产党非凡的百年建党历程和辉煌成就。今天推出《党史故事100讲:社会主义发展篇》。

第二十一节 坚持改革开放,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20世纪80年代提出,90年代初引起全球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新的发展理念。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积极响应以来,在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高度关注协调人与资源、环境的关系,增强了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国际经验表明,这是一个资源消耗强度加大的阶段。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我国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压力也越来越大。为此,我们必须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才能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才能使现代化建设事业兴旺发达,使中华民族的发展长盛不衰。

一、当前影响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在推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是,在新的世纪进一步推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我们依然面临着很多严峻的问题。

1.人口压力依然沉重。

(1)人口数量庞大。2005年,中国的人口总量已达到13亿人,而且每年净增加的人口数仍高达近1000万。因此,人口增长的总量对中国的长期发展仍然是一大威胁,经济发展方式、资源过度利用、生态环境破坏等,在很大程度上都和这种庞大的人口压力有关。

(2)人口素质总体偏低。现有人口态势制约着中国的经济发展,人口质量也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存在矛盾。我国人口素质总体偏低,按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看,现阶段中国人口的“文化程度综合均值”只有5年多,按宽口径估算的中国知识分子为2000多万人,仅占总人口的2%~2.5%,而发达国家科技人员的比例一般为25%~45%。

2.自然资源相对短缺。

(1)自然资源人均水平偏低。中国多数资源的总量丰富,但所有资源人均水平普遍偏低。就资源总量而言,中国堪称世界第三资源大国。但是,中国的人均资源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目前我国的淡水资源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资源的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水量的28%,人均耕地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32%。重要矿产的人均资源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可见,中国并不缺少资源,只是在庞大的人口面前资源总量是短缺的。

(2)资源利用效率较低。从资源利用效率来看,我国仍然处于粗放型增长阶段。例如,以单位GDP产出能耗表征的能源利用效率,我国与发达国家差距非常之大。以日本为1,德国为1.5,英国为2.17,美国为2.67,而我国高达11.5。我国的耗能设备能源利用效率比发达国家普遍低30%~40%。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系数是国外先进水平的一半左右,工业万元产值用水量是国外先进水平的10倍。我国人多地少的矛盾十分突出,但低效利用问题也十分突出。从资源再生化角度看,我国资源重复利用率远低于发达国家。

3.生态恶化态势尚未得到根本遏制。

(1)水土流失严重。据统计,建国以来全国因水土流失的耕地约266.67万h㎡,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在100亿元以上。每年流失的土壤,相当于在流失的耕地上刮去1㎝厚的沃土。在自然状态下,形成1㎝厚的土壤需要120~400年。水土流失使土层变薄,土地生产力大大下降。

(2)土地荒漠化严重。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267.4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9%,而且呈扩展的态势,20世纪90年代每年平均扩大2460平方公里,受荒漠化影响的人口约4亿人。

(3)森林草原退化严重。原始森林面积极少,全国森林覆盖率仅16.5%,少于世界30%的平均水平。草原面积逐年缩小,草原植被覆盖率降低,畜牧生产力不高。据统计,北方部分地区草场超载率高达50%~120%,有的甚至高达300%。此外,在我国还存在湿地破坏严重、生物多样性锐减、外来物种入侵等。

4.环境污染依然严重。

(1)城市环境形势依然严峻。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规定,除特殊保护区和特定工业区以外,我国城市大气环境质量应达到二级标准,但2003年城市空气质量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的城市占41.7%。2003年七大水系断面监测中劣五类水质却高达30.3%。全国2/3的城市居民在噪声超标的环境下工作和生活。全国有200多个城市陷入垃圾包围之中,且城市生活垃圾的产生量仍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

(2)农业污染现象日益严重。农业污染主要指过度施用化肥、农药,大量排放畜禽粪便,随意丢弃塑料农膜等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据国家环保总局对23个省(区、市)的不完全统计,2000年共发生农业环境污染事故891起,直接经济损失达2.2亿元。

二、进一步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路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行动指南,以控制人口数量,节约保护资源,加强生态建设,治理环境污染为内容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之策”还是“治本之策”。

1.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人口对策。可持续发展的人口政策是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所制定的人口政策,其目的在于影响人口诸变数沿着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预期方向发展,有计划地使人口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相适应。

(1)坚定不移地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实现人口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和生态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任重而道远,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其中包括:①坚持不懈地贯彻执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和法规条例,建立和健全计划生育奖励制度。②鼓励提高结婚年龄,推广使用更方便的避孕方法,引进推广高效的新型避孕药具,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落后地区的育龄妇女能够经常获得避孕知识和避孕药具及技术服务。③提高妇女文化知识水平,扩大妇女就业机会。④建立和完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变传统“养儿防老”的生育观。⑤强化政府和计划生育部门控制人口的职能,制定相关的法律规章,把计划生育纳入法制化的轨道,努力改善计划生育的服务质量。

(2)加快教育事业发展,提高人口质量。提高人口质量,主要靠发展教育事业。为此,①优先发展教育。普及义务教育,给学生以基础知识,举办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可以“改变一般人的本性,使他获得一定劳动部门的技能和技巧,成为发达和专门的劳动力”,发展高等教育以培养高层次的专业人才。②注重加大发展教育事业的投入。特别是要提高中央财政投入的比重,这是对教育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财力保证。其次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发挥财政支持教育的主导作用。③要通过多种渠道筹资,加强教育建设。除增强国内教育经费的投入外,还要同国际上的一些组织进行合作,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口基金会、儿童基金会、开发署以及世界银行等,这些合作已卓有成效。

(3)增加就业,发挥人口资源和人力资本优势。把扩大就业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之一,努力实现合理的充分就业,是推动经济增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①保持适度的经济增长速度,扩大就业领域,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②规范劳动力市场,完善劳动就业服务体系,促进劳动力的合理有序流动。③发挥人力资本优势,把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本。中国农村大量的剩余人口是潜在的人力资本,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支持是转化的关键,也是解决就业的关键。

2.促进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1)采取措施增加自然资源的供给。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改变。因此,必须挖掘自然资源的潜力,努力扩大供给,以满足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第一,要加强资源调查和勘探工作。第二,要加强资源的培育和养护。第三,加强资源的综合利用。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减少生产和生活中对资源的消耗和废弃物的排放,尽可能的变废为宝,减轻对资源的压力。

(2)抑制对自然资源的需求。抑制需求是实现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一个重要方面。抑制需求的途径包括:第一,节约利用资源。建立资源节约型的生产、运输和消费体系,减少资源的消耗。第二,发展替代资源。随着科学的进步,可以寻求一种相对丰富、相对廉价的资源去替代某种相对稀缺、相对昂贵的资源。第三,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通过改善产品质量等,可以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则减少了原材料的消耗,从而抑制了对资源的需求。

(3)强化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政策措施。除了通过扩大供给和抑制需求外,还需要各种有效的政策工具,主要包括:第一,加强资源开发和保护的立法与执法。第二,建立有效的行政管理机制,发挥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作用。第三,研究试行资源核算,推行可持续发展评价制度。第四,依靠科技进步,建立节约型的社会经济体系。

3.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护政策。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护政策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措施,欧美日等一些国家的政府环境部门同经济部门合作,并广泛邀请社会各界参加,制定了综合性的长期环境政策规划,力求实现环境和经济政策的一体化。

(1)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机制。为了能够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较为坚实的基础,需要构筑起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机制。第一,构筑可持续发展的法律体系。它包括三个层次:把可持续发展原则纳入经济立法,完善环境与资源法律,加强与国际环境公约相配套的国内立法。第二,建立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自然资源价格体制,推行环境税。第三,引导企业向环境保护投资。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并利用合理收费和企业化经营的方式,引导其他方面的资金进入环境保护领域,使中国的环保投资保持在GDP的l%~1.5%。第三,建立并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审计制度。第五,建立廉洁、高效、协调的环境保护行政体系,使之能强有力地实施国家各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2)进一步完善三大环境保护政策体系。中国的环境保护在30多年的发展中,逐步建立起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污染,谁治理”和“强化环境管理”三大环境保护政策体系。第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政策。从环境污染与破坏的长期经济和环境影响及其治理的费用而言,预先采取防范措施,不产生或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最有效率的办法。中国制定这条政策的主要目的是在大规模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同时防治环境污染的产生和蔓延。第二,谁污染,谁治理的政策。这是国际上通行的污染者负担原则在中国的应用,主要目的是促使污染者承担治理其污染的责任和费用。第三,强化环境管理的政策。主要目的是通过强化政府和企业的环境管理,控制和减少管理不善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破坏。

(3)环境保护的具体产业政策。产业环境保护政策,就是政府运用经济、行政、法律及技术的手段而制定的用以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引导和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产业环境保护政策的具体目标应该包括:控制人口增长,控制资源耗竭,控制环境污染。环境保护指向的产业政策,主要包括产业发展的环境保护政策和环境保护产业的扶持政策两项内容,具体内容有产业结构环境政策、产业布局环境政策、产业组织环境政策、产业技术环境政策。建立健全这些具体的环保产业政策更好地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

来源:《改革开放论》

原标题:《《党史故事100讲》:改革开放篇(二十一)》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