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关注丨一所普通小学里的特殊教育

2021-04-16 21:4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原创 猫头鹰小助理 昆明教育

8点20分,清晨的阳光洒进教室,安宁市温泉小学教室里传来琅琅书声。与此同时,教学楼另一侧的教室内,安宁市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正在给一群智力残疾儿童上课。

两所学校共用一个场地,上课时分,特殊孩子与普通学生仅有一个廊道的距离。

7个和17个

“老师,您好!”“同学,再见!”特教老师罗李萍,正在给安宁市特殊教育学校二年级的9名智障孩子上生活语文课。

“打招呼的时候,小眼睛要看着对方”“说再见的时候,要把小手抬起来摇一摇”,罗李萍模拟着上学和放学的场景,不断地重复“你好”“再见”。大部分孩子能跟着老师简单发音,并且自己挑选同伴来问好。

课程的最后,罗李萍和孩子们玩起了“开火车”的游戏。“呜呜呜,火车要开啦!”“往哪开?”“往川子(化名)那里开。”通过游戏的方式,孩子们再次强化学习内容。

在“开火车”游戏里,语言和情绪表达最清晰的是9岁的川子。满月时,他因脑积水术后高烧,左脑受损萎缩,造成智力和行动障碍。

相同的教学内容,在一年级课堂上就更难了,学生智障情况更为严重。“早上我们见到同学和老师,要说‘你好’,要主动打招呼。”特教老师尹涛边说边教,但讲台下的孩子几乎没有反应。

突然,瑶瑶(化名)用力敲着桌子,随后站起来向教室外走去。其他学生看到这一情况,有的开始哭、有的尖叫起来,课堂顿时乱了。

成立于2020年9月的安宁市特殊教育学校里,像川子和瑶瑶这样的学生共有17人,均是6岁至10岁的智力残疾儿童。目前,学校开设有一年级和二年级2个教学班,共有7名教师,其中5人分别为新招聘特教和康复专业教师,2人为普教老师转岗。

罗李萍在温泉小学已经从教20多年,今年47岁的她在安宁市特殊教育学校成立时,选择了从普教转岗特教。从最初的兴奋期待,到培训时的手足无措,再到上岗后的坚持和耐心,罗李萍的教育观变了,她说:“我想尽我的能力,帮助这些孩子。”

“1+2”的融合

每天早上的大课间,温泉小学六(2)班的周雨桐都会来到特教学校17名孩子身边当“小老师”,给他们带操,这个习惯已坚持了大半年。虽然和身后的学弟学妹没有直接交流,但是她带操时,总是特别认真。

温泉小学校长王勇,同时也是安宁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他一直坚持通过升旗仪式、课间操、就餐、节日活动、研学旅行等,创造机会让普特学生有更多接触。

运动会上,孩子共同参与,展示了特教学生乐观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也让普教学生改变了回避、惧怕的心理;

春游期间,特教和普教低段的孩子一起到“天下第一汤”游览,一起聆听普教“小导游”的讲解,既拉近了彼此距离,又培养了普教孩子关爱弱小的意识;

学校让特教孩子到食堂排队打饭、与食堂阿姨交流、挑选自己喜欢的菜品,然后与普教的学生一起用餐……

这些融合教育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之间多维度、多角度、多领域的相互交融、相互补充。

同时,两所学校还构建了“1+2”融合教育模式。其中,“1”代表“融合教育”这一个理念、一个校区、一个领导班子统筹管理;“2”分别指普通学校和特殊教育学校两块牌子、特教和普教两类老师、普通和特殊两类学生、普教与特教课堂与活动、一般教育和个别化教育的教学模式等。

“让普教和特教的学生同处一个学校里学习、生活,接纳、不排斥对方。这是两所学校办在一起的初衷,经过半年多的实践,目标基本达成。”但王勇认为,融合教育不是简单的“在一起”。

1对1教育计划

在安宁特殊教育学校,一年级的7个孩子,基本都是中重度多层障碍患者,部分孩子之前没有进过学校,开学后很难适应校园生活。

在特教专业毕业的尹涛看来,疏导孩子的情绪,让他们接纳环境、培养安全感,是孩子进校后重要的一步。

他用了3个月时间,从如何培养课堂常规入手,引导孩子会听上课铃声、不乱撕乱画课本、会正确使用学习用品,养成一定的群体意识,然后逐渐过渡到按照老师要求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根据《培智学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的要求,让每个孩子在教育和康复干预过程中习得社会的规律,习得与别人交往、自立、自理的能力。

瑶瑶是一名多重障碍儿童,在生活自理、沟通、社会技能等方面,仅有些微能力,需要特别协助才能适应环境需求。入校后,学校为瑶瑶制定了个别化教育计划,实施一对一训练。如在生活语文领域,在别人对自己讲话时能注意倾听完整信息;生活适应领域,能不破坏、不丢弃自己的学习用品,能认识自己的同学等。

经过一学期的学习,瑶瑶的生活语文期末检测试卷得到了88分。而在新生入学综合测评中,仅有24分。现在,瑶瑶已经能在课堂上静息、坐正、起立和问好,能简单地指认太阳、月亮、桌椅的图案和用不同颜色的笔涂画图片,甚至能简单表达自己的想法。

“妈妈小心,前面有沟。”“出门前扎个头发,我会很漂亮。”听到瑶瑶的话,妈妈笑着笑着就哭了。

发生变化的还有很多学生。川子的妈妈说,孩子入校后,从每顿饭要大人喂,到能自己吃饭;从不会如厕,到能自己小便;从不识字,到认识七八个汉字……

同时,安宁市特殊教育学校和温泉小学的老师们开始集体备课,让普教老师感受到特殊教育关注个体发展,实施分层教学和个性化教育的意义,并共同制定融合教育管理、考核、评估体系和激励机制,探索适合融合教育的课程。

安宁市委、市政府已投入1070万元,对安宁市特教学校进行改造,将增加功能室、资源教室等,工程将于今年7月完工。同时,在加大融合教育的基础上,学校计划将特殊教育向学前和职高两端延伸。

据初步统计,安宁市义务教育阶段有智障儿童148名,但进入安宁市特教学校的学生仅有17名,如何能让更多智障儿童进入专业学校接受教育,特教之路任重道远。

短 评

融合不是简单“在一起”

什么样的教育形式能称为融合教育?

是特殊的孩子终于坐进了普通班级?还是老师像对待普通孩子那样“一视同仁”地要求特殊孩子?

在安宁温泉小学里,构建了这样一种融合场景:特教的17名孩子,被放到了普教的291名孩子中,开展专业教育时,是独立的,但更多时候,这里又成为一个特殊孩子与普通孩子相会的课堂,成为打破分歧隔阂、建立宝贵友情的地方。

融合是一种态度,一项目标,一组观念。它的核心是什么?是孩子的需要被看见,每个孩子都被合适地对待。

这所普通小学里的特殊教育,给了我们很多启示,让我们思考如何有效借助现有资源,一步一步建立起属于自己的融合理念并开展融合教学。

原标题:《关注丨一所普通小学里的特殊教育》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