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贵州革命先烈之杨经国 • 罗会廉

2021-04-17 12:3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编者按】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精神,营造党史学习教育浓厚氛围,中共贵州省委改革办、中共贵州省委党史研究室近期将通过“贵州改革”微信公众号,向社会公众集中推送一批在革命战争时期、剿匪斗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贵州革命先烈(含贵州籍和在贵州牺牲的中共党员及席大明等5位著名的民主人士)事迹,弘扬浩然正气,感悟精神力量。今天介绍的是杨经国、 罗会廉2位革命先烈事迹。

杨经国

(1916-1942)

杨经国,字德一,又名杨全、杨耀生,贵州省普定县马官区余官乡人。生于1916年2月14日。1930年考上省立安顺四中。在四中读书期间,经常接近思想进步的老师,并借阅了一些进步书刊。初中二年级时,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浪潮。这时,杨经国十分关心国家的存亡,萌发了爱国主义思想,树立了拯救民族的革命理想。

1934年夏,他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经广西过广州绕道香港到了北平。但因各校招生期已过,一时未能入校,只好在弘达学院补习功课,并常到北京图书馆看书、学习。

他在北平自学期间,结识了在北平师范大学读书的贵州同乡傅以平(中共地下党员)和杜良俭,得到了傅、杜二人的帮助。傅以平向他介绍和提供了《生死场》《八月的乡村》《丰收》《大众生活》等进步书籍,使他从理论和实践中受到了教育。

由于蒋介石政府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使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更加猖狂。中国共产党呼吁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他积极参加北平的抗日救亡活动和“一二·九”运动。他参加了党领导的平津学生扩大南下宣传团,在南下宣传团中受到了艰苦的锻炼和抗日思想的磨炼。宣传团边行军、边宣传抗日救亡。1936年2月1日在北平石附马大街师范大学文学院正式举行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成立大会。他参加了成立大会,是第一批“民先”队员和骨干。由于他在上述活动中表现得坚定勇敢,经宣传团同一个组的地下党员黄景山介绍,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队员们渴望已久的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愿望终于实现了。1937年5月,蒋介石勒令解散学兵队。党的东北军工委根据当时的形势和需要,让未暴露的队员继续留在东北军,分散到各连队坚持工作。杨经国由北方局宋黎安排到53军691团吕正操部做党的地下工作。1937年10月,吕正操的691团遵照北方局指示,趁国民党军队南撤时,脱离53军回师北上,改编为人民自卫军,留在冀中,在党的领导下,开展抗日游击战争。杨经国被提升为二总队政治部主任。1938年春调往抗大学习, 1939 年冬仍回冀中工作,任骑兵团政治处主任。

杨经国任政治处主任时,在环境艰苦、转战频繁的情况下坚持学习《共产党宣言》《党的建设》等书籍。不但学习政治,而且刻苦学习军事,并且对党的政策和上级指示以及战争工作情况通报都抓紧时间学习。由于他刻苦钻研,知识面宽,兴趣广泛,同志们都称他为文武双全的好干部。

1941年春,杨经国带领骑兵团一个排去大城县农村宣传抗日,他利用集市群众多的机会,登台讲演。当时,敌特活动猖狂,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危险,但他不顾个人安危,深入到群众中去找老乡谈话,鼓励群众抗日,积极搞好春耕生产。

1941年9月,骑兵团受命保卫上级机关的安全,在定县杨木村保卫战斗中,杨经国挫败了有飞机配合的千余敌人的进犯,取得了胜利,保证了首脑机关的安全。

同年秋天,骑兵团部队住在饶阳。为了掩护群众秋收和秋种,杨经国带一个排负责监视和打击从据点出来破坏生产之敌,历时7天,掩护群众种麦子3000多亩。

1942年5月,敌人开始大扫荡。骑兵团活动在河北省饶阳、武强、安平县一带,多次出击敌人,进行反扫荡,掩护群众转移。5月11日夜,各连集聚在武强县沙洼村,准备召开干部会,总结和布置反“扫荡”的工作。12日上午9时,武强、饶阳、深县、安平之敌一齐合围上来。当时除了地面敌人1000多人的进攻外,还有3架敌机配合轰炸扫射。突围部队除团长带的一连、特务连、侦察连未受损失外,其他各连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5月下旬,日寇清剿日益严重,斗争日益残酷,杨经国带领的四连多次与敌人遭遇。他跃马持枪,指挥战斗,拼杀敌人。在一次突围战斗中,因敌我力量悬殊,部队伤亡很大,杨经国的马被炸死,他身躯中弹,壮烈牺牲,时年仅26岁。

罗会廉

(1914-1944)

在贵州籍抗战英烈录中,闪耀着这样一个名字——罗会廉,他一生对党的情报侦察事业赤胆忠诚,深入虎穴获取重要情报,将一生奉献给了我党的情报侦察事业,奉献给了为争取民族自由、独立、解放,勇于抵御日寇的伟大革命事业。

罗会廉于1914年4月14日诞生在贵州普安县楼下乡旧营村,自幼聪颖好学,15岁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兴义县中学。那时正是军阀混战、灾难深重的动荡年代,一次同校的学长为抵制抓丁派款被枪杀的惨景,激起了罗会廉内心的满腔怒火,更激发了他期盼砸碎一个旧世界,寻找人间光明的渴望。

1929年,全国各地革命力量如雨后春笋,革命活动如火如荼,罗会廉在兴义中学进步人士的引导和影响下,开始对造成人民苦难深重的原因进行探究,思考越深层,越诱发了罗会廉对当局政府的不满情绪。这年7月下旬,罗会廉与其他进步青年一同带领100多名同学走上街头,就提高教师的待遇等事项进行游行宣传,最后迫使当局接受请愿队伍的条件,获得此次学潮的胜利。1932年,罗会廉考入昆明市昆华中学高中部读书。在昆华中学学习期间,罗会廉学习接触了大量进步书籍,并对孙中山先生的《建国大纲》《建国方略》等论著产生了浓厚的学习研究兴趣,通过进步书籍和进步思想的滋养,罗会廉的思想境界得到显著提升,更进一步清晰了争取民族独立国家解放的奋斗目标。1934年秋,罗会廉考入上海暨南大学土木工程系,他得到暨南大学中共地下党组织和进步人士的影响和引导,阅读研究了大量《资本论》《新青年》等进步书刊,更明确了“谁才能拯救中国人民”的答案。1936年秋,由于家庭经济无力支撑罗会廉继续求学,迫使他中途辍学到安徽淮南铁路工程处工作,由于罗会廉勤奋好学、踏实敬业,不久后就成为了铁路工程师。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罗会廉看到国民党反动政府长期以来置国家安危与民族大义于不顾,对外妥协退让,迟不宣战,对内残酷压迫,处处掣肘人民抗战。中共中央于7月8日通电全国,15日又发表了《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号召全国人民团结抗日,而中国共产党的坚定明确的抗日主张,成为各族人民坚持抗战的希望所在,许多有志爱国青年踊跃加入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队伍,在这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罗会廉毅然放弃了淮南铁路工程处优越的工作生活条件,远赴山西临汾刘村镇八路军驻晋办事处,报考八路军学兵队,投入到这场革命的浩荡洪流中。罗会廉先后在八路军——五师随营学校、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第三期学习,抗大毕业后罗会廉被调入中国革命军事委员会参谋训练班,专习侦察情报业务。投身革命队伍后,罗会廉的革命理论水平和政治思想觉悟得到迅速提高,并于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豫皖苏边抗日根据地的初创阶级,新四军游击支队处于敌伪顽匪的军事围困、经济封锁之中,环境恶劣,战斗频繁,侦察任务异常艰巨繁重,而侦察人员却又很少。1939年,罗会廉被派往由彭雪枫领导的豫皖苏边区任新四军游击支队侦察参谋。1940年,新四军游击支队被编为八路军第四纵队,1941年2月改为新四军第四师。四师处于抗击日、伪军的主战场,斗争环境艰苦卓绝,任务异常艰巨,罗会廉在司令部担任侦察参谋,历经数十次战斗洗礼,每每激战,他总奋不顾身地深入敌人巢穴核心侦察情报,罗会廉时而化装成商人,时而化装成农民,时而乔扮为敌军,深入虎穴,每次都较出色地完成了侦察任务,为我军取得军事上的胜利,减少兵员损失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情报。张震将军在回忆罗会廉时说:“他化装什么人就像什么人……他带领的侦察队有时穿便衣化装商人深入徐州、宿县、蚌埠等敌伪据点侦察取得第一手材料。在战斗前总是他率领侦察队或骑兵连预先详细了解情况,为建立根据地、歼灭敌伪军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情报。”

1941年冬,中共中央华中局筹集给中央的一笔黄金急需运送,四师首长便将此重任交付罗会廉,他将黄金全数贴身捆绑于己身,会同4名护金战士,星夜兼程,英勇机智地通过敌人的层层封锁线,圆满地将这笔维系革命开展的巨款按期送到微山湖的八路军接转处。同年,抗日战争进入极端艰苦的阶段,日军集中力量大举进攻人民武装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同时,蒋介石掀起第二次反共高潮,蓄意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调集30万敌军疯狂进犯华中抗日根据地,罗会廉所在的新四军四师也遭遇了敌人三十一集团军14万兵力的围追堵截。为避免“皖南事变”的悲剧在皖北重演,此时担任新四军四师(原新四军第六支队)四科代理科长的罗会廉接受了策反国民党九十二军一四二师四二五团团长陈锐霆的艰巨任务。为了顺利完成策反任务,罗会廉打扮成商人,几经周折,巧妙地穿过敌军的道道封锁线,两次找国民党四二五团团长兼第五总队指挥官陈锐霆(中共地下党员)商讨起义事宜。并冒险将毛泽东、朱德同志的指示:“为了政治上打击蒋介石反共,军事上迟阻李仙洲援韩,同意陈团在坚持团结,坚持抗战,反对中国人打中国人的口号下光荣起义”送到陈锐霆手上,最终促成国民党四二五团作出了提前起义的决定。陈锐霆率部1000余人在皖北举起义旗,使这支部队成为抗敌反顽的人民军队。在危机关头赢得了战机,壮大了新四军第四师的革命力量。陈锐霆回忆起他与罗会廉相处的情景时说:“我俩相处虽然只有两日夜,但谈的问题很多。他敦厚稳重、朴实无华,有渊博的知识,对马列主义革命理论、时事政治、党的政策了解得既多又很深透,他的风度俨然是一个学者。他不避艰险、英勇机智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和高尚品质一下子就感染征服了我,使我有相见恨晚之感。”

1943年,抗战形势好转,新四军在抗击敌伪的战斗中攻克了据点200多处,不仅恢复了1942年前被“蚕食”的地区,队伍实力也得以壮大。随着战争形势发展,罗会廉逐渐深刻感受到情报侦察工作是部队的耳目,是取得战斗胜利的重要因素,建立一套情报组织网络机构的打算在罗会廉心中酝酿成熟,师部领导也支持肯定了情报网点筹建工作,罗会廉一手抓情报组织建设,一手抓人员思想和业务素质培养提高,经过1943年至1944的实践,豫皖苏边区一支侦察队伍几十个情报网点,在罗会廉的培训下迅速地成长起来,四师的情报工作得到突飞猛进的提高,从而使我军更为主动地洞悉敌情,把握战斗主动权,赢得最佳战机接连获胜。

罗会廉将满腔热诚都奉献给了情报侦察事业,虽然1942年8月与同在一个部队的司令部参谋许璞喜结连理,并养育了一个可爱的宝宝,但夫妻也是聚少离多,1943年6月在丰城团圆后共同渡过这个家庭欢聚最长的十几天,丰城相别,竟成为这个年轻家庭的永别。1944年12月2日,罗会廉完成侦察任务后途经安徽涡阳县石弓山高楼庄时,遭到日伪军三百余人袭击,罗会廉壮烈牺牲,时年31岁。

阅读推荐

原标题:《贵州革命先烈之杨经国 • 罗会廉》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