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首个国家层面批复的都市圈规划正式发布!

2021-04-18 14:4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本文转自:中国城市规划

导读:近日,《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全文公布。《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经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同意,由江苏和安徽两省政府正式印发,成为国家层面批复同意的第一个都市圈发展规划。

作为全国都市圈先行者,南京都市圈在各相关城市共商共建中已经走过了20年发展历程。

进入新发展阶段,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经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同意,3月22日江苏和安徽两省政府正式印发,成为国家层面批复同意的第一个都市圈发展规划,标志着南京都市圈建设上升到新的战略高度。

4月16日,江苏省政府和安徽省政府联合召开《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新闻发布会,《规划》正式面向社会公布。

江苏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林康介绍,在《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着眼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深刻把握都市圈建设规律,结合实际对南京都市圈发展进行系统务实谋划。《规划》主要内容可以概况为:一个空间格局、两个关键、两个发展阶段目标、四个定位、八个方面重点任务以及两套保障机制。具体包括前言、12章、38节和14个专栏,共计3万余字。

一是立足实际,合理确定规划空间布局。

借鉴世界主要都市圈发展经验,立足南京都市圈发展实际,基于人口通勤流动等大量现状数据的科学分析,也兼顾了区域合作历史和都市圈发展潜力,合理确定南京都市圈范围。南京都市圈主要包括:江苏省南京市,镇江市京口区、润州区、丹徒区和句容市,扬州市广陵区、邗江区、江都区和仪征市,淮安市盱眙县,安徽省芜湖市镜湖区、弋江区、鸠江区,马鞍山市花山区、雨山区、博望区、和县和当涂县,滁州市琅琊区、南谯区、来安县和天长市,宣城市宣州区,面积2.7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2000万;规划范围拓展到南京、镇江、扬州、淮安、芜湖、马鞍山、滁州、宣城8市全域及常州市金坛区和溧阳市。依托这一空间范围,统筹考虑区域资源禀赋和发展潜力,坚持极核带动、同城先行、轴带辐射、多点支撑,因势利导、前瞻布局 “一极两区四带多组团”的都市圈空间格局。

“一极”为都市圈龙头,即南京市,强化辐射服务和引领带动功能。

“两区”为宁镇扬和宁马滁两个同城化片区,加快同城共建和先行示范。

“四带”分别为向上海方向的沪宁合创新服务中枢发展带,密切对接上海、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加快创新驱动和转型升级;沿江方向的绿色智造发展带,推进资源整合和绿色转型,增强对皖江城市带乃至长江中上游地区的辐射带动;南北方向的宁淮宣和宁杭滁两条生态经济发展带,畅通南北区域大通道,联动开展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

“多组团”为都市圈内的县城和重点镇,加强与周边中心城市的统筹规划、功能配套和共同发展。

二是抓住关键,聚焦同城化和高质量。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紧扣同城化发展这一都市圈建设的核心要义,将“同城化”和“高质量”贯穿规划全篇,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促进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同城化发展为主攻方向,以健全同城化发展机制为突破口,努力把南京都市圈建设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现代化都市圈。

三是高点站位,明确都市圈发展愿景。

以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国家重大战略为统领,着眼示范引领全国现代化都市圈建设,系统梳理面向未来区域竞争格局的优势潜力,研究提出“一高地一中心一区一圈”的战略定位,即: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产业创新高地、长江经济带重要的资源配置中心、全国同城化发展样板区和高品质宜居生活圈。结合战略定位,立足南京都市圈基础条件,着力体现现代化都市圈内涵要求,充分考虑需要和可能,分两个阶段提出发展目标。第一阶段是瞄准全国,到2025年,都市圈同城化建设水平全国领先,基础设施一体化程度大幅提高,人均GDP超过15万元。第二阶段是瞄准世界,基本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都市圈。

四是协作共进,加快重点领域攻坚突破。

按照都市圈战略定位和发展愿景,聚焦同城化、高质量,坚持各扬所长、合作共建、共同发展,从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科技创新协同促进、现代产业分工协作、高水平开放合作、统一市场建设、公共服务便利共享、生态环境共保联治、城乡融合发展等8个方面,明确都市圈建设的重点任务和关键举措。具体是:

基础设施方面,重点是打通“断头路”“瓶颈路”,构建内外畅通立体交通网,建设“畅达都市圈”、“智慧都市圈”;

科技创新方面,重点是共建研究—研发—应用创新链和产业创新中心,联合打造创新都市圈和科创共同体;

产业协作方面,重点是支持发展地标性产业,积极引导产业错位布局、分工协作和特色化发展,共建现代产业体系;

开放合作方面,重点是全方位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共建一批高水平开放平台和营商环境高地,合力打造“开放都市圈”;

统一市场方面,重点是全面清除行政分割、市场壁垒和行业垄断,统一市场准入标准,加快建设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技术市场和金融资本市场。公共服务方面,重点是推动教育医疗、文化旅游、就业社保和区域治理一体化发展,加快优质公共服务均衡普惠、整体提升,共同打造幸福都市圈;

生态环保方面,重点是建立健全生态环境共保联治机制,协同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和环境污染治理,打造绿色都市圈;

城乡融合方面,重点是推动城乡要素跨区域合理配置,协同建设现代城市和特色田园乡村,率先实现城乡融合发展。

五是改革创新,构建都市圈建设制度保障。

彻底破除行政壁垒和体制障碍,是建设现代化都市圈的关键所在。针对都市圈涉及两省8市33个县市区、行政主体众多的现实困扰,充分依托南京都市圈三级运作机制,着力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进一步强化协商合作与制度创新,加快构建“同城化发展”和“规划实施”两套机制。重点提出建立健全常态化协商、政策协同、成本共担利益共享、跨界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同步构建各方分工落实、实体机构牵头推进、各级财政协同支持、社会广泛参与的规划实施机制,确保都市圈建设各项重点任务落地落实。

本文来源:中国城市规划

注明:本公众号转载文章仅用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如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后台联络授权或议定合作,我们会按照版权法规定第一时间为您妥善处理。

————————————

原标题:《首个国家层面批复的都市圈规划正式发布!》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