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一船船的文盲,一船船的血吸虫病人,我们是被社会遗忘的人!”

瞭望智库
2021-04-20 07:2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澎湃号·政务 >
字号

拥有广袤水域和湖洲的洞庭湖区,是新闻报道“富矿”。

近15年来,我一直深耕“洞庭湖报道”,从中受益良多。其中最难忘的经历,是2008年发现“ 起居船舱,捕鱼养家”的捕捞渔民生存困境。通过《瞭望》新闻周刊2008年第42期,以《洞庭湖“人水和谐”困局》为题,呼吁采取措施帮助渔民解困。相关报道,很快得到党和国家、湖南省及地方的高度重视,直接推动了上岸安居、落实社保、纳入医保、教育保障等善政出台。时隔两年后,我们又开展回访,通过《瞭望》新闻周刊介绍湖区渔民解困政策取得的成效,提出深层次应该解决的问题……

以洞庭湖区为起点,这类政策后来在全国范围得到推广,后来对在“水上人家”群体中开展脱贫攻坚事业、实施长江“十年禁渔”还起到了一定作用。“水上人家”群体生存境遇,因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文 | 苏晓洲 新华社湖南分社常务副总编辑

本文转载“瞭望”APP客户端,原文首发于2021年4月15日,原标题为《守望洞庭湖“人水和谐” 助力“天吊族”改变命运》。

1

下湖,所见所闻至今仍感触目惊心

在人们印象中,洞庭湖应是“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的景象。

然而本世纪以来,随着气候变化和长江、洞庭湖“江湖关系”变迁,洞庭湖区自然环境和经济社会面貌出现了很多新动向。

从2003年开始,洞庭湖区就像一块巨型磁石吸引着我。

从反映湖区苎麻产业无序发展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的“麻风病”,到聚焦盲目引种杨树造成“绿色沙漠”的“羊(杨)角风”,再到直击东方田鼠大量繁殖引发湖区“人鼠大战”,新闻实践持续不断,我对洞庭湖的认识也不断加深。

2008年,时任湖南省畜牧水产局副局长邓为民告诉我:洞庭湖区以船为家的捕捞渔民生活极为困顿。

获此信息,我马上赶赴环洞庭湖岳阳、常德、益阳三市调研。

开展此次调研之前,我认为“水上人家”的生活,“远浦归帆”“渔舟唱晚”“鱼虾满舱”……不仅富庶而且充满了诗情画意。

采访调研时值深秋,这是一年中洞庭湖“落樵”的季节——随着湖水水位下降并且越来越接近枯水位,一年中最好的外湖水产捕捞时机已经到来。

但我调研所见,却是一些“水上人家”的惨状,至今仍历历在目:深秋的芦苇荡里,到处有渔船挤在一堆结成的“水寨”。

很多渔民起居生活的“座船”,小的长不足6米,宽不足2米、面积仅12平方米。船的中部是船舱,较破旧的顶部甚至仅用彩条布遮风挡雨。但不论哪种船舱,在骄阳下都酷热难当、汗味扑鼻。船舱内除了几条旧的被单和衣物,看不到有啥值钱的东西。每条“座船”上,往往挤着一家2至3口人,局促、简陋、破败,让人看了感到有些心酸。用于水陆交通和渔业生产的“引船”,陈旧不堪……

坐着一叶扁舟,我记不清探访了多少条“座船”和渔民捕鱼的“引船”。

通过调研发现,渔民水上居所狭小,儿童、老人意外落水淹死、被雷电击死是常事;渔民吃喝、接触避不开疫水,很多人罹患严重血吸虫病。

渔获越来越少,成本越来越高,很多渔民入不敷出;没有低保、医保、义务教育,甚至没有户籍,文盲比比皆是;黑恶势力横行,渔民被迫向“湖霸”缴纳所谓“护渔费”,稍作抗拒就有血光之灾。

为生计所迫,很多渔民用迷魂阵甚至电、毒、炸等方式捕捞,对水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一船船的文盲,一船船的血吸虫病人,我们是被社会遗忘的人!”在东洞庭湖“六门闸”水域,祖上来自江苏的渔民老陈这句话,至今还在我耳畔回响。

2

上岸,边调查边在招待所连夜伏案赶稿

舍舟登岸,我旋即走访华容县、南县、安乡县、沅江市等县市。结果发现,当时洞庭湖区捕捞渔民竟达6万人,来自湖南、江苏、山东、安徽、湖北、四川6省。

渔民“上不着天”,在国家公共管理和服务覆盖之外;“下不接地”,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渔民谑称,自己是中国56个民族外的“天吊族”!

调研中还发现这样的情况:东洞庭湖水域鱼贩何老板长期联系湖上渔民,负责为这些渔民运送、赊销生活必需品,渔民则以渔获物抵账。这些渔民中,很多人都欠何老板的钱,欠得多的高达3万元至7万元。由于此前有户渔民在欠款8万元后逃亡,何老板盯渔民盯得很紧。债主和债务人之间,已经有了些许“人身依附”关系……

我们还了解到,由于受户籍问题限制,东洞庭湖外省籍渔民中仅300名办理了农村医保,50%以上的外省渔民没有享受春禁期间最低生活保障;基层政府送的“拜年红包”“低保红包”,很多极端贫困的渔民也没有份……

一幕幕鲜活的见闻,一双双期待的眼睛,令我内心无法平静。我白天采访,晚上在招待所里连夜伏案赶稿。

除了反映“水上人家”生存困境,还结合基层干部和群众呼声,建议国家和地方制定政策、投入资金帮助“水上人家”摆脱困境。

稿子经过《瞭望》新闻周刊编辑部及时、精心处理,报道发表后,很快产生强烈反响和国家、地方高度重视。湖南省委、省政府领导深入湖区走进“水上人家”切身体验渔民艰难,提出要“凭感情、凭良心,下决心把渔民的困难解决好!”

3

反响,渔民生活发生翻天覆地变化

2008年底开始,湖南一系列渔民安居解困政策在洞庭湖区全面铺开。

各地调剂土地兴建“渔民新村”,渔民在获得政府购房优惠补贴、免收多项费用等后,花很少的钱就能住上三居室。

通过调查了解到,在洞庭湖区全面铺开的渔民安居解困政策,每户渔民可获得政府购房优惠补贴。如岳阳县鹿角镇建起的渔民新村,按照基建成本以每平方米500元的价格销售给渔民。走访的一户渔民买房加装修只花了不到4万元,就拥有了现在这套面积75平方米、基本实现了“电气化”的三居室。

无户籍的渔民安排落户,数字有线电视、自来水和电力等享受优惠,农村合作医疗、血吸虫病治疗免费药物、农村低保、渔民子女学校等,也逐步到位。

“短短一年,我们的日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09年秋和2010年,我多次回访、再访洞庭湖区,听到渔民们感慨地说,他们世世代代盼望的“公民身份”,如今真正得到确认!

在洞庭湖区推行的渔民解困政策,很快又在湖南湘江、沅江、资江、澧水四大河流域实施。这一情况,我们又通过《瞭望》新闻周刊,广为介绍。

很快,针对“水上人家”的纾困善政,在湖南探索取得经验并获得国家认可后,在全国推行。

“居者有其屋,致富有渠道,保障全到位。”在安徽、江西、湖北等省,源于洞庭湖区的购房补助、社会保障、就业扶持等渔民解困政策,帮助成千上万“水上人家”安居。

近年,这类政策还从陆地走向大海。沿海多地兴建渔民保障住房,连在南海漂泊的一些香港渔民,都过上了内地岸上定居的生活。

“水上人家脱困”报道,开启了我通过《瞭望》关注洞庭湖、长江及其支流“人、水、鱼”的序幕。

从2008年至今的10年间,我先后投身长江流域生态文明建设、五大淡水湖等多轮专题调研,通过《瞭望》先后推出了《“无豚之江”敲响长江水生态警钟》《问策“大湖治理”》《长江之肾遭遇“结石”之痛》《古桥如何抗洪》等报道,其中很多都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得到国家和地方高度重视,推动了相关领域问题的解决,对长江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等,都产生了作用。

这一切成果,与当年开展“水上人家”报道激发的“守望情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原标题:《“一船船的文盲,一船船的血吸虫病人,我们是被社会遗忘的人!”》

阅读原文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