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云南彝良“彝花绣文创产业园”成为搬迁群众就业园

2021-04-19 19:5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4月16日,昭通市彝良县彝花绣文创产业园正式开园。

为接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做实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确保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搬得出、有事做、逐步能致富,彝良县招商引进中云大慈集团创办“彝花绣文创产业园”,并入驻彝良县发界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扶贫车间。

该产业园占地5600平米,设有生产车间、彝绣艺术陈列馆和培训研学、彝花绣品牌等大厅,主要设计和生产以家居、服饰、办公、旅游等产品为主的民族刺绣用品。产品多样、风格多变,有民族风格的马甲、苗家嫁衣、民族服装、手工绣包以及少数民族刺绣工艺品和生活用品等。彝花绣文创产业园集培训、体验、设计、制作、销售为一体,方便灵活就业,让搬迁妇女群众在家门口务工,既能照顾家庭,又能增加收入。

走进彝花绣文创产业园生产车间,几十台缝纫机嗒嗒作响,易地搬迁的妇女群众一边穿针走线,一边脚底下踩着缝纫机,脸上不时露出喜悦的笑容。贫困户陈文雍埋着头,熟练地忙着手里的活。

“家门口打工,既能增加收入,又能照顾老人和小孩,比在外打工好得多。”从彝良县钟鸣镇扯炉村搬迁到彝良县发界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的陈文雍开心地说,她从小就喜欢刺绣,没想到搬迁到县城后,还能依靠自己熟悉的刺绣工艺赚钱。“以前总是担心搬到安置点后怎么办,离开了土地靠什么收入来生活,现在好了,有了扶贫车间,在家门口就可以就业。”

“针法有一百多种,平时用得多的也就是平绣、打子绣、纱绣、串线绣这些针法,绣法也比较多样,每个绣娘至少要学会10种以上针法。”文创产业园刺绣厂厂长王泽美介绍说,“我们厂的工人在每月保底工资的基础上,根据熟练程度和完成情况,一般一个熟练工人做得好每个月基本上都有个三千至五千的收入。”王泽美表示,创办彝花绣文创产业园的初衷主要就是为了让搬迁户中的一些妇女、不能够出去打工的部分群众能够来上班,有一份稳定的收入。目前工厂开工了三条生产线,首期招聘录用的工人中,彝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工人占了80%左右。彝花绣文创产业园可提供就业岗位200个,目前,已招聘录用的工人有106名。

开园当天,彝花绣文创产业园琳琅满目的刺绣产品便吸引了大量顾客驻足观赏、购买,零售额10万余元。目前,该产业园接到来自北京、上海、昆明等地的订单,最远的还有来自美国、印度的订单。工厂分成缝纫组、机绣组和手工绣组,加班加点地进行生产。

“小小“彝花绣”,群众就业好门路!”彝良县长陈祥彬称赞“彝花绣”是指尖上的艺术、生活中的品味、民族文化新品牌。希望彝花绣文创产业园抓实民族文化传承,加大非遗文化保护,展现民族文化自信,以工匠精神做好产品,以文化故事包装好产品,让多彩的民族文化在指尖飞舞,让更多的妇女在家门口就业,让彝花绣品牌走出大山,走向世界。

近年来,彝良县广种“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拓宽就业渠道,引进了“彝花绣”等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入驻彝良县发界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扶贫车间,最大限度实现了让留守妇女和富余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的目标。搬迁群众也在相互交流融合和携手前行中,实现了从贫困到脱贫、再到小康的幸福新生活。

原标题:《云南彝良“彝花绣文创产业园”成为搬迁群众就业园》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