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让群众感受到决心和诚意

2021-04-20 11:1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检察院在这次开放日上发布的十项便民举措非常全面、接地气,让我们切实感受到了‘为民办实事’的决心和诚意。”近日,北京市丰台区检察院举办“开门搞整顿,真诚听民意”主题开放日活动,区政协委员由莉雅在活动期间由衷“点赞”。

当天,该院公布了“检察为民办实事”十项便民举措,涉及提升办案质效、保护民企发展、推行公开听证机制等十个方面的内容,包括由莉雅在内的26位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家代表、共建单位代表、群众代表和媒体代表受邀参加了活动。

据了解,北京市三级检察机关聚焦“听民意、解民困、赢民心”,开展了“检察为民办实事”系列活动。

实地调研“听民意”

“没有调研就没有发言权。”4月9日,北京市检察院第三分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吴春妹带队赴朝阳区金融纠纷调解中心等地走访调研,通过“走出去”,掌握借鉴基层治理的第一手鲜活经验,将党史学习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有机结合,推动思考如何发挥检察智慧精准对接发展需求。

记者了解到,北京市各级检察院采取丰富多样的形式,以群众反映集中的共性需求和普遍问题作为“出发点”,实实在在听取民意。

今年3月,北京市检察院第四分院走进中关村科技园区就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开展调研,针对相关协会和企业代表提出的目前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就如何加强合作交流、为企业创新发展保驾护航探索新路径。4月,东城区检察院就无障碍环境建设与东城区残疾人联合会展开座谈,就如何督促相关行政机关加强无障碍环境设施的规划建设、改造提升和运行维护等进行沟通。

同时,检察机关开门纳谏。4月14日,昌平区检察院立足检校共建优势,邀请中国政法大学教师、学生代表参加开放日活动,通过参观了解检察职能、专题听取检察工作汇报、座谈建言献策的形式,进一步创新开门纳谏的方式,实现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助力检校合作和区域发展。

精准发力“解民困”

今年3月25日,接过顺义区检察院检察官送上的司法救助金后,邹某某流下了眼泪:“幸好有这笔救助金,减轻了我们的压力。”

一年前,邹某某乘坐同事方某某驾驶的客车上班,路上因车祸造成重伤二级。顺义区检察院第三检察部检察官刘静在对一审公诉案件进行例行排查时发现了该案线索。刘静带领检察官助理来到邹某某老家开展调查,在核实情况后决定对其开展司法救助。

记者从北京市检察院获悉,北京检察机关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同“检察为民办实事”工作要求相结合,重点围绕办好群众身边的案件、办好检察涉诉信访案件、办好检察司法救助案件、持续开展检察普法工作等活动,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特点,扎实开展检察为民办实事“4+N”活动。

房山区检察院依托检察服务e站持续深化点对点引导侦查工作,通过个案办理质量的提升找准执法办案中的薄弱环节,以充分发挥检察监督职能促刑事案件办理质效的整体提升;通州区检察院与辖区内清大志愿服务队开展送法活动,就助老、助残、助农、普法宣传等领域加强合作,实现“检察蓝”和“志愿红”的联手。

机制创新“添动力”

在北京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中关村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和中关村科技园区门头沟园,三块崭新的牌子刚刚挂上。其中,两块写着“知识产权检察联络站”,一块写着“检察官联络室”。

今年3月和4月,海淀区检察院分别与北京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中关村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签署《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合作框架协议》,以专业检察官定期入驻模式常态化开展法律服务,形成区域知识产权保护合力。4月,门头沟区检察院在中关村科技园区门头沟园挂牌成立“检察官联络室”,为民营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近期,北京市各级检察院积极行动,建立完善检察为民机制。西城区检察院积极落实最高检“一号检察建议”,同西城公安分局建立信息共享机制,积极推动建立对未成年被害人“一站式”询问工作机制,实现对未成年人全面、综合、专业的司法保护。朝阳区检察院依托接诉即办即查询反馈工作系统,建立民营企业法律服务“绿色通道”,对涉民营企业线索实行专人负责、优先受理、快速办理工作机制。石景山区检察院制定出台《服务保障石景山区创城工作行动方案》,结合该区深入推进全国文明城区创建三年行动计划,制定了23项具体措施。

这些机制的出台,为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提供了“持续动能”。(检察日报 简洁 刘昊川)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