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华东师大校河——丽娃河何以得名?

祝淳翔
2021-05-14 11:55
来源:澎湃新闻
私家历史 >
字号

地处沪西的华东师范大学素有“花园学府”之称,校内有条丽娃河,因承载着一代又一代学子们的集体记忆,故被视为校河。然而关于丽娃河得名之由来,却有着种种传说,版本不一,莫衷一是。

华东师范大学的丽娃河

1999年,上海“老克勒”孙树棻在《上海的最后旧梦》书中称上世纪20年代初,有一个叫何塞·马利奥·费尔南德斯的西班牙侨民在北新泾以东低价购买荒地,造了一座“度假村”,取名Rio Rita。Rio是西班牙文中的河,Rita是女性名字,若是意译便是丽娃河。2003年,女作家素素在其随笔集《前世今生》里称此“夏令俱乐部”,是第一次大战后西侨妇女栗妲在沪西原吴淞江废弃的河身东老河之滨兴建,取西班牙文“河”(Rio)之意,故而定名。2008年,格非《师大忆旧》文中则除了重复丽娃栗妲村与西班牙侨民缘河而居的传闻之外,还提供了“更富戏剧性、流传更广”的另一个版本,说有位叫“丽娃”的白俄女子因失恋而自沉河中,“丽娃河”由此得名。其他更多版本,此处不赘。

事实上,只消翻阅茅盾的长篇小说《子夜》第九章,见到留学法国的“万能博士”杜新箨的夸夸其谈,就可知所谓西班牙侨民、西侨妇女之类纯属虚构:“我知道有几个白俄的亡命客新辟一个游乐的园林,名叫丽娃丽妲村,那里有美酒,有音乐,有旧俄罗斯的公主郡主贵嫔名媛奔走趋承;那里有大树的绿荫如幔,芳草如茵!那里有一湾绿水,有游艇!——嗳,雪白的胸脯,雪白的腿,我想起了色奈河边的快乐,我想起了法兰西女郎如火一般的热情!”

注意到《子夜》这部现实主义的“划时代巨制”(朱自清语)初版时有英文副标题:A Romance of China in 1930,表示写的正是1930年的中国罗曼史。也恰是在这年元月6日,上海的一流豪华影院大光明大戏院引进美国原版歌舞片《丽娃栗妲》,掀起了一股观影热潮。电影改编自1927年的同名纽约百老汇音乐剧,由男星约翰·鲍尔斯、女星琵琵·但妮儿合演,由雷电华影片公司于1929年9月隆重推出。

1930年6月(据1930年8月27日《小日报》刊重楼《记丽娃栗妲村之游》:“此村经西妇柯罗莱盘得后,开幕已两月馀。”),凭借《丽娃栗妲》电影热映的余热,沪西曹家渡附近有位白俄妇人办起一处度假村,取名Villa Rio Rita。8月16日,中国摄影学会主办的《摄影画报》第251期以类似记者专访的形式,首度向广大市民介绍了这处新兴景点,其中称:“近来时髦青年男女互相传说,沪西有优美之乐园,至为幽静,名曰丽娃栗妲Rio Rita,盖取自电影名片之名耳。”还提及其原名、地址:“流丽得快乐宫,原名VILLA RIO RITA,以译名者不善迎会沪人心理之故,遂废现成之‘丽娃栗妲’而以‘流丽得’为代,地处极司非尔路之底,梵王渡桥之堍。客之游村者可由静安寺路经过约翰大学而至兆丰花园动物院门口,过梵王渡沪杭铁路桥,经中山路大桥,约行数百步,即至该村自设之码头”,并称“该村旧主,原为一华人之私产,后以营业失败,转售于柯罗莱夫夫人即今之主人也”。

画报上同时刊出多张照片。其中有一处小码头,显示有牌子或旗帜挂在树枝间,依稀可辨其上印着规整的拉丁文字VILLA RIO RITA, No.1 JESSFIELD ROAD(丽娃栗妲村,极司非而路1号)。此外,还有几张照片显示村口的狭窄水泥小径、沿河的藤制桌椅、供游客使用的小艇等。透过字里行间可知,“丽娃栗妲村”这个中文名称,是记者擅作主张替那主人改的。平心而论,这名称直接与电影译名挂钩,自是要比拗口的“流丽得快乐宫”更易普及。且多年以后,已无人记得此村原有的译名了。

下周《摄影画报》依旧报道丽娃栗妲村,刊出女主人的大头照,以及三个西方女子在小艇上荡舟的照片。无独有偶, 8月23、24两日,英文《大陆报》亦刊有广告介绍Villa Rio Rita,称此地是一流餐厅,提供早餐、午餐(tiffin)、晚餐,以及俄式冷盘(Zakuska);还有露天游泳,划船,钓鱼,每周六有茶舞,并称此地之妙,不言而喻。

再下周的8月底,《摄影画报》继续报道在几天前的24日,摄影学会于成立五周年之际,组织众多会员搭乘35辆汽车,浩浩荡荡共赴丽娃栗妲村举办郊野联欢大会的前后经过。论规模之大,前所未有。与会者除了美女名媛,当以新闻记者摄影家画家为最多。那天,《申报》副刊编辑黄寄萍也去了,3天后其《丽娃栗妲庄联欢记》刊于《申报》,其中称“丽娃栗妲庄”主人为俄国可鲁勒夫,与之前摄影画报记者所提“柯罗莱夫”应是同一姓名的音译,若还原成俄文,估计是Королёв,今通译科罗廖夫,估计是她的夫姓。

总的来看,这地方不大,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除了地处僻地有野趣,还能划船、垂钓、跳舞、打小型高尔夫球,足够使周边并不富裕的西方侨民有一个开销不高却可尽一日之欢的好去处。然而资本投入并不算高,给主人打工的也都是些贫苦的白俄。这么一来,《子夜》里所谓有“旧俄罗斯的公主郡主贵嫔名媛奔走趋承”,就未免信口开河了。

或许茅盾真没有实地踏访过丽娃栗妲村,小说里的描写得自道听途说,抑或报章新闻。而说起实际经验,新感觉派作家穆时英、黑婴都亲自去游览过。尤其穆时英笔下多次提及丽娃栗妲村,如短篇小说《公墓》《黑牡丹》《被当作消遣品的男子》,以及长篇小说的片段《上海的季节梦》。从其纪实散文《丽娃栗妲邨》里可知某年端午节,作者与女朋友珮珮赴此一游:“我们在初夏的和风里,到了郊外。渡过了苏州河,是一条很长的小径,旁有柳树,柳条直拖到地上。走完那条小径,便看到一片草地,一道河,一座红屋子,一个音乐台,还有白的桌布,黑的咖啡,一溜婆娑的老树,一些梦。”这分明是将眼中所见,形诸笔端。后文还提及两人在丽娃栗妲河上共划一艘双桨游艇,直到月亮升起才回,穆时英写道,“那月亮顶在前面划船的俄国人的脑袋上面,他生了银发,划着两支银桨”。颇有诗情画意之美。

令人意外的是,其实没过多久,原先由那俄国妇人经营的这项事业就易主了。1930年10月25日,英文《大陆报》刊有启事,宣告此地自10月1日起已由惠尔康咖啡馆(Welcome Cafe)主办人(proprietors)接手。经查,顾周二位本名为顾文彪、周星发。

经过多月重新装潢,并请周世勋从旁擘划,丽娃栗妲村已整饬一新,于1931年7月隆重开幕。以后迭经风雨,挨到1937年第二次淞沪会战爆发,遭到日军炮火袭击后荒废。

至于丽娃栗妲河之得名,便缘于丽娃栗妲村,如邱竹师《我眼中的丽娃栗妲河》(《中南杂志》第1期,1931年5月15日出版)解释称:“在吴淞江梵王渡的西北有一条长不上半里的不通潮水的河,它的名字丽娃栗妲,是我们给它取的,为了在它的南端有一个公园样子的游散场合名叫丽娃栗妲的缘故。”又见程鲁丁《丽娃栗妲河畔之大夏大学》(《新闻报》1931.6.18),题目即开宗明义。今按邱氏即历史学家邱汉生,程鲁丁则在日后成为新疆问题专家,二人当时均就读于大夏大学国文系。两个月以后,程鲁丁撰《丽娃河畔记游》(《新闻报本埠附刊》1931.8.24),已将之简称为丽娃河。

再来说说华东师大前身大夏大学的选址问题。

据大夏大学创办人之一欧元怀《大夏大学校史纪要》(《文史资料选辑》1982年第38辑)记载,1928年大夏的学生已达六百多人,胶州路房舍不够用,特别是理科实验室和图书阅览室过于狭小,必须迁地,于是从1929年3月起陆续在中山北路梵皇渡购置基地二百馀亩,1930年1月起在此兴建校舍,同年9月第一期建筑竣工,学生全部迁入。

又据1930年9月29日出版的《大夏周报》第87期(第七卷第一号)报道《荣宗敬慨捐西河》,其中提及:“西河在校址西界,邻接运动场,宽四五十尺至七八十尺,上源小溪一泓,绕流自校址北面,下游经过名地丽娃栗妲(villa rio rita)直趋苏州河。”至1931年3月4日,沪上各大报《申报》《新闻报》《时报》《民国日报》发通稿正式公布这则消息。

今分别找到1931年4月日新舆地学社版《上海新地图》(苏甲荣编制)、1934年1月上海市工务局版《上海市全图》,两相对照可以发现一处重要细节:

此前大夏大学的校址位于一条呈“乃”字型河流的东边,此后校园已向北、向西扩张至大片河域。显然,最初的大夏西河,似指整条“乃”字型河的东段而言,当时河上尚有一段小溪,自西南向东北绕过校址北端,向南流向苏州河。然而无论当时如何界定,《大夏大学校史纪要》里已将整条河统称为丽娃栗妲河。

翻开1956年7月《普陀区图》,可知今日的丽娃河在当年被标为东老河,与此同时,如今校内文科楼前几近干涸的“荷花池”(正式名称为赤水河),当年虽已被改造得又细又窄,却仍旧与东老河连着,两者的交汇点便是今日的夏雨岛。

起初报上有人认为villa应译成“庄”。至1934年,中华书局请沈伯经、陈怀圃编撰《上海市指南》,其中第三编“上海生活”第四章“游览娱乐”之“丁、公私园林”项下有所谓“丽娃庄”,翻到里页,则是介绍“丽娃栗妲”:“在沪西曹家渡,远绝尘嚣,为新开辟之游憇地,结构虽简,入门草坪如茵,洋楼数椽,小池纡绕,植树成屏,豢鹅三五,红掌泛绿波,亦绕诗意;有轻艭供荡桨,夏令可饮冰,每当炎威稍戢,晚霞正浓,散步其中,直忘时在溽暑,身在市廛也。”看来已为惠尔康老板改造得卓有成效。至1937年6月,此地已由虞洽卿题名为“丽园”,还在19日办了一次开幕酬宾晚会,具见猫庵(黄转陶)《丽园嘉会记》(《金钢钻》1937.6.21)

今按,Rio一词在西班牙语里意为“河流”,那么将丽娃栗妲庄简称丽娃庄,不觉得违和么?正如翻译家任溶溶在短文《说丽娃河》(《新民晚报》2015.7.10)中所质疑的:“Rio在葡萄牙、西班牙文里相当于英文的River。所以丽娃丽妲照说应该译成‘栗妲河’。把‘丽娃丽妲河’简称作‘丽娃河’,那就是‘河河’了。”任先生的话虽有道理,但他实在是误解了。因为从来没有一条河叫作Rio Rita,换言之,Rio Rita并非河名。

这里不妨分享一下《丽娃栗妲》电影故事梗概:美国南方德克萨斯州骑警吉姆·斯图尔特(约翰鲍尔斯饰演)渡过美墨边境的格兰德河(Rio Grande),乔装打扮成墨西哥人,试图剿灭当地臭名昭著的悍匪Kinkajou(“蜜熊”)。孰料刚到墨西哥,他就爱上了管理大农场的爱尔兰-墨西哥混血女孩栗妲·福开森(Rita Ferguson,琵琵但妮儿饰演),而其兄罗贝托形迹可疑,貌似就是吉姆要找的罪犯。与此同时,俄国贵族兼赌场老板拉文诺夫将军亦以告发其兄相威胁,试图占有栗妲,但她最终还是选择与吉姆在一起,即使在发现他的“骗局”之后。最终谜底揭晓,悍匪“蜜熊”竟是拉文诺夫。可谓善恶有报,皆大欢喜。

而影片之所以叫Rio Rita,乃是因为一首同名歌曲。歌词写道:

Down by the river Rio Grande

On silver sand, that's where I found you

And now my heart's at your command

Want to be near your hand, lingering round you

Your love like mine, it has no returning

Give me one sign, tell me you are yearning, learning

Rio Rita

Life is sweeter, Rita, when you are near

Rio Rita

Life's completer, Rita, to hold you, dear

All I ask from above

Is one day your lips will say “I love you”

Rio Rita

Senorita, here is my heart

后面两段歌词是“副歌”部分,唱时需重复。

显然这是一首韵脚规整的情诗,是由男主角唱给女主角听的爱的表白。此处Rio Rita不能译成栗妲河,原因就在于它实际上是押了头韵的,对心上人的昵称。因此只能音译。1935年,这首歌由百代唱片公司翻录成中文歌曲,由歌手江曼莉演唱,中文译者是百代公司歌曲部主任安娥。歌词中的“Rio Rita”果然如此处理:

在丽娃河边碧水滨,

白沙美如银,此处遇着您,

那爱慕占据我的心。

誓两情长相聚,形影不分,

愿爱情常永远永远无尽。

要互报好佳音,佳音随时相闻。

丽娃栗妲,此生何幸,栗妲,得您亲近。

丽娃栗妲,三生有幸,栗妲,与你相亲。

愿天留此心。有一天,你说道,我真爱您。

丽娃栗妲,你知道吗?报我佳音。

愿天留此心。有一天,你说道,我真爱您。

丽娃栗妲,你知道吗?报我佳音。

同原作相比较,中文歌词还原度颇高,唯其中第一句与原文并不相符,但这与其说是美丽的误会,毋宁说是译者为了适应中国听众的口味而采取的本土化改编。从此丽娃河三字便不胫而走,经过电台广播、舞厅伴乐等不断流传,在潜移默化中深入人心。

然而事过境迁,久而久之,人们忘记了丽娃栗妲村与河的得名由来,真相逐渐被种种荒诞不经的传说之雾所笼罩,几乎湮没无闻。

    责任编辑:于淑娟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