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新时代文明实践|宁波象山构建“1334”工作机制!

2021-04-20 18:1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点击标题下「文明宁波」可快速关注

2019年10月,宁波市象山县列入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全国试点县。一年多来,象山县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重要论述,着眼于凝聚群众、引导群众,围绕“善行象山”主题,突出数字赋能、整合资源、创新方式,构建“1334”工作机制,建成县级中心1个、镇乡(街道)文明实践所18个、村(社区)文明实践站388个,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升,干事创业热情不断激发,为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提供了“象山样板”,学习强国、中央文明网、浙江日报等媒体给予报道,相关改革经验在全国建设试点工作座谈会上作交流发言。

建强“1个大脑”,注重常态运行“智慧化”。扬数字经济优势,强数字赋能,建文明大脑。

一是搭建“善行象山云课堂”。建立“1+358+N”网上宣教模式,把理论传播、文艺汇演、科学普及等活动“搬”到网上,让群众足不出户接受教育。

二是打造志愿服务平台。建立集人力、资源、信息于一体的志愿服务大数据平台,推动志愿者的基础数据互联、实时信息共享。疫情期间,调度全县志愿者10.2万人次,服务时长达185余万小时。

三是推行文明实践地图。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道德模范馆、文明示范线等放进网上地图,让群众参与网上实践,打造“指尖上的文明实践”。

聚焦“3大中心”,突出目标任务“导向化”。从信仰、治理、生活等方面,建设“三大中心”。

一是建设“乡村信仰中心”。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建设陈汉章初心讲堂、八角楼百姓讲台等农村红色文化传习阵地450个,通过组织收看红色电影、“海上红帆”理论宣讲等系列活动,进一步坚定党员干部群众的理想信念。

二是建设“乡村治理中心”。发挥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示范作用,打造“四会说四风”、农民诚信指数等乡村德治品牌,以道德规范来约束人们的行为,推动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

三是建设“乡村生活中心”。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为抓手,持续深化移风易俗,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创建全国文明村2个,新建文明示范线5条,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幸福感。

构建“3项体系”,确保精准落实“常态化”。加强工作体系建设,确保文明实践活动常态落实。

一是健全志愿服务体系。建设县志愿者学院、县益园等志愿者培育基地,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基金,组织63家文明单位、17支志愿组织与52个村(社区)结对,注册志愿者13.2万人、志愿组织903支。

二是建立精准供需体系。联合县大数据中心,利用浙政钉系统,整合宣传、文化、司法、农业、旅游等公共资源,设置理论宣讲、素质提升等五大类别,实现“群众点单、政府+志愿者派单”网上一键式、精准化服务。

三是创设文明实践评价体系。率先在全国推出《新时代文明实践指数测评体系》,设置环境宜居、移风易俗、志愿服务等六大指数,作为各地开展文明实践的评价工具。

开展“4百行动”,推进文明实践“大众化”。着眼于以文化人、成风化俗,开展“百姓大讲台、百姓大舞台、百姓大擂台、百姓大篷车”活动。

一是“百姓大讲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推出书记讲课、组织讲学、百姓讲事,打造“书记课堂”“十团百堂”“渔嫂讲事”等宣教品牌,让身边人说身边事、用百姓话说百姓事,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

二是建立精准供需体系。联合县大数据中心,利用浙政钉系统,整合宣传、文化、司法、农业、旅游等公共资源,设置理论宣讲、素质提升等五大类别,实现“群众点单、政府+志愿者派单”网上一键式、精准化服务。

三是创设文明实践评价体系。率先在全国推出《新时代文明实践指数测评体系》,设置环境宜居、移风易俗、志愿服务等六大指数,作为各地开展文明实践的评价工具。

来源:文明象山

原标题:《新时代文明实践|宁波象山构建“1334”工作机制!》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