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三度“取经”上海,青岛国际化锚定港产城

2021-04-21 10:3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自去年开始,青岛已经派出三批“专业实训队”赴上海“取经”。

  与上海互动,青岛究竟能得到什么?

  上海,作为中国最具国际化气质的大都市,其各方面取得的成就,在国内均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中国“入世”近20年来,上海在国际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对外开放”有着先进、丰富的经验。

2021年,青岛市提出要锚定“四个突破”,其中,“扩大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成为攻坚的主要方向之一。

  回望“十三五”,伴随着诸多盛会的举办,青岛频频亮相于国际舞台。2018上合组织青岛峰会召开,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青岛“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随后,青岛先后迎来建设上合示范区、山东自贸区青岛片区、RCEP青岛经贸合作先行创新试验基地等一系列战略机遇,为青岛新一轮开放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然而,多重战略利好纷至沓来,考验着这座年轻城市“运筹帷幄”的能力,青岛,急需提升自我修为。此时,对标上海,学习“国际化”经验,不失为一种良策。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专业实训队”,有多位队员来自于上合示范区、山东自贸区青岛片区,RCEP青岛经贸合作先行创新试验基地等站在青岛对外开放一线的机构单位,锚定港产城,探索“对外开放”。

  当“国际化”成为青岛发展的关键词之一。树立全球视野,放大坐标,对标上海的城市国际化之路,持续推进国际城市建设,以“国际化+”高标准推进企业、园区、城市等国际化,推动青岛整座城市实现高质量发展。

此时,属于青岛的国际舞台已经到来。

 

    互动借鉴与错位发展,自贸区聚引全球之力

    作为山东自贸区的核心,青岛片区致力于打造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东部沿海重要的创新中心、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是青岛谋划“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有力助推。而作为中国大陆境内首个自贸试验区,从保税区、综保区到自贸区,上海外高桥保税区一直是标杆。近年来,青岛也一直在借鉴上海自贸试验区的发展经验,不断探索。 

    实训队员杨景,因工作性质与山东自贸区青岛片区结缘。当保税区成为引领我国产业全球化的重要载体,他对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开展融资租赁格外关注。

    在杨景看来,“上海开风气之先”。截至2020年底,上海保税区域内共有融资租赁企业1320余家,约占全上海市的72%。值得一提的是,其融资租赁的标的物实现了多元化,涵盖航空器、船舶、能源设备、汽车、集成电路设备、海工装备、医疗器械、采矿冶金设备等8大类,经营范围不断拓展。

    “除了兼具空港、海港双重功能优越的地理位置,以及成熟的管理与服务,这里集聚了融资租赁产业发展需要的大量专业人才,以浦东为例,浦东新区率先在金融领域落实了人才发展配套措施。”杨景坦言,目前,浦东新区各类金融机构总数超过1万家,金融人才总数已达30万人,其中金融高管人才达2万人。

    所谓融资租赁,除了字面意义上的融资,解决企业资金不足。其实,更深层的意义在于投资行为属性:租赁公司有选择权,可挑选风险较小、收益较高,以及国家产业倾斜的项目给予支持。

    此时,资金既有专用性,又改善了企业的资产质量,使中小企业实现技术、设备的更新改造。融资租赁将工业、贸易、金融紧密地结合起来,引导了资本的有序流动。既为企业以较少的投入而迅速获得设备的使用权提供了便利,又为银行及其它资金提供了一条安全的放款渠道。

    对于正在攻坚“对外开放”“项目落地年”的青岛,这无疑是一种启发。

    事实上,在坚持功能创新方面,上海保税区一直走在全国前列。“融资租赁业务开展需要银行、保险、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等提供的融资、担保、审计、法律等各项服务,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拥有最为齐全的第三方机构,为融资租赁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专业服务保障。”2018年8月20日,上海金融法院正式揭牌成立,成为全国首家金融法院,为融资租赁业务开展遇到的法律问题提供有效的法律途径。

    “回看山东自贸区青岛片区,内有前湾港、毗连董家口港,胶东国际机场启用在即,亦兼具空港、海港双重功能,外有千亿级海西湾造修船基地。我们拥有开展飞机、船舶及大型设备融资租赁业务的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杨景认为,青岛应充分发挥区位、产业优势,围绕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融资租赁。

    值得关注的是,与上海相比,青岛的金融、法律、审计、会计等国际知名第三方服务机构仍较欠缺,相关专业人才较为匮乏,因此,对于青岛而言,大力引进国际国内知名服务机构,引进、集聚和培育相关专业人才刻不容缓。

    “上海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操作经验,青岛可以结合实际,瞄准租赁对象,实现错位发展。”杨景建议,青岛要制定促进融资租赁发展的扶持政策,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吸引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的融资租赁母公司,对设立在青岛自贸片区内的融资租赁公司、SPV公司,通过产业扶持促其做大做强,争取快速在“十四五”时期形成青岛的特色优势。

 

    锚定港产城,迸发远航世界的气魄

    1934年夏,青岛市市北区大港海域便已开启了青岛蹒跚的国际梦。当一艘由上海而来的船儿慢慢驶入青岛港,一位诗人登岸,一本《岛居漫兴》的出版,成为世人追寻青岛的指南,八十年光阴匆匆过,这里已是青岛国际邮轮母港区,RCEP青岛经贸合作先行创新试验基地梦想的起点……

    去年“上海周”活动之后,青沪密切互动。市北区按照青岛市委、市政府要求,在推进创新中心核心区建设发展的同时,抢抓机遇,率先启动建设RCEP试验基地,举全区之力做好港产城一体化大文章。

    货轮往来,对于来自于市北区的实训队员袁稹来说似曾相识,只不过,这一刻,她置身于上海虹口北外滩,满满的航运元素。

    “作为主城区,虹口已几乎没有生产岸线,却能够锚定航运服务功能区定位,从‘港本位’向‘航本位’转变,实现从‘老码头’到‘航运一条街’再到‘航运总部基地’的华丽转身。”袁稹在实训心得中写道。

    此时,青岛以市北区为代表的老港城也正在进行着有机更新,如何发展现代航运服务业,上海虹口区值得借鉴。

  袁稹觉得,遇见航运服务功能区的第一感受是独特的:临江沿线为航运产业发展轴,重点发展港口与航运总部经济;霍山路以“上海北外滩航运服务中心”为依托航运服务圈,打造国内外航运界的交流沟通平台、智库中心及航运信息数据中心;密云路以“上海船员评估示范中心”为核心船员服务高地,成为中国大陆现代航运服务集聚区国内示范区……这种规划先行,完善的功能体系建设,极具前瞻性。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积极推动各类航运类企业和功能性机构入驻航运服务功能区,特别是创造性推出了上海北外滩航运服务中心,以零租金形式+楼长式服务为重点功能性机构提供良好的办公条件,汇集研究机构、行业组织、服务企业及研发机构等,成为国内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新型航运智库”基地。

    同时,伴随着“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的权威发布,虹口区以“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中国航海日”等形成强大IP引力的活动的举办,进一步提升了虹口航运服务产业的国内外影响力。 

    比起虹口区,青岛有着地理位置、港口条件等相似之处,然而,在构建功能完善的现代航运服务业体系上,还存在航运服务产业结构低端、要素未形成集聚、发展软环境需进一步优化等问题。

      “对于青岛,优化航运服务产业发展规划布局,在做强传统航运服务业的基础上,着重发展航运保险、海事仲裁、信息服务、邮轮经济等高端航运服务业,逐步提升产业链价值,并根据不同区市特点进行功能区的细化和区分。”

    袁稹提议,提升航运服务产业发展市场能级,积极吸引拉动重点产业类别下更多头部企业和功能机构入驻,进而推动航运与金融、贸易的融合发展。

    尤其,对于青岛而言,急需打造航运服务产业发展政策高地,抢抓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签署的重大战略机遇,用足“先行先试”的政策空间,制定支持航运服务业发展的财政、税收、金融、人才的专门行业政策体系,加速推进航运服务业的发展。 

   

    学以致用,为“对外开放”能级提升献力

    不得不说,专业实训队,对标上海。上海因为更早更快的抓住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机遇,又以精细化的思维,具备先发优势。同样,面对诸多战略利好的青岛,如此多频次的学习上海,旨在不断夯实“对外开放”的实力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当实训队员认真“取经”时,4月16日,青岛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核心区暨RCEP青岛经贸合作先行创新试验基地推介会在上海成功举办。

    推介会上,市北区委书记张新竹在致辞中提到,在全国上下积极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大背景下,青岛、市北与上海间的合作日益紧密,上海海事大学青岛研究院、亿达未来、成为资本等一批优质项目落地,计划总投资超60亿元,越来越多的上海企业,通过青岛、市北这个“踏板”,分享“大循环”“双循环”的开放红利。

    活动现场,青岛市第三批赴上海专业实训队临时党总支书记王锦玉介绍,除了实训,队员们还肩负着扩大青岛“朋友圈”的重要任务。“希望每个实训队员至少认识、结交100名企业家和高端专业人才,在上海建立更广泛的朋友圈;考察交流至少20家上海的企业或者机构,扩大青岛在上海的企业和机构‘朋友圈’;每名队员对接5个以上平台,比如商协会、智库、高端的中介机构等,扩展青岛在上海的各类平台。”

    当天下午,第三批实训队党总支副书记陈智海带领部分实训队员,参加了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倒计时200天暨“迎进博品质生活节”发布会。陈智海介绍,经过与活动主办方东方国际集团的各产业板块负责人现场交流互动,深入体悟上海“办好一次会”的路数打法,取其所长,力争为青岛所用。

    对于青岛,进一步拥抱上海、共享机遇,当好上海辐射带动黄河流域、中国北方的“踏板”,携手开放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

    2020年,青岛生产总值达到1.24万亿,常住人口超过1000万。青岛与世界216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165家世界500强企业在青岛投资了347个项目,连续多年获评“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

    从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到“一带一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主要节点城市和海上合作战略支点的战略定位……对外开放,向来是青岛的本色,也是新时期,青岛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

    回顾“十三五”,对外开放的青岛成绩斐然,自贸试验区试点任务实施率达到92.9%,13个首创型制度创新成果,入选山东自贸试验区首批“最佳实践案例”在全省复制推广;上合示范区“四个中心”建设稳步推进;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对沿线进出口、实际投资占全省比重分别达到30%、30.3%;圆满完成上合峰会服务保障任务,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永久落户。

    迈入“十四五”,立于“两个一百年”的重大历史节点,青岛提出“更高水平‘搞活一座城’”,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岛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

    2021年,青岛更将“建设高能级开放平台,推动外贸促稳提质”写进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加快推进RCEP青岛经贸合作先行创新试验基地建设;上合示范区,加快推进总投资1312亿元的52个项目建设;自贸区青岛片区,力争市场主体数量增长20%;加快中日韩消费专区、中日(青岛)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建设;高水平建设青岛国际招商产业园;加快设立东亚海洋合作组织;加快建设9个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实施跨境电商倍增计划……

    有了不俗的成绩与先进的谋划,专业实训队员来“锦上添花”。他们兵分多路,分组进入上海经济建设的角角落落。

    实训队员孙鹏正在学习陆家嘴金融区的基建新构思,将为上合示范区的国际化建设带来启发;纪铮深入了解国科控股“三基三链”的运营理念和发展模式,对青岛市打造金融科技、新一代信息技术等行业为一体的综合型科技创新孵化平台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毕敬平深入学习了解环同济知识经济圈建设历程和发展规划,细研上海如何充分利用大学的优势资源,通过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公共社区“三区联动”实践,将环同济知识经济圈打造成为创新策源的高地,从而探索青岛如何充分利用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等高校的优势学科资源,通过科技创新的力量,更好地服务青岛经济社会发展;郝宁认真学习以文创产业园闻名的“德必集团”的先进思路,“树立园区经营就是产业链经营的理念”将是他为青岛打造高品质文创园区带回的先进经验……

    人人学得一手“绝活”,点滴成河,聚水成渊。待到学成归来时,队员们将回归昔日的工作岗位,势必会将所学的先进理念,融入到青岛经济社会建设的方方面面,对标上海深度赋能,为助力青岛“对外开放”能级提升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