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追寻初心 开封印记】国际有大爱 霞光尚满天

开封发布
2021-04-21 13:0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澎湃号·政务 >
字号

寻访红色遗址夏理逊烈士纪念馆

生于加拿大的夏理逊是著名的外科医生、伟大的国际和平主义战士。他和白求恩、柯棣华一样,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了不朽功勋。解放战争时期,夏理逊在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驻华办事处任医务官,配合中国福利基金会、红十字会、解放区救济总署等开展对解放区的医疗救济工作。1947年1月10日,他积劳成疾逝世,遗体运回开封安葬。为纪念这名伟大的国际和平主义战士,1994年,我市在夏理逊小学创立夏理逊烈士纪念馆。

图为夏理逊大夫纪念雕像。

奉献一己力努力为和平

夏理逊全名蒂尔圣·莱莩·夏理逊。1888年1月7日,他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蒂尔圣堡市的一个贵族家庭。其曾祖父乔治·夏理逊是蒂尔堡市的创立者,祖父爱德华·夏理逊是蒂尔堡市第一任市长。夏理逊聪明好学,上小学、中学时成绩优秀,考大学一试中榜,进入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学习医术。毕业后,为追求更加精湛的医术,他进入阿兰伯脱大学学习,获得医学博士学位。

凭借家族地位以及优异成绩,夏理逊本可继承祖业并发扬光大,过上美满幸福的生活。然而他天性善良、热爱和平,时值世界战乱之际,烽烟四起、灾害重重,为维护世界和平,他毅然走出国门,投身异国的解放事业。

1922年,夏理逊来到广州,这是他第一次踏上中国的土地。贫穷落后的中国、灾难深重的人民,使夏理逊触目惊心。同时,他也看到,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正如火如荼,便决心为伟大的中国革命做些什么。他很快与孙中山取得联系,并积极支持其工作。孙中山逝世后军阀混战,夏理逊同情、关心、帮助中国人民的热心不减,他以个人身份在上海、天津等地行医,为改变劳苦大众缺医少药的悲惨局面尽最大努力。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夏理逊积极参加中国红十字会,在新四军从事医疗救护工作。他医疗技术高明,积极热情,挽救了无数新四军伤员的生命,有力支援了中国的抗日战争事业。他的正义行为很快受到日本侵略者仇视,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夏理逊离开了中国大陆,在香港加入英国皇家海军,并任少校医务官。

牺牲在黎明前的奋战中

1946年到1947年间,夏理逊为支援解放区军民,向国际和平医院供应急需品,多次带队长途跋涉,运送医药物资到解放区。1946年12月,夏理逊受宋庆龄委托,把40吨医药物资和20吨纺织品运往邯郸,途中遭到国民党反动派阻挠刁难。他们的车被抛放在北方寒冬的野外,还被停止供应饮水、暖气和食品。这位年近花甲的医生饱受饥寒折磨,积劳成疾,体力逐渐衰弱。

1947年1月7日,在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的帮助下,夏理逊大夫不顾自己身体的极度虚弱和病痛,带着由13辆卡车组成的运输队,装载着物资,马不停蹄奔赴邯郸。为了避免国民党军队的阻截和飞机轰炸,他们改走狭窄的乡村小路。天寒地冻增加了旅途的艰辛。饿了,他啃一点自带的干粮;渴了,他喝一口路边的雪水。夏理逊的双脚冻伤,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已无法穿鞋走路。他用纱布包扎后,在同事的搀扶下前进。

1947年1月9日晚,运输队到达山东张秋(国际和平医院张秋分院所在地)。连日长途跋涉的劳顿,使夏理逊的病情加剧,当晚高烧不止。就在这个天寒地冻的凌晨,1947年1月10日3时许,伟大的国际和平战士、中国人民的忠实朋友、加拿大人民的优秀儿子夏理逊停止呼吸,时年59岁。

1947年1月12日,为纪念夏理逊大夫,晋冀鲁豫边区政府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并在会上宣布将邯郸国际和平医院命名为夏理逊国际和平医院。1月16日,夏理逊大夫的遗体运回开封,安葬在医院前街一所学校的花园里。2月7日,夏理逊大夫的生前友好和解放区救济总会、中国福利基金会在上海新亚饭店举行追悼会,宋庆龄含悲出席。

“夏理逊精神”永流传

1987年,夏理逊先生的遗体在原河南省开封市禹王台区医院前街小学(现夏理逊小学)院内被发现。1987年12月20日,中国福利会、河南省人民政府、开封市人民政府在开封市烈士陵园内为夏理逊大夫重新建墓立碑,将其遗骨移入烈士陵园。“夏理逊大夫纪念碑”由邓小平亲笔题写。同时,为纪念这位伟大的国际和平主义战士,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将医院前街小学命名为夏理逊小学。

近日,记者一行来到夏理逊小学采访。在夏理逊烈士纪念馆,该校校长李东向我们介绍了纪念馆的历史文化背景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情况,并声情并茂地介绍了夏理逊烈士的英雄事迹及相关革命历史。

在夏理逊烈士纪念广场,两棵郁郁葱葱的柏树下,夏理逊大夫纪念雕像安然矗立。他用和蔼安详的眼神望着过往师生和这个充满朗朗读书声的校园。

“作为一名伟大的国际和平主义战士,夏理逊烈士永远受到人们尊重,他的光辉形象永远留在人们心中。”李东表示,为了缅怀夏理逊大夫,该校把夏理逊大夫热爱和平、对工作极端负责的态度、坚韧不拔的意志、对正义事业的满腔热忱、为真理而献身的高贵品质,归纳为“夏理逊精神”。该校还以“夏理逊精神”为契机,把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融为一体,深入持久地开展了“学习夏理逊大夫,弘扬夏理逊精神”教育活动。

开报集团全媒体记者:张苗苗 文/图

原标题:《【追寻初心 开封印记】国际有大爱 霞光尚满天》

阅读原文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