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学党史 | 这位35岁牺牲的农民运动领导者,为后人留下了什么?

2021-04-22 15:3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春来景明之际,肇庆广宁县的竹子抽枝展叶,迎风而立。曾经的红色之火燃遍了竹乡的每一寸田地,涌现了众多的英雄儿女。

在大革命时期,周其鉴在广宁山区掀起农民运动热潮,成立了西江地区第一个县级农民协会,组建了第一支农民自卫队,大范围开展减租运动,将广宁的建立党组织经验和农民运动经验沿着西江推向全国。1928年,35岁的周其鉴在农民运动最前线壮烈牺牲,结束了短暂而光辉的一生,却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广宁周其鉴红军中学内周其鉴铜像。

中共早期党员之一

“用鲜血染过的竹,一定有魂。”肇庆本土作家李粤庆曾根据周其鉴的真实故事创作长篇纪实小说《竹魂》。记者来到了广宁县东乡镇新楼村,探访周其鉴烈士的革命足迹。

周其鉴故居。

穿过新楼牌坊,庄严肃穆的周氏宗祠映入眼帘。青砖瓦房建筑群将宗祠层层环绕,镌刻着浓厚的历史烙印。沿着青砖硬底村道,与一间间民居擦身而过,记者走到古建筑群中央一处古朴的民居,这里便是周其鉴故居。

周其鉴故居内部。

嵌地式舂米石臼、圆形的瓦罐水缸、青砖砌成的灶台、古香古色的木板床、简单精致的小阁楼。中间厅堂侧墙,悬挂着周其鉴生平事迹图片,一幅幅画面生动还原了大革命时期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让人仿佛看到代表农民群众的犁头旗在涌动、听到革命先烈的决然呐喊。

1893年4月6日,周其鉴出生在一个清贫的教师家庭。在乡村长大的周其鉴,从小就爱和农民打交道,对他们所遭受的压迫感同身受。1918年,从县文治学堂毕业后,他考入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纺织科赴广州学习。

1920年,周其鉴参加广州共产主义小组活动,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当时,陈独秀曾在工业学校作过演讲,周其鉴和阮啸仙把其演讲词整理,发表于1921年1月28日、29日的《广东群报》上。1921年春,周其鉴由冯菊坡介绍,参加了广州共产主义小组,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共早期党员之一。据广宁县党史研究室了解,周其鉴亦是肇庆市第一位中共党员。

1922年秋,周其鉴于甲种工业学校毕业后,他的五哥周其淞正在广州计划扩大其织布厂的经营,想让有专业知识的弟弟去管理厂务,但周其鉴毅然拒绝了。与下海经商相比,他更愿意投身到工人革命运动实践中。

周其鉴与阮啸仙、刘尔崧、张善铭等在广州惠福中路设立广东劳动组合书记部通讯处,作为党领导工人运动的公开合法机构,并联合广东总工会、机织、革履、轮船、油业等工会开办“爱群通讯社”,以记者的身份,深入到农村和工厂采访,向报社投稿,积极宣传马列主义。随后,周其鉴还担任了广东省油业工会秘书,积极联络和指导工人群众的斗争活动。

山区掀起农运潮

广宁县农民协会旧址。

比邻南街河畔,广宁第一中学内大榕参天,鲜花盛放。拾级而上,一座祠堂式建筑映入眼帘,这就是广宁县农民协会旧址,代表着广宁县农民运动的历史丰碑。

广宁县农民协会旧址,原为梁氏祠堂,建于清代,为二进院落四合院式布局。旧址内,现今陈设着彭湃、阮啸仙、周其鉴、黄学增等农运领袖的遗像,以及各类珍贵的图片和史料,向人们展示着当年农会开展革命斗争、动员农民参加农会以及农会各个时期的发展情况。

“农为根本兴百业,民乃邦主守江山。”在大革命时期,周其鉴曾写下这样一副对联,以此明志。

当时,农村贫困农民、佃户租种地主土地缴纳地租时,地主就会使用私自制作的大斗征收。农户佃户辛辛苦苦种一季子农作物,本来收获不多,再按大斗缴纳地租以后,基本所剩无几。当农户揭不开锅,不得不向地主借粮食时,仍然是小斗借出,大斗收回。这个恶性循环剥削得农户苦不堪言。

1924年4月,中共广东区委,团粤区委指示周其鉴以中央农民部特派员的身份,率领一支由共产党员、社会主义青年团员和油业工会会员、工人组成的共30多人的队伍,奔赴广宁开展农民运动。

他们采取墟期演讲、逐乡宣传和挨家挨户谈话等办法,号召农民团结起来,组织农会,开展革命斗争。经过10多天紧张工作,便在江屯、潭布、拆石、螺岗、荷木咀等地建立起农会组织。这是广宁县最早成立的5个乡农会,入会农户达3000多户。从此,一种崭新的革命农民群众组织开始在广宁山区兴起。

经过周其鉴等革命先烈的努力,反动县长李济源被驱逐,广宁农民运动席卷全县,大批区乡农会陆续建立。到1924年10月上旬,全县共建立了19个区农会,57个乡农会,组建广宁县级农民协会的时机已成熟。

10月6日,广宁县第一届农民代表大会在县城南街学宫举行,到会代表32人,周其鉴主持了会议。会上,通过了成立广宁县农民协会、组建农民自卫军、开展减租运动等重要决议,并选出第一届农民协会执行委员会,周其鉴被选为委员长。10月10日,西江地区第一个县级农会组织——广宁县农民协会正式成立。

地主劣绅悬赏暗杀周其鉴

广宁县农民协会成立后的首个任务就是减租运动,这极大地威胁了地主阶层的利益。地主劣绅挂花红、出赏金,企图暗杀周其鉴,并叫嚣“谁杀死周其鉴,可以赏给白银1000元”。周其鉴毫不畏惧,坚定地说:“田主们纵使杀了一个周其鉴,也杀不尽千千万万个周其鉴。”

农会继续深入农村,领导农民开展减租斗争。其间周其鉴和彭湃更亲自率领农军,进攻广宁地主巢穴——潭布炮楼,一举摧毁了这个顽固堡垒,使广宁农民运动蓬勃发展起来。

随着农民运动的深入开展,涌现出一批思想觉悟高,积极参加农民运动,坚决与反对农运的国民党右派和地主劣绅作斗争的积极分子。1924年11月,农会组建中共广宁支部,周其鉴亲自担任支部书记。这是西江地区最早建立的中共支部,也是广东乃至全国最早成立的几个农村党支部之一。

1926年5月,全县有25个区、239个乡建立了农会,会员达6.6万余人,占全省农协会员总数约10%。当年,中共广东区委在肇庆成立中共西江地方执行委员会,由周其鉴任书记,下设组织部、宣传部和工运、农运、妇运等工作机构,隶属中共广东区委。这是西江地区第一个全区性的党组织。周其鉴把广宁的建立党组织经验和农民运动经验推广到西江各县,使西江地区的党组织和农民运动迅猛发展。

1928年,周其鉴秘密到清远县葫芦岭开展活动时,被清远县反动民团逮捕,施以惨无人道的毒刑,但他始终立场坚定,坚贞不屈,拒不吐露其真实姓名和其他情况。敌人害怕革命群众劫狱营救周其鉴,立即秘密地把他杀害于清远县城西门岗。周其鉴牺牲时,年仅35岁。革命群众闻耗,悲愤万分,冒着生命危险将他的遗体安葬。

让其鉴精神可学可行

在广宁周其鉴红军中学的升旗仪式上,学生们穿上红军服,庄严地行注目礼,奏唱国歌,精神抖擞。

中国工农红军广宁周其鉴红军中学。

1991年,广宁县人民政府将原新楼中学易地重建,在离周其鉴故居不到500米的地方办起新校,并更名为“其鉴纪念中学”,不仅在校内竖起了周其鉴雕像、建起了周其鉴纪念馆,还将新楼大道更名为其鉴路,以纪念周其鉴短暂而光辉的一生。

周其鉴的外孙杨杰之,从小就听着妈妈讲述外公的故事,红色的种子亦慢慢地在他心中生根发芽。

1992年,杨杰之如愿来到其鉴纪念中学任教,对此他倍感荣光。他教授的是政治与历史课程,在讲述五四运动、农民运动的时候,他习惯在教材的基础上引入周其鉴的事迹。“以前总觉得革命先烈离我们很远,直到杨老师讲述自己父辈周其鉴的故事,我们才认识到英雄一直在我们身边,他们的精神也激励着我们学习前进。”其鉴纪念中学七年级学生叶迎莉告诉记者。

杨杰之不仅是一名中学教师,还是广宁县国防教育讲团代表、周其鉴纪念馆的讲解员,近年他更加入到周其鉴史料调研组,遍访外公当年奋斗的地方,充实史料,对纪念馆的内容作出更新。年近花甲的他,仍旧奔走在传播红色文化的第一线。他告诉记者,“让其鉴精神可学可行”是他毕生的奋斗目标。

广宁周其鉴红军中学学生穿着红军服装上课学习。

杨杰之所在的其鉴纪念中学坚持将红色文化融入学校教育、主题教育、校外生活、环境建设、校本人文的“五融合”特色办学理念,于2019年获授牌为中国工农红军广宁周其鉴红军中学,成为粤西北地区首家红军中学。

无独有偶,广宁县农民协会旧址如今也与学校为邻,位于广宁县第一中学之中。广宁县农民协会旧址,1989年被广宁县人民政府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被肇庆市委宣传部列为首批肇庆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2年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列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现每年接待参观超过8万人次。

来源:广东党史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