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心理学家郭晓洁谈官员自杀

孙丹
2014-06-04 14:52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人物 >
字号

        4月9日上午9点50分左右,浙江奉化市警方发现一名男子在奉化市西河路批发市场附近非正常死亡。警方通报,男子系自杀。据了解,死者为此次倒塌楼所属街道建设管理办副主任。虽然死亡原因还在调查中,但这不由得令人想到,近年来,多起官员自杀、并被归因为“抑郁症”的案例。

        从射阳县地税局原局长沈忠良,到广东茂名市检察院原检察长刘先进,以及浙江高院原副院长童兆洪等,自杀原因都归于“抑郁症”。

        他们的年龄大都在四五十岁,按常理正属年富力强的阶段,却纷纷患上抑郁症最终选择自杀,令人费解,其中一部分死者亲友称,死者生前情绪正常并没有抑郁迹象。

        带着一些对抑郁症的疑惑,【澎湃】采访了首批国家认可的萨提亚咨询师、萨提亚全国教育总部资深导师、中国心理学会会员郭晓洁。

        

        【澎湃】最近几年,谈心理问题时,我们常会提到抑郁症,究竟抑郁症是什么原因诱发的呢?

        

        【郭晓洁】内外同时都有起作用。在心理学上认为,有一些人格特质的人在遇到压力时,采取的反应方式是用抑郁来应对。而也有一些人格特质的人,会用非常狂躁的方式来应对。

        外部压力是一个诱因,而内在的特质则决定了,个体处理处理压力的方式——可能是自我攻击、自我毁灭的方式。

        

        【澎湃】近年来,官员因抑郁症而自杀的案例也不少见,是因为官场压力特别大,还是官员心理素质上有所缺失,压力无法纾解?

        

        【郭晓洁】这些情况可能都会有。其实,普通人也存在这些情况。

        实际上,抑郁症是一个长期的状态,一个人不会因为一件事情就得抑郁症。这是长期的负面情绪积累,以及长期处理这些负面情绪的模式,造成一个人走向自杀的结果。

        我更多的是运用萨提亚治疗模式来看待这个问题,可能会和别的流派有所不同。萨提亚模式认为,所有人类出现的这些症状,包括导致的一些极端行为以及一些悲惨结果,这个结果本身不是目的。没有人是为了自杀而生的,他们之所以采取自杀的方式,是因为遇到了解决不了的困难。不管是自杀、抑郁,这些都是一种解决的方案。对当事人来说,是采取这种方式来解决他自身的困难。那我们就要看,他面对的困难是什么。

        当然,这种情况也会因人而异,有些人觉得,天塌下来也不是个事儿。也就是他看待这个问题的角度不一样,他为什么会从这个角度看问题?就是我们常说的,性格开朗,总能看到积极方面,这是在性格特质上的原因。

        但患有抑郁症的人,在性格特质上,则很容易敏感、悲观,把事情的错误和灾难都指向自己,认为都是自己不好造成的。太关注自己,因此会走入“死胡同”。在一些情况下,抑郁症患者会觉得目前状态不好,是由于自身没有能力,自己什么都不是,活着就是累赘没有任何意义,不能创造价值……可以看到,这些所有指责指向的都是自己。

        与之相反的,就是一种有些狂躁的性格特质。比如一些杀人犯,他们会向外部攻击来解决问题,所以他们行为的本身,以及发生的这些事情都不是最终目的,他们的目的是通过这种方式来解决生活中的难题。

        

        【澎湃】用自杀的方式来解决遇到的问题?

        

        【郭晓洁】是这样的。包括自杀,自杀并不是个人想去哪里,而是想不待在哪里。用萨提亚模式来说,就是在这里他无法承受,或者他极力想找到一个想摆脱目前的状况,但他并不是向往死了以后多美好,也并不清楚要去的地方是否是他想要选择的,只不过,他采取极端的方式脱离当下,脱离他不能承受的部分。

        这个意义对所有人来讲,都不一样。对于官员来说,可能有他自身的其他考虑,包括很多外部压力。因此,我们很难用一个标签和尺度来衡量,官员的这个行为是怎么导致的。

        

        【澎湃】就是说,抑郁症是长期积累形成的,不能用单一因素来涵盖,这是一个综合积累的过程?

        

        【郭晓洁】这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积累的结果,包括个人的思维模式、应对方式,都影响并最后导致抑郁症的形成。但是,有些突发事件产生的压力,突然间失去控制,失去身心平衡,会产生应激状态。

        回到官员自杀的事件上来看,现在还不好判断,到底是源于抑郁症还是应激状态下做出的选择。

        但是,作为抑郁症来说,一个长期的心理模式、心理动力的方向,是内归因。这样的个体非常敏感,当外界出现不好的情况,他会对自己有过分的指责和要求,会无限扩大自己的责任,他在内心希望把事情做得完美。

        而把事情做得好的最根本的需求是,每个人内心最深处是希望自己有价值,或者是被重视、被爱、被尊重的。从心底里最深来看,人性中普遍存在着这些渴望的部分。这也是人们成长和发展自我的动力。另一方面,它也是人们感到匮乏和不满足的深层原因。抑郁特质的人希望通过使自己变得更完美,来获得别人的爱、尊重、价值感。他的完美是怎么来体现的呢?就是漂亮地解决问题,把事情做得非常好,证明自己是重要的、有价值的。他对自己的期待值也非常高,一旦外面的情况无法满足他的期待,他就无法客观地看待事物的真正原因,而是按照自己思维的惯性模式——自我否定来归因。

        一味地怪罪自己,无法原谅自己,指责自己,内攻击的力量就会突然增加很多,造成毁灭性的冲击。

        

        【澎湃】从以往的报道来看,家属常常会说,他们生前情绪正常,抑郁症患者看得出端倪吗?

        

        【郭晓洁】有些人表面上看起来很好,其实这是一种防御,他很难向外面真正地表达自己。

        实际上,这也是一个人性格的两面性造成的。可能在一定的环境和场所中,个体所承担的社会功能要满足和匹配外在标准和要求。而个体自身也有一个动力,就是想活得和正常人一样,别人有的我都有,甚至我还要更好。这是一个生命追求成功、追求发展的动力部分。这个部分就会展现出来,一方面我要很好地去工作,和大家都一样。

        但是另一方面,在遇到困扰的问题以及负面情绪时,他可能没有正确的方法去处理、面对,长期地压抑这种两重性格——对内指责、攻击自己,对外则是一个光鲜亮丽的形象。这在演艺圈也不少见。在这种情况下,不到事情爆发,我们是不会知道有这样一面的。

        

        【澎湃】比较难区分抑郁症患者和普通人?

        

        【郭晓洁】和抑郁症患者接触少的人,很难觉察。除非他有类似表达,比如我不想活了,我想死了。经常有这样的言论或行动冲动的话,周边的人就要谨慎。

        但如果不是身边的人,只是看到官场上的官员形象——他需要保持一个正面的公众形象,他会做很多掩饰,他怎么可能向公众暴露自己内心的痛苦和脆弱?他自己内心都不能接纳自己这个部分,而他没有机会和能力去表达内心的痛苦。因此,平时无法觉察也很正常。

        

        【澎湃】在您看来,对于官员来说,是否有必要设置心理疏导方面的帮助?

        

        【郭晓洁】有必要。官员也是人,他们只是在工作当中,处于一个职位和角色而已。

        但实际上,作为人来说,他们和普通人一样都希望被尊重、被理解、被接纳,希望自己活得有价值有意义。无论是作为官员也好,作为普通人也罢,大家的需求都是一样的。

        但是,当官员处在某些位置上,承担某些社会角色时,社会就会对他们有一些特定的定义,他们就要刻意发展出自己某些功能。但在他们内心中,人性的那一部分问题怎么解决和满足呢?这是特别需要纾解的。如果他知道自己有一个正常的需求,他能关照自己作为人性的这部分需求,那问题就会好很多;如果他不知道,被这个角色的需求带着走了,远离了真实的自我,就很容易走偏。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