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镉米:潜伏的杀手

澎湃记者 石毅
2014-06-04 20:57
来源:澎湃新闻
绿政公署 >
字号

        
        在被称为“鱼米之乡”的湖南衡阳,衡东工业园(大浦片)周边的农民们却无法依赖水稻改善他们的生活。相反的,由于工业园区所带来的污染,知情人对这里种植的大米避之唯恐不及。只有家庭条件一般的人才会选择本地大米,当地一位米商说。

镉污染会让稻米减产?

        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4月24日发布的《“有色”米——湖南衡东县稻米重金属污染调查》揭示了这里的大米遭受重金属污染的事实。调查者在距离工业园2.5公里范围内的5个村采集稻谷、稻田土壤和地表水样本并送交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检测。

        结果显示,13个稻米样本中12个镉含量超过国家标准,其中最高的超标21倍,4个样本的铅含量超标。5个村子的稻田土壤样本中镉均超过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为保障农业生产,维护人体健康的土壤限制值)。另外,地表水样的检测中,两个样本的镉含量超标。

        大浦镇的村民抱怨说,污染已经导致了周边农田大幅减产甚至绝收。绿署记者在工业园区附近看到,周边的许多稻田已经抛荒。

衡东水稻减产罪魁祸首是镉吗?

        镉是德国科学家于1817年发现的,它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但是含量微小。据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研究员陈能场介绍,在中国镉主要分布在西南部,以及中部(湖南)区域。

        由于镉的沸点低,冶炼和煤炭能耗过程中如果不加以控制,镉就容易散发到大气中,比起其他重金属形成较大范围的污染。但是许多实验表明,镉对水稻产量减产的危害表现并不明显,即使水稻富集了镉,稻农也很难从水稻产量的变化中觉察,与之相对照的是,铜、锌、砷等的毒害则会主要先表现在对农作物的毒害上。

        农业部热带作物种资资源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和扬州大学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2006年的一个实验表明,只有在土壤镉含量极高(90mg/kg和180mg/kg,土壤环境质量三级标准中镉含量为1mg/kg,三级标准为为保障农林业生产和植物正常生长的土壤临界值)的情况下,镉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才会表现出来。

        这个实验还发现在土壤镉浓度60-180mg/kg范围内,镉对稻米的加工品质、外观品质、蒸煮品质和蛋白质含量均无显著影响,但高浓度的镉会影响稻米的食味品质,也就是说人们会觉得大米不如原来好吃了。

        沈阳农业大学的另一个实验通过土培桶栽水稻来研究灌溉水中含镉量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这个实验以不同质量浓度镉水(0、0.002、0.004、0.005、0.006、0.01、0.012mg/L)来进行对比。

        结果表明,重金属镉对水稻籽粒的长度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能降低稻米的垩白粒率,当灌溉水中镉质量浓度为0.002mg/L时,稻米的垩白粒率最小,仅为0.15,达到了国家二级优质米的标准;当质量浓度在0.012mg/L以下时,对水稻结实率、千粒质量、每桶产量的影响不显著,对水稻的碾米品质和营养品质没有不利影响。

        发表在2004年《江西农业学报》的文章《土壤——水稻系统重金属污染的研究现状和展望》中提到,在草甸褐土上,当土壤镉浓度为150mg/kg时会引起水稻减产10-30%。

为何镉超标难以被察觉?

        相比绿色和平在衡东检测到的土壤样本,当地的土壤镉浓度在0.3-92mg/kg之间,均远远低于实验室的样本。陈能场说,从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来看,镉的危害是极为隐蔽的,这也是为什么农民很难察觉到水稻被镉污染的原因之一;水稻的减产多半是由于受到别的重金属或其他条件的影响。

        但是镉对人体的伤害却非常大。“从食物链迁移能力来说,只有镉和硒能在食物链上较大程度上影响人体健康,而硒主要受到地质过程的影响,只有局部上的意义,比如恩施地区上世纪因过度开垦和饮食大量玉米造成人体硒中毒。因此在众多污染物质的迁移能力中,镉是个最危险的因素。

        因为其他重金属超标能力比较有限,铜、锌、砷等的毒害还主要先表现在对农作物的毒害上,而只有镉会在不影响水稻等作物产量下,稻米超标数倍甚至十几倍。因此镉在这些污染物质中,其污染具有更高的隐蔽性。在这些污染物中,镉在人体内中的半衰期最长,达17-38年,因此在人体健康影响上同样具有高隐蔽性特征。”陈能场说。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