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世行发“中国GDP超美”报告,中国官媒泼冷水

澎湃记者 是冬冬
2014-06-03 14:41
来源:澎湃新闻
财经上下游 >
字号

        

        中国何时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经济体,外界一直认为只是个时间问题。

        当地时间4月29日,世界银行国际比较项目(ICP)公布的数据显示,中美之间的经济规模正在缩小,2011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了美国的87%,可能今年中国就会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比此前预计的2020年前后的时间点提前了6年。

        世行称,ICP的统计基于购买力平价法(PPP),将各国例如GDP等经济衡量指标换算成统一的货币单位,比汇率换算法更能直接衡量货币购买力。

        对于全球经济霸主地位的更迭,英国《金融时报》5月1日和2日接连发文称,GDP作为一国财富衡量尺度的用途是有限的,经济成功必须对照其他基准加以评判,“中国巨龙正在腾飞,这是不可否认的……但中国仍是一个不全面的超级大国……眼下的中国还有很大差距需要弥补。”

        更大就意味更好吗?英国《金融时报》还拿美国作参照,分析了中国在硬实力和软实力方面的软肋。文章称,中国去年商品出口比美国多14%,但商品进口却比美国少31%。决定一国在世界贸易体系话语权的,正是这个国家的市场规模。美国的金融市场和机构位于全球金融体系的核心,这使美国在构建全球金融体系和制定全球金融监管细节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影响力。美国和欧盟依然主导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世界贸易组织。

        “领先的技术和大手笔的国防开支,赋予美国延展全球的军事实力。这种情况可能将持续相当一段时间。”上述文章称。

        中国GDP相当于美国近九成

        所谓的ICP是一项全球性统计合作项目,主要目的是测算各种货币的购买力平价(PPP),以便用PPP作为转换系数,将各国GDP转换为统一货币单位表示,被视为货币在不同国家的购买力的最权威统计,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多数公共部门和私营机构所采纳。

        世行称,上一轮的测算是在2005年,2011年的新一轮ICP覆盖了199个经济体,是有史以来对各国购买力平价最广泛的一次测算,该项目由世行的ICP全球办公室领导和协调,与8个地理区域监管经济活动的区域性机构合作开展。

        报告显示,2005年时,按照购买力平价的方法测算出的中国GDP总量只有美国的43%,但到2011年,中国GDP总量为13.5万亿美元,已经相当于美国的86.9%,后者为15.5万亿美元。

        如果换成各国GDP占全球总量比例,用购买力平价的算法,全球GDP总量达到90.65万亿美元,中国占全球GDP的14.9%,仅次于美国的17.1%,排名第三的是印度,占6.4%。

        世行称,美国仍是全球最大经济体,但以购买力平价衡量,中国则紧随其后。英国《金融时报》援引IMF的预测称,2011年到2014年中国经济增长了24%,美国仅增长了7.6%,所以2014年中国经济规模很有可能超过美国。

        不过,世行也指出,2005年的数据不能直接与2011年相比,但却体现了中国的增长速度。

        ICP的调查结果还显示,全球12个最大的经济体中有6个属于中等收入国家,这12个最大经济体占到全球经济的三分之二,占世界人口的59%。此外,包括中国和印度在内的亚太地区占到全球GDP的30%,欧盟和经合组织国家占到54%。

        “中国的保留意见”

        2011年年初,中国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时,包括新华社和人民网等官方媒体的反应颇为冷淡,称中国并非第二经济强国,人均GDP也远不及日本。

        显然,中国官方并不喜欢戴上GDP总量排名全球第二的这个“高帽”,更别说第一了。

        世行在最新的这份长达92页的报告中指出,中国国家统计局对于报告所用研究方法的某些方面表示了保留意见,拒绝公布对中国的结论,“中国国家统计局不认可将这些结果视为官方数据。”

        北京师范大学收入分配学院执行院长李实告诉澎湃记者,准确找到一个国家货币的实际购买力比较困难,涉及到不同的部门,包括负责提供基础数据的国家统计局。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2010年11月,中国国家统计局曾召开ICP调查工作部署视频会议,中国ICP部际协调小组组长、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在会上表示,2011年新一轮ICP活动是中国首次全面参加,要求扎实做好ICP调查工作。

        英国《金融时报》援引参与报告准备工作的人士的话称,中国不愿被看成世界第一,担心美国方面的政治影响。亚洲开发银行独立评估部主任维诺德·托马斯(Vinod Thomas)称,中国当然不愿夸大中国经济的体量,“他们在这一问题上非常敏感。几乎无人公开谈论这种推阻和敏感,但在幕后,这种倾向无疑是存在的。”

        新华社5月4日发文称,即便中国经济规模2014年超过美国达到世界第一,也不意味着中国真要成为全球第一了,“根据世界银行的标准,中国还有2亿多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这差不多相当于法国、德国、英国人口的总和,要让13亿多人都过上好日子,还需要付出长期的艰苦努力。”

        也是在昨日,《经济日报》刊登了署名为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所长潘璠的文章,称中国人均GDP已迈入“中等偏上”国家的行列,但人均GDP不仅要看总量,更要看质量,并称大多数人的收入被少数人平均了,“如果要再考虑与价值严重背离的房价,绝大多数人的收入水平就更远离‘中高’应有的含义。”

        经济体衡量标准

        通常来讲,国际上衡量经济体规模的方式有两种,汇率法和购买力平价法,把各国以本币表示的GDP转换成美元。

        世行报告显示,如果按照汇率算法,2011年中国的GDP总量将缩水近一半至7.32万亿美元,印度更是从PPP算法下的5.76万亿美元,锐减至1.86万亿美元,而且汇率算法中全球GDP的规模为70.29万亿美元,比PPP算法少了20万亿美元。

        不过,正是由于汇率的波动过大,才出现了目前比较常用的购买力平价法,剔除了各国之间价格水平的差异。

        需要注意的是,购买力平价也不可能做到完全体现出国家的经济水平,以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人均GDP为例,中国为10057美元,而美国是49782美元,两者之间显然不是全球第一和第二经济体应有的差距。

        李实表示,购买力平价计算的缺陷就在于对购买力估计的准确性,两国消费结构、生产结构差异大,即使消费同类产品,也有质量上的差别。找出同类产品,是比较难的事情,“同样是牛奶,不能说通过一升中国牛奶和美国牛奶,就能比出所谓美元和人民币之间的实际购买力,因为有质量上的差别。”

        李实称,采用购买力平价的标准,往往会把发展中国家的购买力高估,无形中高估了GDP指数,但如果不用PPP标准,会造成对发展中国家实际购买力的低估,“同质同类产品,中国要比美国便宜,从这个角度来说,按照市场汇率会造成低估。”

        早在2011年6月,国家统计局网站发布的一篇题为《正确看待购买力平价方法的应用》的文章就指出,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消费模式和消费习惯、社会管理和福利体制以及文化背景习俗、统计能力等千差万别,ICP项目实施和调查难度很大。“如何兼顾调查产品的可比性和代表性,如何保障不同国家和地区所调查产品的同质性,如何核算支出法GDP基本分类数据,如何实现价格数据与支出法GDP数据的匹配等等,是ICP项目长期以来始终未能破解的难题。”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