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他逃离了失乐园

澎湃讯
2014-05-06 00:34
来源:澎湃新闻
逝者 >
字号

        据日本共同社官方网站共同网报道,日本著名作家渡边淳一4月30日晚11点42分因前列腺癌在东京的自家住宅内去世,享年80岁。

        据新华社5日报道,渡边淳一1933年出生于日本北海道,1958年毕业于札幌医科大学,医学博士,曾是整形外科医生,在母校担任整形外科讲师,授课行医多年,同时开始执笔写小说。

        渡边淳一著有50余部长篇小说及多部散文、随笔集,为当今日本文坛的文学大家。代表作品有《无影灯》、《失乐园》等。曾获得新潮同人杂志奖、直木奖等文学奖。

        渡边是描情写爱的高手。 
弃医从文开蹊径 
        渡边淳一青年时期弃医从文,开始文学创作,1970年以小说《光和影》获第63届直木文学奖,1980年以描写日本名医野口英世的小说《遥远的落日》和《长崎俄罗斯游女馆》获第14届吉川英治文学奖,2003年获日本出版大奖菊池宽奖。 
        上世纪80年代起,渡边淳一连续发表描写爱与性的小说,例如《化妆》《雪舞》《化身》等。他1997年2月出版的《失乐园》在《日本经济新闻》连载时引起极大反响,销量突破260万册,并在国际上颇受欢迎。此后,他被称为“日本现代情爱文学大师”。 
        渡边淳一的作品十分唯美,专注于人物感情描写。他的小说在题材、手法和观念等方面为日本文学开辟了新的思路。 
        作为日本现代浪漫小说的著名作家,渡边淳一一直创作至晚年,至今已出版了各类作品130多部。 
写情说爱修钝感 
        渡边淳一因《失乐园》成为中国读者非常熟悉的日本作家。晚年,在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渡边淳一曾回忆起2004年他在上海复旦大学的一次演讲。 
        他说,学生们对他的演讲反应非常热烈,不断有同学提问。他对自己的作品拥有这么多中国读者感到高兴。 
        “我觉得中国人在看我的书的时候,能够理解书里面的一些心理描写以及风景描写。这跟美国不同,美国也有我的小说的翻译版本,但是他们只是注意故事情节。我想这可能是因为中国古诗和日本古诗是相通的,所以中国人更能理解我的那些心理描写。” 
        对于同样弃医从文的鲁迅,渡边说,他很久以前就是鲁迅先生的忠实读者。 
        谈及这位“写情圣手”的爱情观,他说,爱是人生的原点,没有爱就没有了生存的意义。“我现在仍然会去追求异性。很多人说上了年纪就不应该有爱情,不应该去追求异性,我觉得绝对不是这样的。我觉得人越上了年纪就应该越想去追求爱情。” 
        2007年,渡边一改写情说爱的风格,抛出杂文集《钝感力》,告诫现代人太敏感反而容易受伤,要修炼“钝感力”。一时间,“钝感”一词再次风靡日本,受到热烈追捧。 
        不过,对于著作权,渡边淳一并不“钝”。他曾于5、6年前与珠海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总社、文化艺术出版社等出版单位发生著作权侵权纠纷,一时闹得沸沸扬扬。后经法庭判决或调解后,著作权侵权纠纷先后得到解决。 
反思致歉话癫狂
        对于历史,渡边淳一有自己的反思。 
        他曾发表文章《一百种理论不如一份良心》,回忆中国和朝鲜半岛民众因日本侵略遭受的非人待遇。 
        渡边淳一在文章中说:“同样一件事,加害者和受害者理解的方式会有天壤之别……加害者的任何理论、任何辩护都是苍白的。因此,日本决不应该企图用暧昧的语言逃避现实。” 
        他说,“日本战败那年,我已经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了,我经历了战败前和战败后,我住在北海道,亲眼目睹过日本人是如何对待中国人和朝鲜人的,我看到过那些人受到的非人待遇”。 
        渡边淳一在文章中详细描述了他目睹的“非人待遇”:“鞭子抽打……痛苦的呻吟……浑身赤裸……棒子一下比一下重……” 
        “我有一个小伙伴的叔叔去中国打仗了,回来的时候满脸自豪地向我们炫耀他杀了多少中国人,”渡边淳一写道,“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军加害了千千万万亚洲其他国家的人,加害者对自己犯下的罪行缄默不语,但受害者却会将这种耻辱口口相传,没齿难忘。” 
        谈到正确对待历史应当有的态度,渡边淳一写道:“(日本)不愿意道歉也必须要道歉,因为我们的父亲、祖父或者曾祖父,他们的身体里流淌着和我们一样的血。虽然我们的家族认为他们温文尔雅,但他们毕竟在那场癫狂的战争中,成为癫狂的人。”

附:

        渡边淳一专访:《失乐园》有我的影子

        原文发表于2004年《东方早报》

        白色休闲西服、配上深咖啡色衬衣、故意立起的西服领子--当年逾70的渡边淳一以这一形象出现在上海媒体面前时,人们立刻用"风度翩翩、英俊洒脱"代替了"精神矍铄"这个老年人专用词来形容他。

        继去年9月文化艺术出版社邀请渡边淳一来华后,上海人民出版社在其最新作品《丈夫这东西》于中日两国同步出版之际,再次将他请到中国。昨日(5.31)下午,早报记者对他进行了采访。

写的都是成熟男女的爱

        记者:您曾有10年的从医经验,为何会弃医从文?医生这个职业对你的文学创作有否影响?

        渡边淳一:我做过10年的整形外科医生,弃医从文是偶然,当时我所在的医院是日本第一个实行心脏移植手术的,而我反对这种手术,因此在那无法呆下去,于是离开扎幌来到东京,此后就一直从事文学创作。

        所谓医学是用理论剖析人的身体,文学也是研究人,但角度不同。文学是用感性、用精神去解释常理所无法解释清楚的东西。比如爱情就是用道理不能说清楚的领域,所以我一直以男女情爱为题材,就是想探究理论所无法感悟的世界。

        记者:您的情爱小说似乎男女关系发展的顺序常常是相反的,总是因肉体的愉悦而达到精神的沟通,为何对"身体"如此感兴趣?

        渡边淳一:我认为,肉体交往在人与人之间的影响最大。我的作品一般不写年轻人的爱,而都是成熟男女之间的爱。年轻人之间会先有一幅罗曼蒂克的画面然后才发展到肉体关系,成熟男女接触时,最感兴趣就是肉体的接触,我只是写出事实。

        爱的喜悦分两种,一种是在平和状态下慢慢培养的,另一种是意外发生的立刻产生的愉悦,不管哪一种都是美好的,没有好坏之分。

结婚是个错误

        记者:您的另一部新作《那又怎么样》写了老年人的性爱生活,而且有女追男、三角恋等等,您认为性在老年人的生活中仍然这么重要吗?

        渡边淳一:性爱在老年人生活中仍然是不可缺少的,任何年龄的人都渴望爱情。但因为没有能力,老年人的性爱就会变换一种方式表现出来,比如手拉手、抚摩等等。我了解到,实验证明,不少得了糖尿病、高血压的老年人都通过和伴侣手拉手同床就寝而减轻了病情,因为身体的接触让人有安全感。

        记者:您的小说大多是婚外恋题材,您曾表示过反对一夫一妻制,但您自己为什么却结了婚呢?

        渡边淳一:我非常反对结婚这种制度,男人婚外恋是因为对妻子的身体丧失了欲望,这是不可避免的,夫妻之间几乎不存在其他维持感情的纽带,我结婚是个错误。当然也有的人适合结婚,而我是不适合结婚的人,当年我结婚时还是个医生,并没有想到未来会去搞创作。

        写作是一个个人主义的存在,不能去在乎家人的想法,考虑妻儿的话肯定写不好。我看过《上海宝贝》,写了主人公与各种男人的交往,作者要冲破家庭的阻力很难,所以从这点看我觉得卫慧是成功的。日本人有个共识:作家是无赖,千万别和作家结婚。

最爱在《失乐园》中

        记者:您为什么会对婚外恋题材如此熟悉呢?

        渡边淳一:诚实地讲,作家是不可能凭空想像的,一定要有具体的经历才能写。所谓伦理道德会随着时间而改变,我相信100年后的伦理道德和现在肯定不一样。

        记者:您的作品往往以死亡达到爱的顶峰,这种偏执的美和日本的审美传统有关吗?深受日本传统审美影响的川端康成对您有影响吗?

        渡边淳一:我受到过川端康成的影响,但我不认为用死亡完成爱是一种偏执,你没有经历过当然不会理解。最高境界、最美妙的爱就是《失乐园》中所写的。

        记者:《丈夫这东西》作为《男人这东西》的续篇在对男人的剖析方面有什么不同?

        渡边淳一:《男人这东西》出版后影响很大,出版社就建议我再选择一个角度剖析男人。《丈夫这东西》我写的是已进入了围城的男人,从青年、中年到老年心理、身体上的种种变化。揭示了男人拒绝回家、找情人等现象的原因。这本书出版之前曾经在日本面向30多岁读者的杂志上连载过2年多,受到即将结婚的女性的欢迎。而日本男性则有两种态度,一种是希望妻子看到,希望她能理解丈夫的苦衷;一种认为千万不能给妻子看,怕妻子看透丈夫的本质而发火。

        记者:会不会有一天写《女人这东西》、《妻子这东西》?

        渡边淳一:我想几乎不可能。男性和女性的身体结构不一样,爱欲的成长期也不同,女性中有人享受性爱,也有人对性爱感到很痛苦,我没有办法理解得很透彻,我想这需要另一位了解女性的作家来完成。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