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清华教授:央视报道靖江水无污染不科学

澎湃记者 严昊
2014-06-04 20:56
来源:澎湃新闻
绿政公署 >
字号

在银川市兴庆区上前城村,宁夏泰瑞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排污口旁,一个女孩子捂住了口鼻。  /新华社 图

        清华大学教授张晓健是住建部水处理技术专家。近年来,他领导了多次水源突发性污染事故中的应急供水工作,包括:松花江硝基苯水污染事件、广东北江镉污染事件、无锡饮用水事件、秦皇岛饮用水事件等。

        “不得有异臭异味就是标准,有了就是超标。”对于江苏靖江水污染迟迟没有公布污染物,张晓健认为无论能够检测出污染物,水质超标是肯定的。

        张晓健在16日举行的“2014华衍水质论坛”上,就突发性水污染的原因和应急处置做了主题演讲,并在会后就收了澎湃记者的采访。

        张晓健告诉澎湃记者,三分之二的突发性水源事故都是由于工业事故和运输事故造成的。总体上,全国的水源地水质状况也是在持续恶化,这在重点大城市尤其显著。

        澎湃:我国饮用水水源水质的整体状况如何?

        张晓健:全国每天的供水量有3亿多立方米,其中80%是地表水水源。地表水水源水质的状况,是影响城市供水的关键因素。然而地表水容易受到污染,它的水质不能稳定满足水源水质标准的大概有三分之一。注意这是不能“稳定”满足,就是说大多数时间是可以保证,但总是要出现一些问题。

        澎湃:取水口一般能达到怎样的水质标准?

        张晓健:环保部2007年做的水源地水质调查显示,2333个地表水水源地中,一二类水质水源地1297个,三类921个。环保部总是提出三类水就能满足集中式生活供水的水源地,但是我们需要环保部门查一查地表水水质标准,集中式生活饮用水的二级保护区是三类,一级保护区是二类。取水肯定是在一级保护区,所以至少是二类水。

        住建部2009年水质专项调查,针对全国4000多个水厂,发现源水水质不能稳定符合要求的2500个。

        澎湃:这些年的水源地污染呈现怎样的趋势?

        张晓健:我国城镇化高速发展,现在的城镇化率超过了50%,今后还有继续发展,而水资源非常短缺,水体污染严重,对饮用水和水环境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供水遇到了两端挤压的问题,一方面水源普遍受到污染,水质短期内,难以有很大改善,另一方面,水质标准不断提高。

        总在说环境质量有所改善,严格上不能这么说,应该是环境污染进一步恶化的趋势得到了遏制,不是说不恶化。城市供水水源,从2002到2009年,全国36个重点城市,符合二类水质要求的城市逐步下降,水源的水质还是在恶化。城市规模越大,水体污染越重。越是重点大城市,水源保护的难度也越高。

        澎湃:地表水水源有怎样的特点?

        张晓健:地表水分成两类,一类是江河,流动性比较大;一类是湖库,有一定相对的范围。湖库是封闭和半封闭的,周围有一定的污染源,可以说得清楚,它的污染相对来说也是长期性的。

        江河的水就比较复杂,它有上游,上游还有上游,沿河的上游要是没有污染源、没有工业、没有居民点,这不太现实。本来中国就是人口密度高,经济发展快,并且江河的污染不是本地域就能控制的,所以就经常出现污染问题。

        澎湃:湖库和江河水源地的保护有什么不同?

        张晓健:水源地保护有的是能够保护的,比如水库,你说不能设工业、不能设旅游,用行政手段把这“一盆水”保护住,作为城市的供水水源。

        河流的保护难度就大很多,特别是河流跨了行政区划。比如长江沿线都有城市、都有河道、都有排污,就很难保证(不受污染)。

        现在的做法是划分水源保护区,一级保护区是在取水口上游1000米、下游100米,再扩大就是二级保护区,(范围)再划大一点。但是再大也不可能把整条河流就包括进来。所以,河流里的自来水厂必须面对随时可能发生的水源污染情况。

        澎湃:江河的污染主要面临哪些方面?

        张晓健:河流取水存在的风险主要是上游会发生污染。一种是排污,可以按照河流的使用功能,通过污染控制来解决。还有一种是突发性污染,不好控制。

        突发性污染主要有四类原因。第一类是生产事故,比如工业厂矿爆炸;第二类是交通运输事故,比如说是拉着原料的槽罐车翻了泄露了,或者船沉了;第三是企业排污,包括突然的排污,比如偷排,化工倾倒,第四类是自然灾害,洪涝、泥石流、地震。

        这四大类是按照环保部每年的突发环境事件分类的,第一和第二类占了大概三分之二,很难杜绝这些情况。企业的偷排占三分之一,自然灾害比例很小,是偶然的。

        澎湃:发生了突发性污染后政府该怎么做?

        张晓健:国家有应急预案,首先事故发生后要及时上报,不能隐瞒,然后就是要应急处置。各地也都制定了应急预案,但是实际处置的难度还是很大。

        难度大的第一个原因是,事件发生是很突然的:情况不明,原因不清。只是知道出事了,比如水有味了,但是污染物的种类不清楚,浓度危害也不清楚。第一时间很难做出整体性的判辨,所以就要赶快进行监测和应急检测,搞清事故的原因和发展的态势。再根据态势,做出应急处置的决策。

        最近全国发生了多起水源污染事故,比如武汉氨氮超标,浓度不是特别高,但是全城停水,这样做是否有些过头了?

        住建部、环保部等一些国家的行业主管部门也正在加紧制定具体的管理办法,地方发生这种事情也还有些规章制度可依,但暂时还没有详细的(规定)。

        澎湃:前几天江苏靖江也是第一时间采取了全城断水,能确定水有问题吗?

        张晓健:有味道就说明出问题了,不应该有的污染物进去了。如果等你判别出味道是什么,即使是现在最先进的检测方法也要好几个小时才能确定。就算确定了种类,它的来源后续影响程度多大,还是不清楚,所以第一时间是很难判别的。

        因为靖江有备用水源,就是牧城湖,可以在几个小时内把水切换到备用水源。(政府)下这个(断水)决断,是因为有后续的支持,另外也确实不知道这个物质是什么。因为现在生活饮用水检测标准是106项,地表水标准109项。虽然有这么多项目,但还是无法涵盖所有污染物的种类,要知道化学品有成千上万种。

        澎湃:当天下午央视报道说,靖江没测出污染物超标?

        张晓健:你这句话说得不对。没有超标吗?首先它超标了。为什么?因为(水源)不得有异臭异味就是标,有了(异味)就是超标。但是物质是什么没有测出来,至少不是这106项(疑为109项,下同)里面的超标。

        实际上,上面我的这句话也不对,因为他没有测这106项。106项不是几个小时就能测出来的。一个监测站正常时间检测106项需要一周。24小时歇人不歇马,机器照样转,要两三天。所以在几个小时之内,第一,没有测定106项的能力,即使106都达标,也不代表水没有问题,因为它有味了。

        靖江的水确实超标了,超标的是感官性状,有异臭异味,有了异臭异味就说明水有了污染,而且污染的种类是化工类的污染,是化学品的味道。至于物质是什么,可能没有检测出来,或者检测出了一部分,但是没有公开,还需要确认。

        澎湃:类似长时间测不出污染物的现象常见吗?

        张晓健:比如杭州去年发生的自来水异味问题,断断续续半年多,从3月份一直到年底,中间说水超标了,但是物质是什么,短期之内没有检测出来。

        发生了突发事件,水有异臭异味了,自来水公司从安全妥善的角度考虑的,是要停水的。不能说饮用水标准里的项目没有超标,就说水没有超标,这是不行的。

        澎湃:水质标准检测项目设置的原则是什么?

        张晓健:饮用水、地表水的标准是怎样确定的?有几个原则:第一,是有危害的,没有危害测它干什么;第二,是经常性出现的污染物;第三,是要有代表意义的,不仅是这一个,而是代表了一类;第四,是可以测定的,要有分析化验的技术(作支撑);第五,经济上是可以承受的。

        比如检测项目中,农药的指标大概20项左右,但是我国使用的农药有几百种。比如毒鼠强,剧毒,为什么不测?因为测不过来。标准不是越多越好。反过来说,不能说水里面没有标准内的物质就代表是安全。

        澎湃:我国的饮用水检测标准比国外差吗?

        张晓健:我国基本的参照系,不是美国或欧盟,而是世卫组织。我们的标准基本和世卫组织相同,根据中国特殊情况,有些适当放宽了。这些标准都是按照人体健康的科研成果做出的,这是不分国界的。

        凡是国际上有的标准,我们基本都采用了,因为中国的污染比较重,污染物质比较多,不像欧盟的水源比较干净。我们是106项指标,美国是98项,其中50项和中国相同;欧盟是52项,其中31项和中国相同。相同的项目中,有些我们的标准比他们严,有些他们更严。

        澎湃:如何科学设置水质检测的项目和频率?

        张晓健:比如最近污染兰州自来水的苯,这个项目半年一测。这是非常危险的项目,却半年一测,是偶然发现的,当然公众要质疑,说你发现时我都喝了一个月了,这一个月怎么办。相关部门就赶快说,不是喝了一个月,只喝了几天。后来,公众又说,你发现了问题,又过了40个小时,你为什么不当时就停。

        水质的检测,要根据水源可能存在风险物的种类和健康影响效应。兰州有石化,芳香烃类物质就是应该加强检测的,对于南方一些地区,比如广东广西,重金属经常发现,重金属就应该加强检测。要科学决定水质检测的项目和频率,保证供水水质。

        澎湃:近来有报道说地表水中有抗生素物质,自来水中也有,危害大吗?

        张晓健:可以说自然中有的物质,自来水多多少少都会有,就像蔬菜,水果都会有(农药)残留。合格与达标不是说零,而是小于一个限值。自来水中比较前瞻的物质,比如抗生素,都在进行研究,要评价其危害程度,要研究对策。研究污染物的种类远远超出标准中的项目,但研究它们并不代表它们是有危害的。

        抗生素多了不好,但什么是多与少?消毒副产物的问题、内分泌干扰物的问题、微量有机物的问题,这些研究都在做。公众要对标准有科学的认识,不是看到了抗生素就害怕。现在的检测技术太高超了,一丁点的物质就能检测出来,关键是量级。

        澎湃:有没有新的污染物却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的?

        张晓健:话不能这么说。每种污染物都是发现了之后觉得它有危害才去重视。要先找到危害,比如有味道了才测,或者发现其他地方有了才测。例如塑化剂在台湾,我们有没有这个问题,或者奶制品、大气中发现了(毒害物质),我们水里是不是也有。

        达标是安全,超标意味着不安全。但是不安全不一定马上产生危害,有些是终身饮用才会出问题。超标是不对的,但是也要具体分析。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