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看亚信:“丝绸之路”战略的亚洲特征与全球价值

赵干城
2014-06-24 09:54
来源:澎湃新闻
外交学人 >
字号

2014年1月20日下午,浙江义乌-中亚五国国际集装箱专列首发在铁路义乌西站首发。IC 资料

        在关于亚洲地区合作的各种讨论中,“丝绸之路”战略异军突起,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议题,这不仅因为该战略是中国最高领导人所倡导,更是因为“丝绸之路”战略发展有着广阔的前途,符合各国利益,因此可以预期,该战略也将是本次亚信峰会的重要议题之一,在与会各国领导人以及相关的政策执行部门与思想库引起积极的讨论。

        

“丝绸之路”战略并非应对美国

        “丝绸之路”战略由两大部分组成,分别是面向中亚俄罗斯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与深入东南亚海上邻国的新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习近平主席2013年在访问中亚俄罗斯与东南亚时宣布了中国政府倡导的这两个战略性设想,显示“丝绸之路”战略有着明确的地缘指向。需要指出的是,虽然两大战略设想都没有明确覆盖南亚次大陆,不过在中国的战略设计中,南亚诸国作为中国的重要周边,也被纳入“向西开放”的战略构想中,并由李克强总理2013年5月出访南亚诸国时予以宣布。

        关于“丝绸之路”战略与“向西开放”战略之间是什么关系,学界也做了很多讨论。2014年2月,国务委员杨洁篪利用与印度国家安全顾问举行边界谈判特别代表会谈之际,向印度提出中国希望加强“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开发合作,进一步将中国云南边疆地区开拓“南方丝绸之路”的设想具体化,即通过四国边疆地区的合作,把印度洋和地处马六甲海峡战略要道的东南亚诸国融合贯通,加上中国与巴基斯坦已经在实施的“中巴经济走廊”。

        至此,“丝绸之路”战略的构想已清晰,即所谓“一路一带”和“两条走廊”,是中国在欧亚大陆和海洋周边推行的一种整体性战略思路。

        “丝绸之路”战略包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与传统的内涵,但总体上该战略是因应中国现实需求而形成的,是一项政策导向性的战略,反映了中国对周边外交的新探索。有些西方媒体认为中国提出该战略,主要是因为美国国务卿希拉里2011年在印度金奈的演讲中提出开辟“新丝绸之路”而做出的反应,这种看法显然低估了中国制定这项周边战略的宏大意义。美国的呼吁主要是为了应对美国即将退出阿富汗可能出现的新形势,是一个局部性比较明显的设想。相比之下,中国提出的战略则体现了中国力图打造新的周边体系的深远目标,其宗旨是在中国经济迅速崛起的大背景下坚持睦邻友好政策,从而走出一条大国复兴而不冲突不对抗的新路。因此这个战略强调其亚洲特征,同时又具有显著的全球意义。

“亚洲人治理亚洲事务”是时代需要

        新世纪初期美国主导的反恐战争给亚洲带来了重大动乱和灾难。美国先后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打的两场战争沦为无休无止的对抗陷阱,而美国在那里也陷入治理的困境。这两场战争给所有亚洲国家敲响了警钟:亚洲事务如果任由外部势力干预,即便这种干预的初衷并非完全没有道理,也是绝无可能产生积极结果的。

        美国在亚洲的外交“遗产”需要亚洲各方认真应对。美国对亚洲的治理虽无贡献,但美国的行为足以搅局,并启动亚洲地缘政治格局的重组进程。根据近代国际政治演进的经验,这种进程通常会伴随激烈的冲突和争夺,其诱因既可能是现实利益和竞争,也可能是历史解读与国家尊严这类相对虚化的问题。中国对其身处的亚洲地区以及可能产生的变化自然不会掉以轻心。从这个角度审视中国政府提出的“丝绸之路”战略,首先就应理解为是关于如何治理亚洲的中国方案。

        在过去的十多年,亚洲的地区合作与一体化进程取得长足的进展,无论是在以东盟为核心的东南亚,还是在以中日韩为结构的东北亚,抑或是在以上合组织为基础的中亚,各种形式的地区合作都促进了亚洲各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是亚洲成为世界经济和政治中心的基础。同时也应看到,这些地区合作的整合进程并不顺利,呈现出碎片化现象,并且伴随着地区发展,各种矛盾摩擦也在不断发酵,有些甚至有酿成危机的端倪。在东海南海、南亚中亚,各种传统和非传统安全问题交织在一起,而持续超过13年的阿富汗战争已经造成了亚洲安全体系的一个巨大缺失,无论美国在2014年以后是全撤还是继续保留一部分军队,阿富汗问题必将继续是亚洲安全困境的一个典型反映。

        在此背景下,提出“亚洲人治理亚洲事务”的新模式具有重要的创新意义,相信也应成为本次亚信峰会关注的一个焦点。中国作为峰会主办国,而且在接下来的三年继续担任亚信会议的主席国,理应发挥引领作用,不但要提出有创新意义的理念,而且要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丝绸之路”战略正是基于亚洲合作的新理念,把历史和传统的优秀内核与今天亚洲政治与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糅合在一起,希望走出有亚洲特色的地区一体化道路。如果实现,则必定将极大缓和目前存在的一系列地区紧张局势和热点问题。

        “丝绸之路”战略的亚洲特征还体现在文化、宗教、社会结构、文明传承等领域的多元结合。从上述关于该战略的地缘指向讨论中可以清楚看出,“丝绸之路”战略强调的合作是超越任何单一文化和价值的,这正是亚洲与欧洲具有区别意义的地方。“丝绸之路”战略并不强调“普世”价值,而是突出各国各地区之间的利益汇合点与合作兴奋点,例如中国提出的与周边地区互联互通计划,就是把重点放在与邻国共同打造基础设施建设,以促进经济交流和发展,为此中国也已经牵头建设“亚洲基础设施投资开发银行”(AIIDB),得到东盟全体成员及包括澳大利亚、韩国等国家的认同和支持,这种具有明显亚洲特征的进程将进一步促进“丝绸之路”战略的具体化。

亚洲发展的全球价值

        本次亚信峰会,中方提出的新安全观和“丝绸之路”发展战略都是亚洲发展的重要议程。前者将亚信的安全宗旨提到新的高度,将亚洲的安全问题归纳到共同、综合、合作与可持续四个范畴,旨在为解决亚洲当前面临的安全困境提供新的思路;后者则把地区合作置于新的框架,突破合作究竟以双边还是多边为主的思路,从中方设想的“一带一路”、“两条走廊”来看,“丝绸之路”战略具有贯通的线性特征,双边和多边是同时并举的,完全视合作的具体项目而定,例如互联互通规划涉及的交通基础设施,无论是在东南亚陆地邻国还是海上近邻,其实际发展的路径将根据发展的需要、参与方的能力和意愿等多种因素来决定,从而使合作究竟是以双边还是多边为主的争论失去意义。与战后西方主导的世行或IMF的援助模式也不同,“丝绸之路”战略应该不会以援助和被援助的模式进行,而是建立在利益汇合点基础上的互惠互利模式。这将使亚洲的新发展具有全球价值。

        在战后关于发展问题的全球辩论中,以联合国为主要论坛的发展中国家坚持发展的主要焦点是改变不合理的国际政治与经济秩序,因为这个秩序是发达国家所创造的,也是为她们的利益服务的,发展中国家在这个秩序中处于边缘地位,不改变秩序就不可能有发展。这种被“华盛顿共识”斥为“激进主义”的发展观点在西方主导的舆论中不受欢迎,而战后发展的事实也证明发达国家绝不可能主动改变有利于她们的秩序。因此尽管世界的潮流仍然是和平与发展,但怎么做却存在着广泛的争论。

        亚信会议将讨论的新安全观和“丝绸之路”战略或可从两方面对和平与发展提出亚洲的看法,即新安全观将反对把强权政治和单纯的地缘政治竞争原则引入解决亚洲安全问题的方程式中,认为尽管亚洲存在各种矛盾分歧,但诉诸19-20世纪西方列强的争夺模式是不能解决问题的,也一定会损害亚洲的和平与发展利益;“丝绸之路”战略则进一步摆脱了在发展问题上仍可能存在的对发达国家的依赖和迷恋。鉴于亚信会议的成员主体均为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大国,这种理念的树立对世界格局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可以有把握地预测,对亚信会议的相关讨论,西方舆论将游离在冷漠对待和极力驳斥之间。但西方主导亚洲发展的时代早就消失,西方怎么看已经越来越不重要,重要的是亚洲怎么做。

        亚信会议的关键词是协作与信任。中国出任主席国给予中国外交一个新的机会,将这两面旗帜举起,不但是培育亚洲国家之间的协作与信任,而且也是提升亚洲在国际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这都不是通过对抗和冲突可以完成的。新安全观与“丝绸之路”战略因此也将服务于这些目标,成为亚洲和平与发展的两翼。(作者是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中心主任)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