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上中纪委网站看电视剧,14年前的《一代廉吏于成龙》要火了

澎湃记者 付珊
2014-06-05 21:08
来源:澎湃新闻
打虎记 >
字号

       
电视剧《一代廉吏于成龙》剧照。

        继去年古代廉政文化专题之后,中央纪委网站再推古代廉吏于成龙的故事,以期带给党员和网友思考和启迪。

        5月21日起,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视频栏目开始展播“一部具有‘正能量’的历史剧”——《一代廉吏于成龙》。

        根据中央纪委网站介绍,这部19集电视连续剧于2000年拍摄,依据于成龙真实的为官经历,艺术地再现了他勤苦朴素、勤政爱民、廉洁奉公、政绩卓越的从政生涯。

        网站评论该剧“成功塑造了于成龙勤政廉政的艺术形象,是一部具有‘正能量’的历史剧。”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廉政研究所副所长杜治洲认为,中央纪委此举说明,新一届领导更加重视面向社会的廉政宣传、教育,这也是中央反腐的一个重要决策。        

于成龙是谁:喝不起茶叶和槐树叶
        新浪网登出的一篇文章介绍了于成龙。

        清顺治至康熙年间,江西一带的百姓中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 

      

        于公廉洁顶呱呱。

        长子临行割半鸭。

          

        这首民谣中的于公,指的就是于成龙。

        于成龙(1616—1684)大器晚成,45岁才出来做官,直到后来身居高位,但从来没有放松过对自己的要求。

        他经常教育家人要洁身自爱,不准贪占人家的半点东西。他本人更是生活简朴,每天只吃粗粮和青菜,因此老百姓亲切地喊他“于青菜”。

        于成龙在江西为官时,一次,他的大儿子特意从老家去看他,于成龙非常高兴。他的同僚也想趁此表表心意,多多少少的都给于公子买了点礼物,但均被于成龙谢绝了。

        儿子回去时,他既没给家里捎钱,也没给家里捎什么土特产,见到厨房里有一只咸鸭子,就割了一半让儿子带回去。这事传出以后,当地百姓非常感动,于是就流传开了那首民谣。

        后来,于成龙被调到福建任按察使。临走前,他让人买了数百斤萝卜放在船上,人们不明白,问他为什么要买这么多萝卜。他回答说:“路上当菜,全靠它了!”

        他到任后不久,人们奇怪地发现官邸后院的那棵槐树,叶子一天比一天稀少。后来才发现于成龙的仆人每天都要到树上去采槐叶。一次,一位官吏忍不住问仆人采槐叶干什么?

        仆人回答说:“于大人素来喜欢喝茶,可苦于当地的茶价昂贵,大人不愿花那么多钱去喝茶,就想出了用槐叶代茶叶的办法。”

        这件事传出后,同僚们都说于成龙“小气”,可是于成龙却说:“现在官场上奢侈腐化成风,如大官都小气点,那才是好事呢!”

        1684年,年近七十岁的于成龙病死在两江总督任上。他去世之后,江南百姓悲痛万分,好多人家中都挂了他的画像,深情地悼念这位清廉的好官。

        于成龙清廉节俭的事迹传到了康熙皇帝的耳朵里,康熙皇帝也为之感动,称于成龙为“天下廉吏第一”,并追赐他一个“清端”的谥号。       

差点夭折的历史剧

        2000年,中央纪委电教中心与太原电视台共同摄制了19集电视剧《一代廉吏于成龙》,于央视一套播出。

        但当时这部剧的播出并不顺利,差点被“砍掉”,最后因其为反腐题材而被“救下”。

        根据《华商报》2000年的报道,当《一代廉吏于成龙》拍完后送到中央台,当时就被搁置下来,在影视部的审片会上,也没有通过。

        这一撂就是一年多。眼看播出遥遥无期,但2000年自一部名为《生死抉择》的反腐题材电影放映后,国内掀起了一场“反腐”热。

        于是,为顺应这一潮流,央视也推出了一批反腐题材电视剧,这样才救了“于成龙”的“命”。 

        时任中央纪委书记的尉健行在2001年1月评价这部剧为“比较好的反腐倡廉题材历史剧”,还亲自回见了该剧的部分演职人员。

        电视剧《一代廉吏于成龙》成为多个地区纪委的廉政“必修课”。十多年里,一些地方纪委相继组织观看这部电视剧。

        2001年,湖北省纪委出资买断这部剧在省内的播映权,以给全省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月活动“助阵”。

        同年,南宁市各县区、各单位也组织收看电视剧《一代廉吏于成龙》。

        2007年,广西电视台重播该剧吗,防城港市纪委组织全市党员收看。

        时隔三年,2011年5月, 武汉大学组织党员观看该剧,并举行了代表座谈会,交流观后感。

        今年,中央纪委再提于成龙,宣扬古代的廉政

        尉健行在2001年曾说,我们回顾历史,是为了以史为鉴,古为今用。

        当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在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中高级干部中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

        这个任务十多年内都没有改变。        

中纪委日益重视廉政宣传

        在去年的10月,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应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的讲话精神,推出了《古代廉政文化中的政治智慧》的视频专题。

        2013年4月,习近平在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我国历史上的反腐倡廉进行第五次集体学习活动中提出了三个“需要”。

        “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需要坚持发扬我们党在反腐倡廉建设长期实践中积累的成功经验,需要积极借鉴世界各国反腐倡廉的有益做法,也需要积极借鉴我国历史上反腐倡廉的宝贵遗产。”

        习近平还指出,研究我国反腐倡廉历史,了解古代廉政文化,考察历史上反腐倡廉的成败得失,有利于我们运用历史智慧推进反腐倡廉建设。

        为呼应习近平的讲话精神,中央纪委网站通过集纳卜宪群讲解《中国古代的廉政思想文化》、《官箴》系列讲座和各地的廉政历史文化专题等视频,与网友共同探索古代廉政文化中的为政之德、为政之道和为政之术。

        去年11月,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专程到武汉参观反映党的监督历史的展览时透露,中央纪委已在着手创作中央纪委的电视连续剧及其他的文化作品,回溯中央纪委的历史。

        同年12月,一篇题为《王岐山脸谱》的新闻报道被网络广泛转载。这篇文章提到,王岐山推荐了《大清相国》这本书。

        《大清相国》写的是清代清廉名臣陈廷敬在特定的历史境遇中,在官场上所作的人格、道德和行为的艰难选择。

        时隔6个月,中央纪委网站推出学习古代廉政人物的视频专题,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廉政研究所副所长杜治洲看来,这是中央反腐的一个重要决策。

        杜治洲认为,一方面,中央施高压打虎;另一方面,中央利用这种方式,让老百姓了解古代的清官和他们的事迹,旨在创造良好的廉政文化和社会氛围。

        过去,中央纪委时常举行针对领导干部的廉政教育内部活动。这两年里,中央纪委对整个社会的全面廉政宣传更多。例如电视、公交、地铁上的反腐倡廉广告越来越多,而这个现象在多年前是没有的。

        杜治洲总结说,这说明新一届中央纪委领导更加重视面向社会的廉政宣传、教育。

        另一个例子也可以说明解释这个变化。

        今年3月17日,中央纪委监察部机关进行了机构改革,其中就增设了宣传部。

        中央纪委副书记吴玉良解释,组建宣传部有利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宣传工作,有利于整合全系统的宣传资源。

        目前,中央纪委还未宣布由谁出任宣传部长,但据一位接近中央纪委的专家透露,宣传部部长的级别为副部级。

        该专家认为,这足以证明这一届中央纪委领导重视廉政宣传工作。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