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回声·序曲展|开幕回顾及五一假期开放时间

回声策划组
2021-04-30 17:02
来源:澎湃新闻
城市漫步 >
字号

2021年4月24日,《回声:来自自然和城市的问候》序曲展开幕现场。 胡绮轩 摄 笛德侯文化实验室 供图

2021年4月24日,由瑞士文化基金会上海办公室支持,瑞士山岳博物馆、上海当代艺术馆、上海当代艺术馆基金会、澎湃新闻、上海笛德侯文化实验室主办,闲下来合作社/大鱼营造、澎湃研究所协办的《回声:来自自然和城市的问候》序曲展在上海当代艺术馆艺术亭台正式开幕,此次开幕活动以Zoom线上会议与线下会场联动的方式进行,现场建立中瑞双方的互动交流。

开幕式现场,来自Zoom会议、从瑞士、昆明发来远程连线的嘉宾有瑞士伯尔尼山岳博物馆馆长贝雅特•厄许乐(Beat Hächler)、展陈设计师弗兰克•迪特曼(Frank Dittmann)以及参展艺术家罗菲。在场的与会嘉宾有瑞士文化基金会上海办公室代表鲁昱熙,回声序曲展共同策展人、笛德侯文化实验室创始人朱纪蓉,澎湃新闻城市漫步栏目编辑、也是本展的助理策展人沈健文,闲下来合作社社长张欢,深圳城市声音博物馆馆长李杨,摄影师陆杰,参展艺术家罗天瑞、孙奇芳、王越洲等。

共同策展人朱纪蓉博士(左)。 Ruixi 摄 上海当代艺术馆 供图

开幕式以中方共同策展人朱纪蓉对展览的介绍作为开场,《回声:来自自然与城市的问候》展览计划源自瑞士伯尔尼山岳博物馆(Swiss Alpine Museum, Bern)2019年的《回声:山以声音回应》(Echo: The Mountain Calls Back)展览。中、瑞合作的策划团队以瑞士回声展的策展架构为基础,将回声展带入国内观众的视野,令国内的回声、与瑞士的回声发生共鸣。此次序曲展在场地、创作者、策展等方面均呈现出了探索性与实践性,策展团队将持续推进展览计划,吸引更多的艺术家、跨领域创作者、普通公众等共同参与,期望由回声引发的创作实践活动得到更多的讨论和延伸。

共同策展人瑞士伯尔尼山岳博物馆馆长贝雅特•厄许乐(Beat Hächler)(左)及展陈设计师弗兰克•迪特曼(Frank Dittmann)。 Ruixi 摄 上海当代艺术馆 供图

在此次《回声:来自自然与城市的问候》序曲展的筹备过程中,瑞士方给予了中方策展团队大力的支持。瑞士伯尔尼山岳博物馆馆长贝雅特•厄许乐(Beat Hächler)在连线会议中表达了对回声序曲展成功开幕的祝贺,透过镜头看到的展览现场让他感到十分惊喜,并称赞这是一场阐释回声概念的全新实践。

贝雅特表示,瑞士回声展的策展是其个人首次从视觉实践转向听觉艺术呈现的尝试,透过声音艺术家克里斯蒂安•赞德(Christian Zehnder)的作品,回声的特性被放大,观众可以通过回声分辨出阿尔卑斯山区的山与我们之间的距离并不都是相同的,它夹杂着一种时远时近的空间变化,这些作品促使观众重新发现回声的力量,不仅是用眼睛观看、双脚丈量,更是以一种新的方式感受山岳风光。

除此之外,回声项目也包含了行为性和表现性的元素——大家需要通过呐喊,利用自己的声音进行表达,同时也要求观众通过“聆听这种声音”的方式进行接收和感知。贝雅特在亲身经历中发现,该行为性带来的感染力跨越了年龄与国界,令人十分动容。由此,贝雅特认为,中方的回声序曲展建立起了一种对话,不仅是发出呐喊的人与接收者之间的对话,更是瑞士与中国、与上海之间的文化交流,他十分期待此次展览能够有更多的延伸和推进。

2021年4月24日,《回声:来自自然和城市的问候》序曲展开幕现场。 胡绮轩 摄 笛德侯文化实验室 供图

正如贝雅特提及——回声不仅是一种听觉形式的表达,更有空间形式的呈现,此次回声序曲展共设有两个场地,开幕式所在的艺术空间为上海当代艺术馆艺术亭台,位于熙攘街边与人民公园中间,透过玻璃帷幕让艺术作品充分融入了城市肌理;副场地为闲下来合作社地下室隧道空间,保留下的隧道是回声制造的天然场所,气氛幽微神秘。两个场地截然不同,却又相得益彰,充满张力的场地特性成为此次回声序曲展的重要特色。

《回声:来自自然和城市的问候》序曲展主场地现场。 胡绮轩 摄 笛德侯文化实验室 供图

本次开幕活动现场连线了序曲展的展陈设计师弗兰克•迪特曼(Frank Dittmann),同时操刀2019年的《回声:山以声音回应》(Echo: The Mountain Calls Back)展览的弗兰克表示,此次中方序曲展的主场地为“玻璃屋”, 其空间构造在某种程度上就像是回声的视觉表现。由此,与瑞士展览不同的是,中方序曲展尝试让视觉元素介入展览、作为传递回声形象的媒介景观,融入山脉和天际线的剪影轮廓,但同时只保留纯粹的黑白色彩,以期观众在运用想象空间的同时能够更多专注声音本身。

序曲展的副场地是一个非常规的展陈空间,在这一具有厚重感的场地中,声音一直处于飘渺的、不断出现又不断消失的状态,拥有截然不同的听觉体验。弗兰克表示,序曲展的两个场地都充满着“意外之喜”,期待观众能够与回声亲密互动,让自己沉浸到另一个世界中去——一个回声的世界。

《回声:来自自然与城市的问候》序曲展副场地,闲下来合作社B区深洞。 朱纪蓉 摄

《回声:来自自然与城市的问候》序曲展副场地,闲下来合作社B区深洞。 沈健文 摄

此次回声序曲展隧道部分的展陈设计,由影音顾问罗天瑞(Terence LLoren)对设计概念进行创意深化、落地实践。同时兼任参展艺术家的罗天瑞在开幕式中表示,在参与整个展览设计和搭建的过程中,他的感受更加深入和强烈,他认为,主场地艺术亭台空间强调的是“精确性”,不仅体现在展场选用了点对点的耳机设备让观众对回声作品进行聆听,同时也渗透于筹备过程中的多次规划与测量。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副场地隧道空间体现的是“随机性”, 回声通过扬声器外放,让声音持续、强烈地发生碰撞,提供观众更多即兴体验的可能性同时,也在隧道空间形成了声音弥散,无处不在的效果。

《回声:来自自然和城市的问候》序曲展副场地。 沈健文 制作(00:52)
《回声:来自自然与城市的问候》序曲展共展出十六件音频作品,国内大多参展作品主要取样自回声先导活动,也是由主办单位之一澎湃新闻共同策划的“回声地图”公开征集的成果,另有部分为邀请展出。参展艺术家罗菲在远程连线中表示,此次回声序曲展让他不断关注到城市生活空间中来自物理反射的声音场景,为通过听觉重新进入城市提供了一种可能性。来到开幕式现场的参展艺术家孙奇芳讲述了自己在展览先导活动“回声地图”中所录纪实作品的创作视角,同时,从音乐的角度介入回声主题,孙奇芳提到不一样的声音、不一样的听觉方式,所表达的情绪也是不一样的。

《回声:来自自然和城市的问候》序曲展的主场地是一间能看到南京西路上人来人往的“玻璃屋”。沈健文 摄

澎湃新闻编辑、本次展览的助理策展人沈健文对此次序曲展的先导活动“回声地图:声音暨影像线上征集”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同时简明扼要地回顾了一系列与回声主题相关的人文科普、学术论坛等内容,并鼓励观众前往展览副场地闲下来合作社的隧道空间体验更多层次的回声魅力。闲下来合作社社长张欢表示,此次序曲展的场地空间具有鲜明的反差特性,主办方在策划搭建过程中的专注与用心均反馈在展览的品质当中,隧道空间的作品呈现出浑然一体的结果,同时,闲下来合作社作为友好融合的共建空间,可以提供观众互动的更多可能。

《回声:来自自然和城市的问候》序曲展主场地。 Ruixi摄 上海当代艺术馆 供图

《回声:来自自然和城市的问候》序曲展已正式对外开放,展期将持续至2021年6月6日。在展览开放期间,策展团队将结合艺术亭台与隧道场地的展陈空间特点,陆续推出“回声采集之旅”“回声亲子工作坊”“回声音乐会”等结合艺术体验和人文科普的公教活动;同时,基于本次序曲展的策展实践,后续将以“如何展示声音”为主题开展跨领域交流座谈,以吸引更多的艺术家、跨领域创作者、普通公众的参与。此外,策展团队预计将开放展陈空间作为活动场所,招募多元化的创作主体及团队,以回声主题为概念起点,建立更多层面的对话,让回声的回声继续辐射、发生(声)在不同属性的自然与城市空间。

(本文作者:黄俊仪,回声展览策划团队成员)

《回声:来自自然和城市的问候》序曲展

展期:2021年4月25日(周日)至2021年6月6日(周日)

展览地点:

主场地:上海当代艺术馆艺术亭台 MoCA Pavilion(南京西路231号人民公园七号门)

副场地:“闲下来合作社”B区隧道(上海长宁区仙霞路700弄25号前地下防空洞)

五一假期开放时间

5月1日(周六)至5月5日(周三)

主场地:每天10:00-21:30

副场地:每天10:00-18:00

祝大家观(听)展愉快!

    责任编辑:沈健文
    校对:张亮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