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七成上海孩童每日吃零食,膨化食品带来肥胖问题

澎湃记者 邹娟
2014-05-29 20:13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调查数据显示,18%的家长表示孩子每天都吃休闲食品,51.8%的家长表示孩子几乎每天都吃休闲食品。

        哪些零食可以给孩子吃?每天吃多少合适?这些问题家长或多或少都问过。今天,《上海儿童零食(休闲食品和饮料)消费习惯调查报告》(简称《报告》)公布,其中提到,近七成儿童几乎每天吃零食,但近半数家长看不懂营养成分表。营养学家呼吁,尽早制定儿童零食控量标准,让孩子从小就“管住嘴”。

 上海儿童零食月均支出292元

        上海3-16周岁的户籍儿童约有150万。根据上海市学生体质健康中心2013年发布的数据显示,上海儿童的肥胖率为17.8%,也就是26.7万肥胖儿童。这些数据引起市消保委与上海社科院青少年研究所的关注,历时3个月访问900名该年龄儿童的家长。

        《报告》显示,儿童已经成为休闲食品和饮料的重度消费群。比如,调查数据显示,18%的家长表示孩子每天都吃休闲食品,51.8%的家长表示孩子几乎每天都吃休闲食品。

        而上海儿童购买休闲食品和瓶装饮料的月平均支出约292.9元,日均消费约10元。同时随着年龄增长,消费金额会上升。13-16岁购买休闲食品和瓶装饮料的月平均支出约348.6元。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加上对休闲食品和饮料的高频消费,肥胖率会显著上升。

        数据显示,在3-7岁高频消费休闲食品的儿童中体重超出正常值的比例为9.4%,8-12岁高频消费休闲食品的儿童中超重的比例为14.7%,13-16岁高频消费休闲食品的儿童中超重的比例为25.4%。在3-7岁高频消费瓶装饮料的儿童中超重的比例为9.8%,8-12岁高频消费瓶装饮料的儿童中超重的比例为17.1%,13-16岁高频消费瓶装饮料的儿童中超出正常体重的比例为23.5%。

膨化食品、功能性饮料“催肥”孩子

        调查中,调查组委托上海市营养食品质量监督检测站随机抽取检测132个休闲食品,其中部分休闲食品,成年人只要消费100克,就摄入全天所需热量的三分之一,或者脂肪、钠元素等项目摄入超标。

        《报告》指出,儿童消费较多的休闲食品主要是膨化类和饼干糕点类休闲食品,消费较多的饮料是含乳类、果蔬汁类、茶饮料类和碳酸类。以上休闲食品的特点就是高能量、高脂、高钠。此外一些休闲食品含较多反式脂肪酸。

        其中,高热量的休闲食品主要集中在膨化类;高脂肪的主要集中在膨化类和饼干糕点类;高钠的主要集中在炒货类、肉制品/水产品类和膨化类。

 近半家长看不懂营养成分表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虽然买零食多以母亲为主。但事实上,父亲的“贡献”往往被低估。

        比如,父亲中48.1%表示主要是自己给家里的孩子购买休闲食品,44.8%表示主要是自己给孩子买饮料。但是,同样的观点在母亲中占比分别为72.5%和64.3%。也就是说,父母都在给孩子买零食。

        另一方面,尽管近七成的家长表示会给孩子指导,但49.8%的家长表示看不懂休闲食品和瓶装饮料上面的营养成分表,即使表示能看懂的成年人也很难通过营养成分表来判断是否适合给儿童消费。

 儿童零食急需营养标准

        “目前儿童食品并没有统一标准,因此儿童和成人一起按照成人的标准消费休闲食品饮料。让不具备专业知识的家长,在庞杂的休闲食品饮料中选择适合儿童的,几乎是不可能的。”上海市消保委副秘书长唐健盛说道。

        调查组指出,中国食品标签营养素参考值(NRV)是食品营养标签上比较食品营养素含量多少的参考标准,目前所有休闲食品和饮料上的营养成分表都是基于成年人制定的NRV,而这些指标显然是不适合儿童成长需要的,因此需尽快在可能儿童消费也允许儿童消费的休闲食品和饮料上予以标示。营养学会起草的《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指南》没有给出具体的参考指标量。因此建议进行明确。

        上海市消保委近期拟试点在官网推出”儿童营养计算器”,家长可将食品包装上营养成分一一输入,再根据提示输入孩子的年龄和性别,系统将自动给出每日摄入最高参考量。

        不过,业内人士表示,这样的换算虽然有指导性,但目前零食营养标志也不统一,相关数据仅能作为参考。

        

对话项目调查人刘波:上海有必要先行制定儿童食品地方标准

29日,澎湃记者对话《上海儿童零食消费习惯调查报告》主调查人,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后、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调查中心研究员刘波。刘波表示,每个地区儿童营养摄入不一,在儿童食品国标缺失的前提下,上海有可能也有必要根据地方现状,先试行制定儿童食品地方标准。同时,3岁以前是儿童饮食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家长在孩子婴幼儿时期就应该尽量让孩子尽量少吃或不吃零食。

澎湃记者:您有孩子吗?

刘波:我孩子已经读小学二年级了。

澎湃记者:那你孩子爱吃零食吗?

刘波:老实说,不太吃。

3岁之前是孩子饮食习惯的形成期。孩子爱不爱吃零食,跟家长在这段时期是否让孩子吃零食有关。比如糖果、饼干甚至薯片,很多家庭在孩子一两岁就给他们吃了。其实,正是这些想法和做法,让孩子一步步养成吃零食的坏习惯。当然,也有一类家长觉得,吃一点点没关系,其实,孩子就是从这些“一点点”开始失控的,而且每天一点点,持续一段时间之后,孩子也在无形中形成了吃零食的习惯。

我们认为,婴幼儿期的孩子应该尽量吃天然的食物,而不是经过多重加工的食品。

东方早报:市场上儿童零食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刘波:儿童处于生长发育关键时期,同时其各个脏器发育尚未完善,肝、肾等解毒功能并不健全,因此向他们提供的食品不管在安全性和营养性上都应该有更为严格的要求。

部分国家对儿童食品进行了高标准的监管,例如2006年英国通过法案规定禁止在晚上9点以前播出针对10岁以下儿童的垃圾食品广告。法国把生产假冒伪劣儿童食品的罪行与贩毒、军火走私一并列为“危害安全罪”。在美国如果生产和批发、销售假冒伪劣儿童食品,当事人除被判监禁外,还将面临25万到100万美元的罚款。2013年美国推出了更加严格的儿童食品标准。

但在中国,没有专门的儿童食品标准(3岁以上)。产品包装上随便写个“儿童”的字样就是儿童食品。这种现象非常常见。

澎湃记者: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

刘波:我觉得上海完全有能力也有必要做儿童食品地方标准的制定。因为每个国家和地区人群的营养摄入都不一样。在中国,统一的儿童食品标准的制定,搞一刀切不太可能,但是在上海,营养过剩、肥胖率高等现象堪忧。制定地方标准,还是完全有可能的。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