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湖南“镉米”重地立志6年解决毒土,被批“不靠谱”

澎湃见习记者 宋凯欣 湖南株洲报道
2014-05-31 12:51
来源:澎湃新闻
绿政公署 >
字号

         2013年5月,湖南被爆是镉大米事件“重灾区”,尤其以株洲为甚。

        时年6月,株洲就推出了重金属土地污染修复的“VIP疗法”,但是有土壤专家直言称,这种技术不靠谱。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目前仍处在各自为战、自行摸索的阶段;国家或环保系统,也并未有一套推而广之、行之有效的办法。很多上马项目往往缺乏充分的前期论证,最后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种水稻镉不超标遭质疑

        黄田村距离株洲市区7.9公里,2013年这里曾是镉大米的重灾区。如今,它再次成为了国内关注的焦点。

        在黄田村,试验点选在该村党支部书记李铁球家的稻田中进行,总共5亩多,被平均分成20个小方块,每块试验区内的水稻品种、水分情况和土壤成分都不相同。

        这里正在进行一项土壤修复试验,技术措施简称为“VIP”, 其中,V是指“品种”等生物措施,I是“灌溉”等农业措施,P是指调整“PH酸碱度”,即通过生物、农业措施和环境改善来达到生产合格产品的目标。

        株洲市农业局农业资源和环境保护管理站站长洪叶君认为,用此3种办法,不但可以有效地改良土壤,还可以确保长出的稻子不会出现镉超标。

        洪叶君说,在这26片试验田中,“VIP”的3种方法有的同时使用,有的单个方式推广,在中晚稻收获时,农业部门将开展耕地土壤修复效果评价检测,从3种方式中优中选优,进行大面积推广。

        在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研究员陈能场看来,打算选取低镉或抗镉的水稻品种不是很靠谱。

        “低镉吸收特征的品种的确是存在的,但全世界现在能推得开的目前只有加拿大的小麦品种,至今没有见到过有低镉水稻品种得到大面积推广的报道。”

        此外,陈能场认为,稻田水位的不断变化、以及犁田等行为,都会对土壤镉含量产生影响,不是简单地浸泡农田就可以降低镉。至于石灰控制土壤酸性,则需要做大量的测算工作,显然是株洲方面欠缺的。

污染土壤修复缺乏系统

        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尹学朗在一次会议上说,“坚信到2020年,湖南土地污染整治问题有望得到解决。”

        去年“镉米”事件发生后,株洲市委、市政府出台了《株洲市耕地重金属污染修复五年行动方案》,计划通过5年的科学调查研究,拟预算每年投入2000万元,摸清株洲市五县四区水稻土壤与稻米重金属污染的第一手资料。

        株洲试图通过试验示范等方式,探索导致“镉米”的主要原因,提出科学的防治与修复方案,时间从2013年6月持续至2018年5月。

        株洲此举的决心不可谓不坚决,但在他们的计划中,技术层面的问题却又是模糊的,到底有哪些技术可供选择,有无经过科学证明,暂时还无人回答这些问题。

        环保部和国土资源部日前联合发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告》显示,全国土壤总的点位超标率为1 6 . 1 %, 其 中 耕 地 超 标 率 为19 .4%。部分地区土壤污染严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

        湖南省长株潭地区成为我国重金属污染耕地治理试点区域,此次试点也将为我国即将展开的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综合治理提供经验。

        根据湖南省农业厅多年来的定位监测,截至2013年,湖南将近1/3的耕地被不同程度污染,重度污染和轻度污染的面积分别在470万和950万亩。在地域分布上,湘江流域尤为严重。

        澎湃记者得到的一份材料显示,仅长株潭地区就有170万亩耕地遭到污染,而株洲市污染耕地为48万多亩。

        然而,对于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在技术层面目前仍处在各自为战、自行摸索的阶段。从国家或者环保系统层面来看,并未有一套推而广之、行之有效的办法。而这也导致很多上马项目,往往缺乏充分的前期论证,最后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就在株洲试行“VIP”还不到两个月的时候,国家及地方的研究机构又开始采用一种称为“电动力学与PRB技术联合”的新技术,对湖南重金属污染较严重的湘潭易家湾地区开展土壤修复研究,以期望把重金属从土壤中“驱赶”出去。

         “这些都不是小投资,花钱的时候应该慎重的。”中南大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化学教授说。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