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最严垃圾焚烧国标公布:二噁英将减排9成

澎湃记者 吴跃伟
2014-05-31 15:27
来源:澎湃新闻
绿政公署 >
字号

天上冒“毒”烟河中流“毒”水,让居民的生活苦不堪言。 CFP 资料

       时隔13年,生活垃圾焚烧国家标准终于迎来修订。新国标中二噁英采取了世界上最严格的限值,将减排90%。

        2001年,中国垃圾焚烧处理设施仅36座,且规模较小,日处理能力不过6520吨,排放的污染物与工业排放相比微乎其微。目前,这一数值已经翻了好几倍。

        根据《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2012年,中国垃圾焚烧厂数量已有138座,日焚烧处理能力已经超过12万吨,年焚烧量近4000万吨,比之10多年前已经增加15倍。同时,焚烧处理能力占垃圾无害化处理的比重也由2001年的不足3%增加到近30%,且仍在快速增加。

        环保部表示,中国垃圾焚烧处理规模发展迅速,垃圾焚烧厂数量和处理能力日益增加,焚烧处理技术已有较大进步。但是,现行标准采用的是监督性监测的手段,难以对焚烧厂的运行工况和烟气排放进行实时跟踪监测,导致焚烧工况不稳定和烟气排放超标时采取的应急措施滞后,瞬时烟气排放指标超标严重。

        新的《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 18485—2014)限值大多比现行标准降低了30%,可大幅度降低污染物排放量。通过实施新标准,生活垃圾焚烧产生的氮氧化物可减排25%,二氧化硫可减排62%,二噁英类可减排90%。新国标中,环境风险大的污染项目采用了世界上最严格的限值。二噁英类排放限值与欧盟标准一致,都为0.1ngTEQ/m3。

        中国首个《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发布于2000年,2001年第一次修订,此次为第二次修订。2001年版标准自发布实施以来,对加强污染控制,防治二次污染,促进生活垃圾焚烧设施技术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中国城市土地的日趋紧张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焚烧将成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中国的生活垃圾焚烧率近年来不断增加,现有生活垃圾焚烧设施主要集中在上海、江苏、浙江和广东等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的地区。

        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生活垃圾焚烧技术发展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起步晚、发展迅猛,实现了跳跃式发展、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二是具有国际水平的现代化焚烧技术和简易焚烧技术并存发展。

        新标准提出,在对生活垃圾焚烧厂厂址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应重点考虑生活垃圾厂内各设施可能产生的有害物质泄漏、大气污染物(含恶臭物质)的产生与扩散以及可能的事故风险等因素,根据其所在地区的环境功能区类别,综合评价其对周围环境、居住人群的身体健康、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影响,确定生活垃圾焚烧厂与常住居民居住场所、农用地、地表水体以及其他敏感对象之间合理的位置关系。

        新标准没有规定具体的环境防护距离。环保部解释称,主要是因为大气污染物的环境风险受地形、气象、周围敏感对象等多种因素影响,无法给出统一规定,应通过环境影响评价,确定具体选址与周围敏感对象之间的距离。

        中国环境科学院环境工程技术研究所所长王琪说,标准制定的前提是风险评价,最初标准值是在人体最大接受风险条件下制定的,但实际来看,任何一个标准在制定时并不采用这个值,而是高于这个值

        二噁英是一种无色无味、毒性严重的物质,多源自城市和工业垃圾焚烧。

        王琪说,按照风险控制原理,二噁英的排放标准达到每立方米50到80纳克就可以接受,但是由于二噁英毒性的确较大,加之“被舆论炒得很厉害”,根据技术可行性,技术方又把“底线”抬上去了,迄今国内采用的都是每立方米0.1纳克的标准,远低于国标要求的每立方米1.0纳克。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通过制定、修订重点行业排放标准“倒逼”产业转型升级,环保部还制定并会同国家质检总局发布了《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271—2014)、《锡、锑、汞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0770 —2014)和《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三、四阶段)》(GB 20891—2014)等国家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