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郑州“西瓜办”开官微引争议:趁西瓜集中上市了搞权力寻租?

澎湃见习记者 王欢
2014-06-01 21:30
来源:澎湃新闻
舆论场 >
字号

郑州西瓜办的官方微博头像

        28日,一个经过认证的官微“西瓜办”引来网友围观,根据认证资料,这是郑州西瓜办的官方微博。西瓜办是郑州市西瓜销售服务工作办公室的简称。
        西瓜办开通不足5天,已经吸引14337个粉丝,发布33条微博。

        网友调侃道,“西瓜办!南瓜怎么办?冬瓜怎么想?”“坐等北京炸酱办、天津包子办、长沙臭豆腐办、兰州拉面办、陕西biangbiang办走起!”

        亦有网友质疑西瓜办存在的必要性。网友纷纷评论,“西瓜办的经费从哪里来”、“协调西瓜销售安排是否合理”等。

        据了解,郑州早在2006年就成立了西瓜办。期间曾因收费问题引媒体质疑。

        因微博受到关注的西瓜办如今面对更多挑战。

        西瓜办显得“挺镇定”。

        5月31日,西瓜办发布微博称,自己“很年轻,需要亲们的呵护。开通微博自媒体,可以更加方便的为瓜农和市民服务。瓜农需要我们献爱心”。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新闻网站大河网却替西瓜办“抱不平”。

        6月1日,大河网发布微博称,“一个在西瓜集中上市成立、夏末解散的机构,怎么就成了机构臃肿巧立名目的代表?是让你多交税了,还是让其他水果生意下滑了?这样服务瓜农、方便大家的举措才是真正的群众路线!讽刺西瓜办有意思吗?”        

        西瓜办引争议其实事出有因。

        在郑州西瓜办成立的这八年里,它留给大家的正面形象不多,倒是曾经收费的不光彩经历,却让公众记忆颇深。

        2005年5月,河南出台当年省会西瓜有序销售工作意见,明确从2005年起禁止农用瓜车进入郑州市区。

        “西瓜办”于2006年成立,全称是“郑州市西瓜销售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该办公室的职责是“协调郑州附近农村西瓜进城,为瓜农提供产后服务。”

        郑州市西瓜销售服务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时任市长赵建才担任,时任市政府秘书长陈西川兼任办公室主任,此外有4人兼任办公室副主任,而该办公室即为“西瓜办”。

        今年“西瓜办”的人员配置却显得有些神秘。

        据新京报报道,郑州市西瓜办称,目前西瓜办的人员在调整中,今年的西瓜办人员暂时尚未完全确定,目前只确定了两位工作人员。

        西瓜办微博负责人介绍,西瓜办的工作人员是从各个单位抽调过来,起监督作用。

        据大河报报道,西瓜办微博负责人表示,西瓜办是郑州市每年的临时机构,每年只在西瓜集中上市期间设立,随后就会解散,一般由市供销社、行政执法局、公安局、商务局等单位临时抽调人员组成,兼职工作,工资均由本单位发放,日常办公经费和瓜棚由市里拨付和监管。

        西瓜办又在做什么工作呢?

        据南方周末报道,2006年他们在全市设立560个卖瓜点,由不同政府部门抽调人员分片包干,统一从核定进瓜地中牟县组织瓜源分配销售,瓜农不能擅自运瓜进城买卖。

        2006年,新华网曾发表评论称,用计划经济手段去管理市场经济是添麻烦之因。

        文章称,在2001年春,郑州也曾冒出个“馒头办”。所谓“馒头办”,既有着《郑州市馒头生产销售暂行管理办法》撑腰,对全市馒头生产销售实行执法,对馒头生产实行审批制。

        后来,在媒体的强烈批评及公众抵制下,不久,这个“馒头办”偃旗息鼓了。

        新华网认为,从“馒头办”到“西瓜办”,其实凸显一个共同问题:政府机关重复着计划经济思维,重演着垄断的老戏。

        2007年央视暗访表明,瓜农花钱买4个章才能进城,西瓜办成变相收费办。

        据郑州日报报道,2014年6月12日前,市区将在人流量较多的社区、家属院等地建设595个西瓜直销点。同时,西瓜运输今年仍然采取厢式货车,全面禁止农用车辆进入建成区。

        西瓜办似乎依旧在做与往年相似的工作,那么昔日的变相收费现象会否重演呢?

        新华网的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西瓜办”的负责人。该负责人说,“西瓜办”的职责是协调和督促相关责任单位为瓜农和市民服务,所有服务都是免费的,“西瓜办”一不收费、二不盖章、三不办证,请大家来监督。

        但不少媒体仍表达了担忧。

        据红网报道,因为有了这个“西瓜办”,“凡进入郑州市摆卖西瓜,必须持有郑州西瓜办及郑州市行政执法局、郑州交警大队盖过公章的通行证方能进城,瓜农需要支付一定费用。”

        红网认为,是在“例行”的权力寻租中,抓住了西瓜销售季节,增设了一个权力寻租的“临时摊位”。因为,如果没有西瓜办开出的所谓“通行证”,会遭遇城中交警的驱赶或执罚。但“通行证”也是要花钱“买”的。那么,对“西瓜办”来说,这笔钱是横竖都可以“办”到的。

        半岛都市报则认为,应该给“西瓜办”一个表演的舞台。

        文章写道,在信息四通八达的网络时代,“西瓜办”还敢变相成为“收费办”吗?

        半岛都市报肯定了“西瓜办”的微博尝试。

        作为政府部门的一个机构,“西瓜办”通过微博认证的目的就是搭建一个与民众方便沟通的平台。既然如此,职能部门就不应惧怕民众的非议,而应当迎难直上。

        大河网也刊登了西瓜办微信负责人对争议的回应。

        对于西瓜办微博有什么作用?西瓜办微信负责人回应称,西瓜办负责销售服务的协调和政策制定,发布信息是重要内容之一。

        对瓜农来说,“现在郑州的路况有了很大变化,农用车出行、不熟悉路况时,我们希望给予他们交通引导,全市有595个瓜棚供他们免费使用”,“谁家的瓜滞销、谁的孩儿走丢了、谁收到假钱了,谁没地方吃饭,有需求都可以向我们求助,微博能让我们更及时地帮助瓜农……”

        对于市民来说,微博也将“公布卖瓜地图,方便大家就近买瓜”。此外,微博还将发起一些公益活动,为爱心单位和瓜农之间搭桥牵线。

        “微博、微信会由2到3名工作人员维护……相信等西瓜大量上市时,我们的运作就已经很熟练了,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尽量做到24小时在线和及时回复。” 西瓜办微信负责人表示。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