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59.3%受访者直言当下高校社团干部官僚化

澎湃讯
2014-06-03 14:50
来源:澎湃新闻
中国政库 >
字号

        

学生社团是大学校园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由于“社团干部官僚化”等一系列问题使社团变成一个小官场,丧失本义。

        据《中国青年报》6月3日报道,学生社团是大学校园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如今许多人觉得,有些社团管理混乱,名不副实。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手机腾讯网发起的一项调查显示(16256人参与),53.2%的受访者直言当下高校学生社团有些太多了,54.7%的受访者直言后悔曾经加入高校学生社团。

        调查发现,50.5%的受访者在校时都报过社团。但很多社团成员并未坚持下来,究其原因有“社团活动缺乏吸引力”(47.3%)、“了解后不感兴趣了”(25.1%)、“社团活动受到学校限制”(23.2%)、 “课程多,没有过多时间”(16.1%)、“在社团得不到锻炼机会”(11.1%)等。

        现在就读于安徽农业大学的大一新生范一凡,不到一年时间,刚入学时参加的3个社团,已经退出两个。“刚入学对社团的期望值太高了,后来接触之后,和想象之中的并不一样,感觉参加这些活动还没有自己看书、自己学习带来的收获多。”

        “一般社团只要二三十元社费就可以加入,加入2~3个是很正常的事,等学业压力以及其他工作一多,精力不够,就会退社。”厦门大学社团联合会主席何令蔚告诉记者,很多人加入社团是急于拓展社交圈子,但沉淀一段时间后,一直互动的也就那么几个。

        调查进一步显示,对于46.1%的受访者来说,校园社团活动对在充实自己上并无帮助。而且在他们看来,“社团干部官僚化”(59.3%)、“社团活动数量少、质量低”(34.1%)、“活动经费匮乏”(14.3%)、“管理层水平有限”(13.4%)、“学校限制太多”(10.8%)和“社会不重视校园社团”(10.7%)等一系列问题日渐凸显。

        调查中,54.7%的受访者表示后悔曾经报名社团,还有38.1%的受访者表示并不后悔。

        “既然加入了社团就是想要锻炼一下自己,但是社团元老的关注点往往不是社员的积极性而是自己的‘政绩’,导致很多人在发现‘真相’后失望退社。”现就读于沈阳农业大学的王刚说。

        “学校很多社团都是在靠一小撮人在撑着,凝聚力不强。”北京某高校学生陈建凤说,学生社团的管理机制很松散,像我这样的普通会员,完全可以不去参加活动。只有协调执行者才会被强制要求。这样慢慢地就形成了一个小圈子,划分出了“自己人”,其他人想要融入不是很容易。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王志扬说:“我比较支持学生参与校园活动,但如果社团变成一个小官场,出现勾心斗角、明争暗斗的现象,就会丧失本义。”

        山西大学社团联合会主席常春表示,社团是自发组成的学生团体,大家凭着共同的兴趣爱好走到一起。但是如果任由其小圈子化,内部就会上紧下松,不仅会把一个社团做死,更会让同学们因遇到了不好的社长,而对该领域失去兴趣,这非常可怕。

        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风笑天认为,社团里面各个不同院系、年级的学生在一起开展各种活动,扩展了交友圈子,提高了社会参与度。当下大学生的自主意识、公平意识很强,社团对学生来说是业余活动,也是实践场。以后在工作岗位中遇到的问题会远远复杂于在学校面临的状况,大学生要在校园里加强人际关系、社会交往的培养和锻炼。

        王志扬指出,总体上来说,社团对于锻炼学生的能力有大的积极作用。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兼顾效率与公平,从组织上确立一个高格调、高标准的校园环境。“社团的发展也与社会的大环境有一定关系,大环境如果不改善的话,小环境很难独善其身。”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