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布隆伯格:容忍别人的观点,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

澎湃记者 张茹 实习生 何亮
2014-06-04 19:09
来源:澎湃新闻
全球智库 >
字号

        “容忍别人的观点,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两种价值观密不可分。”当地时间5月29日前纽约市长、彭博社创始人迈克尔•布隆伯格应邀在哈佛大学的毕业典礼上发表了演讲。在演讲中,他强调容忍他人观点和自由表达个人观点的重要性,抨击了常春藤盟校对自由表达意见的压制。

        演讲内容由澎湃记者翻译如下:

        大学是美国民主实验的核心所在。来自不同背景、不同信仰的人们都可以在这里学习,在自由开放的氛围中各抒己见。今天我想和你们谈谈这种自由对每个人来说有多么重要,不论我们多么反对他人的观点。

        容忍别人的观点,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两种价值观密不可分。这两者形成一种神圣的信任,这种信任是民主社会的基石。但是这种信任在统治者、乌合之众和多数派的专制倾向面前,总是会变得不堪一击。最近,我们看到这种倾向频繁出现在大学校园以及我们的社会当中。

        在我看来,哈佛和我所在的纽约市都有类似情形。

        先说纽约市吧。你们可能记得,几年前,一些人试图阻止在距离世贸中心几个街区的地方建造一座清真寺。这是个很容易引起公愤的话题,民意调查也表明三分之二的美国人都反对在那儿建造一座清真寺。甚至反诽谤联盟也公开申明反对该项目,而反诽谤联盟一直以来在美国被广泛认为是宗教自由的最忠诚的捍卫者。

        反对者组织了集会和示威。他们声讨开发商并且要求市政府立即停止建造寺庙。那是他们的权利,并且我们保护他们抗议的权利。但是我们拒绝服从他们的要求。

        政府挑出某一特定的宗教,并且阻止其信徒而且仅仅是该宗教的信徒在某个特定地点建造一个宗教场所的想法有悖于创立我们国家的道德准则和维系我们国家的宪法保障。

        我们50个州的联盟依赖于自由和容忍这两种价值观的结合。这种结合使得袭击我们的恐怖分子感受到巨大的威胁。在恐怖分子眼中,我们是一个持无神论的国家。事实上,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像美国那样保护每一种信仰和哲学的核心——自由意志。

        然而,那种保护有赖于我们不断保持警惕。

        确保法律面前平等真正意味着法律面前能够人人平等,这完全取决于我们自己。如果你想得到宗教信仰自由、言论自由和婚姻自由,你就必须容忍我做或者不做这些事情的自由。你可能会发现我的行为不道德或者不公平,但是如果你想要用一种你不会施加在自己身上的方式来限制我的自由,那只会导致不公正。

        纵观历史,那些当权者总是试图压制对他们的权力、信仰、意识形态或者对他们的连任机会产生威胁的观点。

        苏格拉底和伽利略曾因持不同观点而遭受过压制,尼尔森•曼德拉和瓦科拉夫•哈维尔也是如此,还有艾未未,造反猫咪乐队以及在伊朗制作名为“幸福”视频的小孩子们,他们都遭受过类似经历。

        我们不能一方面剥夺别人的权利和特权,而另一方面自己又要享受这些权利和特权,在社会当中是这样,在大学当中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自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大学里的压制势力变得越来越强大。

        包括哈佛在内的大学校园里盛行着这样一种想法:学者只有在其项目与某个特定的正义观点相符的情况下才能够获得资助。用两个字来讲就是:审查。这恰恰是一种现代形式的麦卡锡主义。

        在20世纪50年代,右翼势力曾经试图压制左翼势力的观点。如今,在许多大学校园里,自由派人士竭尽全力压制保守派人士的观点,即使保守派的教职人员几乎快成为一个濒危的物种。

        也许没有其它地方比常春藤联盟学校表现得更明显了。在2012年的总统大选中,奥巴马得到了常春藤学校教职工96%的竞选资金捐款。该数据来源于联邦竞选委员会,我们应该从中有所反思,当然,我是以一个奥巴马总统支持者的身份说这些的。当96%的教职人员几乎一边倒的时候,你们得质疑一下学生是否能够接触到观点的多元化,这是一所大学应该给予他们的。性别、民族、取向的多元化非常重要。如果一所大学教职工的政治观点是一样的,那么这所大学肯定不会成为一所卓越的大学。

        事实上,授予大学教授终身教职是为了确保他们能够自由地从事那些与大学政策和社会常规相冲突的研究。在终身教职创立的初期,其目的主要是为了保护自由派人士,因为他们的观点常常与保守派人士的准则背道而驰。

        现在,如果终身教职还将继续存在的话,它同样也必须保护与自由派人士持相反意见的保守派人士。否则,大学研究的可信度将会丧失殆尽。自由的人文教育不应该是只以自由主义为形式的教育。

        今年春天,由于学生抗议,好几个大学毕业典礼的演讲者被赶下台或者他们的邀请被取消,令我很吃惊的是,有一些高级教员和管理人员也参与了抗议,他们本应该比学生更明事理的,这种现象令人非常不安。

        在布兰迪斯大学、哈弗福德学院、罗格斯大学和史密斯学院都发生过此类事件。去年,斯沃斯莫尔学院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也有过此类事件。在每一个个案中,自由派人士压制另一方的观点,并且拒绝将荣誉学位授予那些与他们政治意见相左的人。

        作为一个曾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担任过(某个学生组织)主席的人,我认为大学的职责不是教学生去思考什么,而应该教学生如何思考。这需要学生能够倾听另一方的观点,不加预设地去考虑另一方的观点,并且确定对方是否真的有些观点是有道理的。

        如果教职人员做不到这一点,那么管理层和理事会就应该干预进来,使其成为一件头等大事。要是他们不这么做,学生毕业时不懂得倾听他人、思想闭塞,那么大学就辜负了学生和社会。如果你想要知道那将会导致什么后果,只要看一看华盛顿便知道了。

        每一个我们国家面临的重大问题都是在华盛顿拍板决定。然而两党并不是通过互相协作来决定这些问题的,而是通过吼叫压倒对立意见,以及压制和破坏与他们意识形态相左的研究。我们的大学如果越多地效仿这种模式,我们的社会就会变得越来越糟糕。

        举个例子:数十年来,国会一直禁止疾病控制中心开展关于枪支暴力的研究,最近国会同样禁止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开展相关研究。

        今年,奥巴马提名哈佛毕业的主治医生维韦克•穆尔蒂担任卫生局局长,因为他曾经直言不讳地表示枪支暴力已经危及公共卫生,应该遏制,所以参议院延迟了对其任命的表决。

        讲点严肃的:当每天86名美国人死于枪杀,校园枪击案时常发生的时候,比如上周,加利福利亚州的圣巴巴拉市就发生一起枪杀惨案,在这种情况下,再说别的就不合适了。

        在政治中,正如在许多大学校园里一样,人们不愿倾听那些与他们意识形态相左的事实。他们畏惧那些事实。对于他们来说,没有什么比科学证据还要可怕。

        今年年初,南卡罗来纳州对公立学校的科学课采用了新的课程标准,但是州议会却禁止提及“物竞天择”的字眼,这就好比教授经济学课程却不提及“供求关系”一样。

        与国会成员害怕数据会破坏他们的意识形态信仰一样, 这些州议员害怕科学证据会损害他们的宗教信仰。如果你想要明证,听听我下面这个故事:

        南卡罗来纳州的一个8岁的小女孩写信给州议会成员,敦促他们将长毛猛犸象正式确定为州化石。

        议员觉得这个主意相当棒,因为早在1725年,南卡罗来纳州就发现了长毛猛犸象的化石。但是州参议院通过了一项法案,将长毛猛犸定义为“上帝第六天创造的田野野兽”。

        不幸的是,那些在提及枪支与发展的时候总是会把意识形态和宗教置于数据和科学之上的当选官员们,也常常是最不愿意去接受关于气候变化的科学数据的人。

        现在,请不要误解我的意思:对科学持怀疑态度是有益的。但是科学怀疑是为了寻求更多证据,它和因为意识形态的固执而拒绝证据是不一样的。

        鉴于许多当选官员对于科学教育所持的普遍态度,毫不奇怪,联邦政府已经放弃了其在科研方面投资的职责,那些科研很大一部分是由大学来开展的。

        现在,联邦政府在研发上面的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降到了50年以来的最低点。这使得世界上其它地区在科学研究方面迎头赶上甚至超过美国。

        我们不能够变成一个对科学置之不理的国家,这样的风险我们承担不起。在座的各位毕业生们,你们必须帮助引领国家的前行。

        在每一个问题上,我们必须对证据进行追根溯源,倾听别人,去了解他们的观点。如果我们这样做,我们将没有打不破的僵局、没有达不成的和解、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翻译:张茹 何亮)        

        演讲人简介:

        迈克尔•布隆伯格(Michael Bloomberg):1942年2月14日出生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犹太人后裔。17岁就进入于著名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就读。大学期间,曾做过为人泊车等兼职。1966年获哈佛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毕业后进入所罗门兄弟公司任股票交易员。 1981年,他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公司布隆伯格信息公司。1990年他又开办了布隆伯格经济新闻社(彭博资讯)。后又开设了布隆伯格电台、电视台、网站等。2001年11月当选为纽约市第108任市长,2002年1月1日就职。2005年11月再次当选纽约市市长。2009年11月,第三次当选纽约市市长。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