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小建筑里营造“日本味”大空间

澎湃记者 陈诗悦
2014-06-05 16:23
来源:澎湃新闻
文化课 >
字号

MIT小教堂

龙安寺

桂离宫

金泽21世纪美术馆

        日本名古屋工业大学的松本直司教授已经是第三次来到上海,在给同济大学的学生做讲座之前,他先去浦西新建的龙美术馆逛了一圈,立即被那里的巨大空间所震撼。“在日本,很少有这么大体量的建筑。”

        上个世纪中叶的日本重要建筑师清家清曾说,“住宅,就是越小越好。”在他仅70平方米的自宅中没有设计任何一扇门,用承重墙结构把内部的钢梁暴露在外,将小宅做出了大模样。

        事实上,如何将小的空间做出大的感觉,一直是日本建筑师热衷于讨论的课题,6月3日,松本直司教授就围绕“建筑的内外及其联系”在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D楼做了一场报告,分享他近四十年的研究成果。

凿壁偷得一点光——开口的运用

        被誉为“后现代主义之父”的美国建筑师文丘里曾有过这样的言论:如果空间的内部与外部不同,那么作为结合点的墙就要做特殊处理。在外部和内部的中间空间,当用途和要求产生冲突的时候,就正是建筑产生的时候。德国的艺术史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也说过,内部和外部是同一个概念中的两个要素。

        这两位西方的建筑师或评论家都将墙体作为分割内外空间的绝对存在,而打破这一绝对的首先就是开口。

        在麻省理工学院的校园中有一座小教堂,从外部看来是与校园融为一体的简单圆柱形砖墙结构,然而走进内部却是别有一番洞天。四边没有任何窗户的内部空间仅在顶部嵌了圆形的玻璃开口,顺着开口垂钓而下的金属雕塑环绕了小祭台,在阳光下呈现出曼妙效果,也让人感受到了外部的空间。

        在日本的传统民居中,格子窗是十分常用的元素,用以区分室内外。因为外部环境明亮而屋内昏暗,所以由格子内部就可以看清外部的景象,反之却很难。从室内向室外的视线转移也可以感受到空间的延展性,但直至此,内外空间仍是分割明确的。

缘——连接内外部的灰色空间

        日本的当代建筑师芦原信义也相信室内外是由墙体相互分割的,但是他隐隐地觉得室内外之间应该有些什么,就用了PN空间来定义。所谓PN,即积极(Positive)和消极(Negative),经常使用和不常被使用的空间,但是这种定义并非绝对,随着时间不同可以相互转化,而这变化的空间就被称为PN空间。

        将这一理论进一步推进的是日本建筑师黑川纪章提出的灰空间和中间领域的概念,即指建筑与其外部环境之间的过渡空间。室内的空间一般要比室外高,而引出的部分就称之为缘,加上顶棚和挑檐的伸展,屋顶之下就形成了灰空间,也是我们现在常说的缘侧空间。这种引出就是对内部空间的一种扩展,因为缘侧的存在,小的空间被拉伸放大了。

        松本教授举了两个日本传统庭院来解释。位于横滨三溪园内的孤蓬庵,人在室内由于受到过于低矮的帘幕的限制,在向外看时只能看到脚下的院墙,而大部分的室外空间因只能存在于想象中而显得开阔。而位于京都的桂离宫,人走到缘处即面对宽阔的水域,夜晚清凉,既能抬头赏月,又可俯视倒影,这种融天地于一隅的感觉,也是建筑师独具匠心的设计。

        将中间空间运用到极致的,松本教授觉得是位于京都的龙安寺。从院内到室外的枯山水,设置了三层不同高度的缘,三层之外还有铺装的空间,从室内到庭院一共五层递进,让空间产生了连续性,也获得了更大的延展。

无边际的现代空间

        对空间的扩张不只发生在传统的庭院之中,事实上,当代的日本建筑师们仍然在做着各方面的尝试。

        2010年普利兹克奖得主妹岛和世所设计的金泽21世纪美术馆,采用全玻璃幕墙的弧形结构,看似内外完全交融,没有边界,却实际分割。夏天因为太阳的照射会变得很热,就在外围种了许多藤本植物,而植物倒映在玻璃上,进一步丰富了内部空间。

        位于广岛的中工厂是个体量很大的垃圾场,在巨型的建筑中间有一条中空的通道从一头穿向另一头,一头正对广岛市区的风景,另一头则是大海,两边就是垃圾处理的工厂。这条走道加强了整个建筑的空间连续性,也将一座建筑的视野扩展到了一座城。

        提到妹岛和世这个日本人心目中的“女神”建筑师,松本教授不禁讲起另一个知名的女建筑师。

        日本为其2020年夏季奥运会公开招标主体育场设计方案,妹岛和世、槙文彦、伊东丰雄等普利兹克奖得主纷纷投标,可评委会主席安藤忠雄却将绣球抛给了英国女建筑师扎哈·哈迪德。扎哈的设计体量巨大气势恢弘,遭到日本建筑师们的联合抵制。“槙文彦一开始就反对。伊东最初没说什么,后来也发起网上投票抵制。我也觉得那个设计方案太巨大,把周围的植物和街道全都压过,不太符合日本的风格。”松本教授说。

        很少有当代的日本建筑师公开承认继承了何种日本传统,但在人们观看他们的作品时总能体会到一股浓郁的“日本味儿”。

        松本教授说,“大概因为日本人做事都挺认真,不仅是建筑师,工程师、施工队都如此,对每个细节都要求苛刻,极尽标准化。这是好事,但也阻碍我们去做大胆的冒险,所以我们总在找平衡点。”

        在标准化工程下寻求个性化设计,正如同一直在小空间的限制中探索丰富的大感觉,日本这些年在建筑上的实践,对我们的尝试又何尝不是一种启示呢?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