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人民日报教领导干部如何把典故用对用好

澎湃记者 张婧艳
2014-06-05 09:11
来源:澎湃新闻
舆论场 >
字号

刘伟见提出了三个步骤,首先功夫在平时,其次要与实践相融,最后要灵活用典。

        近些年学者、官员常用错典故而引发不少笑话,北京社会科学院国学研究中心主任刘伟见在《人民日报》上教领导干部如何把典故用对用好。

        澎湃记者发现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比如,推崇国学的中国人民大学前校长纪宝成曾用错典故,这引起各界争论。

        2005年,他在对来人大演讲的台湾新党主席郁慕明致欢迎辞时说:“七月流火,但充满热情的岂止是天气……” 随后,有关“七月流火”的典故是说“天要凉了”,还是说“天真热”,在各界引起激烈争论。

        刘伟见在《领导干部要用对典故》一文中指出,典故虽小,其用甚大。反映的却是领导干部的学风和作风。

        文章列举称,有党员干部将“罄竹难书”用作褒义词,有的将“渐渐入港”用在形容事情已经到位上。更有甚者,有人将网络上网友编的假典当作文史典故引用,引发了媒体的批评。

        文章分析了领导干部用典故的两种心理偏差:一是不敢用典,即担心出错,用典不恰,所以讲话写文章从来都是套话、白话,永远没错,也永远没味儿。二是过度用典,即为了显示自己的水平和博识,引经据典过多,往往又显得华而不实。

        领导干部怎么用对典,用好典呢?

        刘伟见提出了三个步骤,首先功夫在平时,其次要与实践相融,最后要灵活用典。

        平时如何提高自己的用典水平?国家主席习近平的著作《之江新语》的用典就可以用作领导干部学习的模板。

        刘伟见点评该书用典宏富而多彩,读来贴切、妥当。这反映出习近平平时积累了大量的阅读量和学习量。习总书记提出领导干部要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这是新时期学习型政党建设的内在需求。

        平时功夫下得足,可以信手拈来,相得益彰。功夫下得不够,就会发生毛泽东同志所说的“对于民间的、国外的、古人的语言中有用的东西,不肯下苦工学,群众就不欢迎他们枯燥无味的宣传”。

        其次要与实践相融。章太炎先生认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风。古人将徒有形式而无实际作用的空文叫“具文”。领导干部的语言与观点要有实际的来源,用典要与具体的工作实践相联系。否则就会出矫揉造作、削足适履的情况,或者与其文风、口语很不相恰。这是“查找”出来的典,而不是“流淌”出来的典。

        具备以上两个要求之后领导干部就要学会灵活用典。所谓灵活用典就是用活典不用死典,引明典不引暗典,去滥典品经典,化典义证新意。

        在用典时为了说明事理是明典,含沙射影、指桑骂槐是暗典。领导干部应当襟怀坦荡,以理服人。灵活用典还要避免滥用典故,就像背诗就背“春眠不觉晓”一样,滥典是不用自明的,所以活用经典,不落俗套也很重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