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外交笔记|动荡四年,中东国家仍未找到适合的发展道路

澎湃记者 郑怡雯
2014-06-05 18:57
来源:澎湃新闻
外交学人 >
字号

        

杨福昌认为,中东地区在动荡中转型过程不易,时间漫长。  CFP 图

        

        2010年12月17日,突尼斯南部一名水果小贩因抗议城管“粗暴执法”而自焚之后,谁都无法料到一场中东巨变会因这此自焚事件而开始席卷。今年是中东动荡的第四年,中东各国的变革仍不断上演,颠倒覆辙几番轮回。中东的剧情扑朔迷离,对中东的未来猜想不断。
        在由中国中东学会主办的中东问题高层研讨会上,中国中东学会名誉会长,外交部前副部长杨福昌对中东这四年来的局势做出梳理,谈及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关系走向,提出令人深思的问题。杨福昌认为,中东地区在动荡中转型过程不易,时间漫长,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关系将在“一带一路”的平台上继续发展。

        以下为杨福昌的发言摘要:

中东动荡第四年:矛盾复杂、问题重重
        中东动荡已进入第四个年头,如要归纳这四年来中东发展走势与反映出的问题,有以下6点:
        第一,人们要求变革的愿望十分强烈。
        第二,中东宗教根基深厚。在中东各国的动荡之中,宗教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是极端宗教思想在中东是行不通的,比如埃及穆兄会的行为过激之后,就被定为恐怖组织,最终失去政权。
        第三,动荡给予本地区一些国家去插手中东事务的机会,比如伊朗、土耳其等国亦想介入其中,但是他们仍然无法主导阿拉伯国家事务。
        第四,美国与西方国家在中东问题上推波助澜,在中东地区推行其价值观。2004年,美国的“大中东民主改革计划”出笼,但事实证明这一计划不算成功。总体而言,这四年来,美国在中东事务上是失分的。
        第五,动荡致使阿拉伯国家矛盾加深,表现在于:一方面,整个阿拉伯国家对中东总体事务的立场不一致,比如阿尔及利亚反对他国干涉一国内政,但是其他国家的想法则与之相反。另一方面,各国对中东具体问题的立场不一致,比如各国对埃及事件的立场非常不同,这又为新一轮分歧的出现埋下伏笔。

        第六,中东国家在动荡中纷纷转型,且曲折不断。

中东国家转型之路漫漫
        首先要明确,什么是转型:转型不是一个国家的制度转变,转型是指对过去一国所存在的问题,一国民众自发提出的问题加以解决,推动国家发展。中东国家目前所面临的问题有:僵化的政治体系、经济的发展迟缓以及低下的生活水平。中东转型极为漫长,需要时日,时间上也无法做出具体的估计,可能5年,可能10年,也可能更长。
        中东国家转型需要解决的问题,有以下5点:
        第一,中东政局不稳、难谈发展。
        第二,中东国家的基本问题未能解决,比如,解决能源问题、粮食问题、水资源问题等。
        第三,中东国家自身造血功能不够,发展需靠外援,比如埃及需要知识、技术、资金等,但是埃及不得不向海湾国家寻求援助。
        第四,中东国家仍未找到适合发展道路。中东国家在西方施压之下,对国内进行政治西方化,但提出的疑问是,“一人一票”是否真的是最好的民主制度,是最适合中东国家的制度?
        第五,如何摆脱束缚中东国家的发展因素。例如最典型的宗教问题,宗教是中东国家的禁区,如果与他们谈论宗教问题,这就会触犯他们的底。
埃及难以走出发展困境,挑战重重
        埃及曾是中东地区领袖,但由于近年来埃及政治局势动荡,经济衰败,阿拉伯世界领导现已不是埃及一家,而是海合会和埃及共同分享“中东领导人”宝座,埃及一国的形势将影响到整个中东地区,因此埃及是需要进行深入探析和研究的。
        有这样一些可供研究的角度:
        第一,2011年至今,在这3年半的时间内,埃及进行了2次选举,选出了2位总统,最终这两位总统皆受审判,这在历史上堪称绝无仅有。为什么会这样?这值得思考。
        第二,埃及社会四分五裂。第一次是在2011年穆巴拉克执政时期,埃及社会分裂成支持和反对穆巴拉克两派;第二次是2012年穆尔西上台后,埃及分裂成支持或者反对穆尔西两派。1952-2014年,除穆尔西代表的穆兄会执政1年之外,这62年中有61年是军人执政,埃及围绕军人政权及宗教政权的合法性一直在埃及备受争议,原因为何?
        在穆尔西下台后,埃及的成功之处在于制定了埃及发展路线图:制宪、投票、立法,但是对于当前的埃及来说,困难与挑战重重。
        第一,塞西虽然当选总统,但是他没有执政经验,这是不小的考验。
        第二,对两位前朝人士穆尔西、穆巴拉克如果坚持将继续打压,把穆兄会、穆巴拉克这两派的精英阶层排除在国家治理之外,埃及该靠谁治理?
        第三,穆兄会的极端势力仍威胁埃及安全。虽然穆兄会已被定为恐怖组织,但仍一些极端恐怖活动不断。
        第四,青年的倾向影响埃及政局形势。在此次埃及总统选举中,青年人鲜有投票,这显示出大量青年选民对此次选举的抵制态度,对埃及政坛的失望。
        第五,埃及的经济发展问题严峻。今年1月,埃及有4500家工厂倒闭,最近,埃及有13000家建筑公司倒闭,威胁到800万人的生存问题;埃及安全局势堪忧,旅游业发展面临重重阻碍;埃及汇率下降,外汇储备低;埃及财政赤字极高。2013年,埃及支出8000多亿美元,收入5000多亿美元,财政赤字2880多亿埃镑,占埃及GDP12%,其中,埃及经济总量的20%用于还清债务, 30%用于基本补贴,用在发展上的资金很少。
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关系将继续前进
        中国是“一带一路”构想的提出者,如何实现这一构想,应是基于中国与各国友好关系的基础上,与各地区形成合作平台。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应在“一路一带”的平台上,不断深化发展。
        政治上,虽然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就叙利亚问题投下否决票,致使一些中东国家对中国不满。但是,中国对阿拉伯世界各国的不干涉内政原则、和平处理争端原则仍让阿拉伯国家倍感欣慰,一些激进国家对中国的看法也日趋转变。
        经济上,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双方的经济结构不同,互补性强,有发展潜力。2013年,中阿贸易额是2388亿美元,其中1000亿美元是石油进口贸易额,中国47%的石油从阿拉伯国家进口,但也能数据中发现,中阿之间的非石油贸易超过了石油贸易。阿拉伯国家也离不开中国,阿拉伯世界在经历纷繁的动荡之后急需进行建设、恢复经济,中国在这方面可加以帮助。现在,阿拉伯国家纷纷“向东看”,特别是“向中国看”,但是目前阿拉伯国家对华投资24亿美元,中国向阿拉伯国家投资74亿美元,阿拉伯国家对华投资仍然偏少,未来需要进一步提升。
        中国在继承中阿友谊的基础上更要务实开放。1963年12月至1964年2月,周恩来出访亚非13国,提出了著名的中国处理同阿拉伯国家和非洲国家的五项原则和对外援助八项原则,当时这些原则中亦规定援助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不提强人所难的要求。这与目前中国对非援助的原则非常相似。一脉相承。习近平主席也提出“义利观”,要“有原则、讲情谊、讲道义”,因此中国因坚持与阿拉伯国家发展良好关系的传统,继续与阿拉伯世界发展深厚友谊。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