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国际思想周报|美国的晚期帝国困境

澎湃记者 谢秉强
2014-06-09 11:38
来源:澎湃新闻
思想市场 >
字号

美国的晚期帝国困境

        美国新保守主义代表人物、《美国缔造的世界》一书作者罗伯特·卡根(Robert Kagan)最近在《新共和》网上撰写题为《超级大国不能引退:我们疲惫的国家还亏欠世界什么?》的长文,指出美国应该继续一意孤行,不要放弃领导世界,因为没有这个警察,世界将被混乱和邪恶攻占。

        该文一出,引来许多讥讽,《国家利益》(The Nation’s Interest)刊发了悉尼大学美国研究中心汤姆·思维哲(Tom Switzer)文章《超级大国不退休,但卡根会》。著名公知伊恩·布鲁玛也评论了卡根的建议,在题为《美国的晚期帝国窘境》的文章中,布鲁玛认为,卡根其实是在提醒奥巴马政府,如果没有美国的看管,不仅独裁国家,而且就连所谓民主的同盟也会干坏事。布鲁玛指出,这就是美国面临的晚期帝国困境,即如何减少对霸权的依赖,而又不会产生更多的专制和暴力。

        

 “尼采俱乐部”乐不起来了

        据Daily Beast报道,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近日取缔了学校里的“尼采俱乐部”,理由是该学生社团宣传“极右翼”及“法西斯意识形态”。“尼采俱乐部”宣传海报上写着:“平等不过是一个虚构的神明”“太多的政治正确!”并声称对尼采、海德格尔等“传统艺术及哲学”感兴趣的学生都可以加入该社团。针对此事,左派网站critical-theory.com嘲讽道:说法西斯有害没错,但是说尼采或海德格尔“极右翼”就错了,因为他们是许多重要的左翼思想家和政治家的理论来源——海德格尔影响了德里达,尼采影响了福柯和德勒兹。

        “尼采俱乐部”并非该校第一个被取消的学生社团,只是该事件应和着尼采诞生170周年、海德格尔反犹太日记出版、欧洲右翼兴起的背景,故而引起了学界广泛关注。

        

威权国家中的学术独立斗争

        社会学学者Benjamin Geer近日刊发一篇研究文章,讲述埃及大学学者团体如何在威权政府下争取学术自由。在这个成立于2003年、名为“三月九日”的社团中,一些学者联合起来,争取大学自治,反对政府干涉。该组织与埃及1970-80年代的社会运动不同,学者们善于利用自己的公众威望和社会资本,充分动员大学力量,争取在狭小的言论空间内捍卫学术独立。

        

交换人质事件:人道还是道德自恋?

        奥巴马政府于5月31日用被塔利班组织俘虏5年之久的一名美国士兵与5名关押在关塔那摩监狱的暴恐囚犯交换,这一举动不仅引得美国国内民众侧目,也使国际舆论哗然。

        随着该士兵的种种“劣迹”被揭发,美国各路公知也分成两派。《华盛顿邮报》资深专栏作家Charles Krauthammer在福克斯电视台专题节目中表达了对奥巴马的支持,而共和党人Andrew C. McCarthy(他是1995年伊斯兰教教长Omar Abdel Rahman审判案的公诉人)撰文与Krauthammer针锋相对,认为奥巴马政府把道德自恋看得高于现实结果,这笔买卖不划算。自由派刊物《新共和》资深编辑Brian Beutler撰文说,共和党人在这种事情上小题大作,太过伪善。

        

摇滚乐队与互联网

        Facebook本周宣布禁止巴基斯坦网民访问摇滚乐队Laal和几个左翼政治网页。Laal乐队在其Facebook上高调反对塔利班组织,深得巴基斯坦网民支持,时常爆出激烈言论。Facebook称此举是应巴基斯坦当局要求,其发言人说:“我们不删除网页,但会根据所在国法律,限制网民访问这些页面。”

        Laal乐队是不受政府欢迎,而著名的Metallica乐队因为其主唱热衷于猎熊,最近在网上遭动物保护组织的抵制,并被格拉斯顿伯里(Glastonbury)艺术节除名。英国spiked网专栏作家Patrick West由此提出“e-belligerence”(键盘斗士)一词,指出互联网使人越来越好斗。

        

亲爱的,给我你的隐私

        互联网不仅使人变得好斗,还让人心甘情愿地放弃自己的隐私。隐私(privacy)一词来自拉丁语,本意为“被剥夺”,在古罗马是指被剥夺了过公共生活的权利,犹如今天说的“剥夺政治权利”,等同于奴隶,而在当代这个词渐渐从贬义变成可捍卫的权利。窥人隐私者,不但有政府,还有商业机构。

        英国谢菲尔德大学人工智能教授Noel Sharkey近日在《每日电讯报》上感叹说,Google和Facebook这些互联网企业热衷于收集网民的隐私,而年轻人不以为然,是因为他们没有读过乔治·奥威尔的《1984》。

        斯诺登对此肯定心有戚戚。前几天在接受美国NBC电视台专访时他表示,即使人们只是通过手机稍微使用了一下搜索引擎,各国情报部门的人就能迅速找到终端从而进行监控。

        

英国英语还是美国英语?

        近日,英国“牛津、剑桥和RSA考试局”(OCR)根据教育大臣戈夫的教育改革精神,决定对初中GCSE统考大纲中学生最低文学阅读量作了修订,此举致使一些学校将原先必读的美国文学篇什删去,如刚去世的玛雅·安吉洛的《我知道为何笼中鸟歌唱》、哈帕·李的《杀死一只知更鸟》、斯坦贝克的《人鼠之间》、阿瑟·米勒的《萨勒姆的女巫》等。OCR解释说,出考卷时舍弃美国作家,主要是因为英国教育部希望英国的文学教育和考试“更注重传统”,因此把美国现代文学内容纳入新教育大纲的机会减少了。英国工党抨击说,考题的取舍体现了“意识形态”和“向后看”的倾向,并指责教育大臣戈夫的“文化沙文主义”。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