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习近平谈《皇舆全览图》的启示,解密一张地图背后的故事

撰文/褚传弘
2014-06-10 17:38
来源:澎湃新闻
中南海 >
字号

        6月9日,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提出了一个问题,引人思考:

        “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从明末清初开始,我国科技渐渐落伍了。”

        随后,习近平循循善诱,层层深入,运用康熙皇帝和《皇舆全览图》的例子,巧妙解答了这个“大问题”。

        习近平说:“康熙曾经对西方科学技术很有兴趣,请了西方传教士给他讲西学,内容包括天文学、数学、地理学、动物学、解剖学、音乐,甚至包括哲学,光听讲解天文学的书就有100多本。

        是什么时候呢?学了多长时间呢?早期大概是1670年至1682年间,曾经连续两年零5个月不间断学习西学。时间不谓不早,学的不谓不多,但问题是当时虽然有人对西学感兴趣,也学了不少,却并没有让这些知识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起什么作用,大多是坐而论道、禁中清谈。”

        “大约300年前的1708年,清朝政府组织传教士们绘制中国地图,后用10年时间绘制了科学水平空前的《皇舆全览图》,走在了世界前列。

        然而,这样一个重要成果长期被作为密件收藏内府,社会上根本看不见,没有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什么作用。反倒是参加测绘的西方传教士把资料带回了西方整理发表,使西方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对我国地理的了解要超过中国人。”

        习近平总结到:“这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呢?就是科学技术必须同社会发展相结合,学得再多,束之高阁,只是一种猎奇,只是一种雅兴,甚至当作奇技淫巧,那就不可能对现实社会产生作用。”

        《皇舆全览图》在今年3月份一度在世界范围内被热议。

        今年3月28日,德国总理默克尔与丈夫私人宴请习近平夫妇时,赠送给习一幅1735年德国绘制的第一幅精确的中国地图。而这幅地图,据悉源自清朝康熙皇帝的《皇舆全览图》。

        事实上,18世纪欧洲一系列地图的绘制,许多都参考了康熙《皇舆全览图》绘制过程中宏大的测量成果。

        尘封了数百年的《皇舆全览图》,如今终被打开,让人们得以一见这张地图背后的故事。

默克尔所赠德制地图的考据

默克尔向习近平赠送1735年德国绘制的中国地图。

        今年3月28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德国。德国总理默克尔在总理府会见习近平,并向习近平赠送了一幅德国1735年绘制的中国地图。习近平主席赠送给默克尔一套瓷器花瓶,彭丽媛赠送给默克尔了一套中国民族音乐。他们随后在总理府共进了晚宴。

        新闻播发后,网友们纷纷猜测:默克尔所赠的地图是哪一幅?作者是谁?

        地图爱好者@Macau嶼後发微博称:“默克尔送给习大大的地图由德国地图家哈斯(Hase)绘制,雍正十三年(1735)出版,但内容仍是康熙初年的汉地15省:地图只绘制了承袭明代的汉地,不含边疆满蒙藏青疆等军辖区和盟旗,因此不能称做中国地图,而只能称中国汉地十五省图——那时湖南、湖北还是湖广;江苏、安徽还是江南省;陕西、甘肃还是陕西。”他还在微博中配发了该地图的照片。

        经过多方考证,这幅“神秘”地图终于浮出水面:其全名为“Regni Sinae vel Sinae propriae mappa et descriptio geographica”(德语,意为:传教士所绘的康熙时的“中国本土”地图),作者是德国地图家Johann Matthias Hase(哈斯)。

这幅就是默克尔赠送给习近平主席的地图,绘制于1735年,作者是德国人哈斯。

        关于西方地图上的中国,学者们公认近代早期欧洲的中国地图绘制史上有3个里程碑:一为1584年路德维科·乔里奥(Ludovico Georgio)绘制、奥特利乌斯(Abraham Ortelius)出版的中国地图;一为1655年卫匡国绘制、约翰·布劳(Joan Blaeu)出版的中国地图;一为1735年唐维勒(Jean-Baptiste Bourguignon D'Anville)根据康熙朝测量成果绘制的中国地图。

        而哈斯所绘的这幅地图,不过是参考了唐维勒的地图后绘制的。

追本溯源:德制地图的精确有赖于《康熙皇舆全览图》的测绘成果

        为绘制这张地图,德国人哈斯参考了法国汉学家杜赫德1735年出版的《中华帝国全志》其中收录的中国地图。《中华帝国全志》被誉为“法国汉学三大奠基作之一”,该书出版后轰动了欧洲,几年之内便出版了3次法文版、2次英文版,俄文和德文版也出版发行。

        有趣的是,杜赫德从未去过中国。《中华帝国全志》中收录的地图,实际上是法国地图家唐维勒在1734年根据法国来华耶稣会传教士的测绘数据绘制。

        而法国传教士的测绘,与中国地图史上赫赫有名的《皇舆全览图》直接相关。

        17世纪末,中国与俄国发生边境冲突。但由于当时中国绘制的地图非常不精确,无法了解边界地区的详细地理情况。耶稣会士张诚在参加《尼布楚条约》谈判时,认为中国对东北地区地理状况不清,给国防和外交造成困难,遂建议康熙组织一次全国性的测量。而热衷科学的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对中国充满兴趣,于是促成了这次东西合作的测绘行动。

        1708年,由康熙下令和组织,白晋、冯秉正和雷孝思等数十名法国传教士带领满汉官员分赴中国各地进行测绘,历时十年的时间。十年后的1718年,一行人艰辛的测绘成果得到了回馈,最终《康熙皇舆全览图》完成了宏大的绘制工作。

        

我国第一部实测省级地图集《康熙皇舆全览图》,现藏北京图书馆。

        这幅图的测绘主要采用近代制图学方法——三角测量法,以经过北京的经线作为本初子午线,按照140-150万的比例绘制,实测了全国641处地点,北及黑龙江,南到海南岛,东及台湾岛,西至哈密以东的满蒙关内各省的广大地区。

        《康熙皇舆全览图》是世界上第一次运用制图学方法进行全国性测量,规模之大、测量之精确在当时的世界制图史上遥遥领先。此外,这幅图还在地图史上留下了诸多重要的历史意义,如统一丈量尺度,初次发现子午线上一度的长短因纬度高低而有差异,为“地球扁圆说”提供了最早的实证,还首次对台湾岛进行了测量。

        从法国来华的耶稣会士雷孝思在完成康熙皇帝的使命后,将此图送回法国,辗转交到路易十四手中。法国王室地理学家根据此图制成《中国新图》,在欧洲出版。至此,欧洲人对中国地理概貌有了比较完整的了解。默克尔赠送的精美精确的德制中国地图,也得益于康熙年间的全国测量结果。

        然而,这张地图在中西两地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命运:1840年,当英国人拿着《中国新图》顺利打开清帝国的大门时,《皇舆全览图》却被深锁于宫廷之中,无人问津。

回看历史:中国地图史上的辉煌成就

        《康熙皇舆全览图》是中国地图史上的一个高峰,而向前追溯,我们会发现中国古代拥有辉煌的地图学传统。出于军事和赋税征收的需要,中国人很早就开始探索地图测量与绘制。

        早在战国时期,《尚书》中的《禹贡》就提到“五服”同心方的观点,是中国制图学矩形网格制图法(计里画方)的原始方法。

        西汉初期的《长沙马王堆地图》,其准确性之高十分罕见,反映出当时的测绘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到了西晋,地图学家裴秀绘制了我国第一部历史地图集《禹贡地域图》,并于其中提炼出最早的地图编制理论——“制图六体”,即“分率”(比例尺)、“准望”(方位)、“道里”(里程)、“高下”(地势高低)、“方邪”(角度)和“迂直”(弯曲度)。

        除了未提到经纬网,几乎考虑了地图绘制的其他所有要素。裴秀也因此被李约瑟称为“中国科学制图学之父”。

宋代绘刻的《禹迹图》,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石刻地图之一,原石现在保存在陕西西安的碑林中。这幅地图大范围精确表示了我国的主要水系,是一个奇迹。

        而到宋代更是中国地图史上的高峰,地图数量多、准确度高、内容丰富、种类齐全。不仅有刻在石碑上的单幅地图,也有印刷的地图集和方志地图。可以说,宋代开放的风气造就了地图绘制的发达,诞生了包括《禹迹图》在内的六幅全国实测地图。

        到了清代,清廷中央政府十分注重运用舆图来标明疆域范围,并力求地图的精确性。因此,清代产生了三种实测全图,分别是《康熙皇舆全览图》、《雍正十排图》和《乾隆十三排图》,中国古代地图绘制的高水平成就达到了顶峰。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