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社论】货币政策使央地关系陷入僵局

2014-06-10 19:39
来源:澎湃新闻
社论 >
字号

        全面降准、降息的传言可以告一段落了,中国人民银行6月9日公布了定向降准的决定。这是一个包括各部委、地方政府在内的多部门博弈的结果。此一役,央行暂时守住了货币龙头,但游说中央放宽货币政策的力量依然存在,而其呼声还将增强。

        这与当前中国敏感的经济形势有关。就在6月6日的8省市经济工作座谈会上,与会的8省(市)中,有6省(市)今年一季度的经济增长率低于7.4%的全国水平,增速排名倒数前三的山西、河北、黑龙江全部位列其中。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坐观经济增长率下滑却无所作为表示不满,指责其未能落实中南海关于稳增长的各项政策。

        未能调动起地方政府的积极性成为本届中央政府的一大忧虑。与中央政府希望能够体面完成今年的各项经济指标一样,地方政府有其迫切的利益诉求。在地方政府看来,“偏紧”的货币政策直接冲击了其以土地为核心的投融资模式(土地财政)。而对部分地方政府来说,少了土地财政无异于没了命根子。

        其实中央与地方在推动经济增长这一目标上是没有矛盾的,经济形势的下滑将是一种双输的结局。它一方面会让中央政府因无法完成年初既定的经济目标而声誉受损,另一方面也会导致房地产行业的收缩,而房地产行业的收缩将直接威胁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的有效运转。

        双方的矛盾根源在于各自为达成目标所选择的不同路径上。本届中央政府上台以来,就试图与“强刺激”的政策思路划清界限,并多次表达了实行结构性改革的决心。因此,面对经济形势的下滑,中央政府首先需要守住货币龙头不放水,再通过“微刺激”(扶持小微企业、“三农”,推进棚户区改造,吸引民间投资等)的方式实现已经较上届政府下调了的经济增长率,同时推进结构改革。

        而对地方政府来说,由于历史的原因,以土地为核心的投融资模式是其不可或缺的。哪怕中央政府不限制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只要经济下滑,房地产市场萎缩,土地财政依旧面临失败风险。因此,面对经济形势下滑,地方政府就需要中央宽松的货币政策的支持。

        中央与地方各执一头,虽然中央政府拥有更多的政策选项,但其政策能否落实,恰恰取决于地方政府是否去执行。双方由此陷入了某种僵局当中:中央政府需要依靠地方政府去执行落实其政策;地方政府需要中央政府宽松货币政策的支持;但后者超出中央政府划定的红线,一旦放松银根,结构调整战略又将被搁置一边,其刚与“强刺激”的政策思路划清的界限又将走向模糊。

        如何破除僵局?与“以静制动”的地方政府不同,中央政府将派督查组督查各地对中南海各项政策的落实情况,没能落实政策的地方政府将被问责。问题在于,只有大棒没有胡萝卜的手段,真的能够调动起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吗?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