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上海家化事件引发国企改革新讨论

澎湃记者 王道军
2014-06-11 13:06
来源:澎湃新闻
10%公司 >
字号

上海家化因为管理层在争议中强力推动改革,获得成功,但又在新东家平安入住之后,矛盾迭起。  澎湃记者 杨深来 图 

        6月10日,上海家化(600315)董事长谢文坚带领新一届管理团队首度在媒体前亮相,宣布了上海家化五年的战略规划。

        我们无意描述这些数字,因为它并不代表上海家化的未来。

        从2010年12月6日停牌开始改革,到2013年5月董事长葛文耀、2014年5月总经理王茁相继遭到罢免,上海家化的股价从高峰时70元跌到30元,不过三年多的时间。

        也正是在这段时间内,关注上海家化的人们可以看到,管理层在争议中强力推动改革,获得成功,但又在新东家平安入住之后,矛盾迭起,祸起萧墙。

        曾经的上海国资改革明星,如今已光环不再,前途迷茫。

        对于葛文耀、王茁来说,看着为之奋斗多年的企业,按照自己的意愿完成了改革,当初何其欣喜;可如今强者反被更强硬的资本扫地出门,让人不免感叹。

        对于解聘王茁,谢文坚6月10日回应称,这是董事会的权利,流程完全合法合规,“这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是很正常的事。”

        是的,谢文坚的回答没有问题,但问题究竟出在哪里?或许从历史中可以寻求些许答案。

        2008年8月,上海市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这是上海上一轮国资改革的总纲领,其中明确提出要推动一般竞争性领域国资的调整退出。

        在靓女先嫁的思路主导下,上海决定出售上海家化。而这也是上海国资委2003年成立以来,首次采取市场化方式大规模整体出售优质资产,意义重大。

        这次改革由上海市国资委直接操刀并经上海市政府常务会议和上海市委常委会议讨论通过。所以,无论从哪方面说,出售上海家化都成为当时上海国资国企改革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事件。

        事实上,这是一场自下而上的改革。为了推动改制,葛文耀曾多次向上海市委市政府及主管部门陈述意见,申请改制。从某种意义上说,葛文耀的企业家地位和态度成为决策层首肯的重要动因。

        一个关键节点是,2010年12月4日,葛文耀紧急召开管理层会议,会议议题就是征求对改制的意见,并投票表决,“结果是,7票反对,17票赞成,其中年轻的管理层大都赞成改制。”

        企业层面有积极性脱离国资体系,又符合上海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的方向,此外,出售后还可以弥补社保基金和发展其他产业的资金缺口。上海家化的改制由此展开。

        为了找个好婆家,上海国资委还设置了一个门槛:受让企业必须同意接受上海家化(集团)有限公司整体改制职工安置方案;认同家化集团多元化时尚产业发展战略;受让后对家化集团有明确的发展规划;承诺受让后将继续使用和发展旗下所有家化品牌,并着力提升相关品牌在国际上的知名度。

        此后,复星高科集团旗下的复星产业投资、平安创新资本旗下的平浦投资、海航集团的海航商业等三家公司成为最终竞购者。

        不过在上海深耕多年的复星集团竟然最先选择了退出。此后,就是平安和海航的争夺战。

         此前的2009年,上海家化母公司上海国盛集团旗下的浦发大厦挂牌转让,最终就是海航集团通过旗下的海航置业竞得,总价达到14.75亿元。

        不过此次,舆论似乎一边倒。 而葛文耀当时在接受我们采访时也表示,中国平安“意愿强烈”,“我不愿意给私人打工。”

        最终,平安如愿买入,至于平安究竟因何而赢?外人已不得而知。

        葛文耀后来反思说,自己当初是轻信了承诺,“我因为太过自信,都没有在合作条款中设立自我保护机制。”

        或许正是当初改革留下的种种“瑕疵”才为后来的摩擦埋下了伏笔。而这些摩擦,最近又为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增加了一些“谈资”。

        有观点认为,假如当初上海家化不出售,继续在国资体系,肯定比现在要发展的好,也不会出现这么多问题;还有观点认为,市场本是优胜劣汰,资源向高效的地方集中,变为民企不一定好,但是市场会竞争出“最好的解”。

        有搞的好的国企,也有搞的不好的民企,究竟作何选择,现在仍在争议。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底出台的“上海国资国企改革20条”已不再提国资从竞争性领域退出,反而是积极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那么假如上海家化是今天启动改革,是不是又是另外一种结果?而这正是历史的吊诡之处。

        家化有葛王,而葛王已无家化。如果说这是一个悲剧的话,希望在上海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中不再出现。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