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李克强第二场“经济公开课”,百十个经济数据脱口而出

澎湃讯
2014-06-11 19:39
来源:澎湃新闻
财经上下游 >
字号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6月10日与两院院士做经济形势报告时集中回答了院士最关切的三个问题: 怎样看待当前的经济形势?如何实现今年经济社会的主要任务?怎样依靠创新实现中国经济升级?   新华社 图

        

        6月1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受邀,向出席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的1000多名“两院”院士做经济形势报告。中国政府网称,这是半年多里李克强的第二场“经济公开课”。去年10月,他应邀向全国总工会十六大所作的经济形势报告,曾被媒体评价为“一场生动的‘经济公开课’”。

        此番“经济公开课”,李克强最为外界关注的措辞是“定向调控”、调控“靶点”。不同于以往的大规模刺激政策,宏观经济政策今年更强调“定向”发力。最典型的例子是,央行两度定向降准,把资金引入三农和小微企业。

李克强:中国经济仍然保持着“中高速增长”

        6月10日的“经济公开课”,李克强用时1小时20分,从头到尾不用讲稿。相比去年10月大家的那堂“经济公开课”,李克强此次以“大家都比较关心、也有一些担忧”的经济形势开篇,集中回答了院士们最关切的三个问题:怎样看待当前的经济形势,如何实现今年经济社会的主要任务,怎样依靠创新实现中国经济升级。

        在介绍当前经济形势时,李克强脱口说出一组数据:1~5月份,中国新增就业人口600万人,占全年目标的60%,其中3、4、5月的调查失业率分别为5.17%、5.15%、5.07%;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2.3%,其中5月份略有上升,达到了2.5%;服务业增加值所占比重达到49%,继续超过第二产业。全国发电量今年5月环比(比上月)增长1.6%,出口贸易额增长了7%。与此同时,今年1季度,中国单位GDP降耗4.3%,这相当于“少消耗了几亿吨煤”。

        他就此总结当前经济形势: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主要指标处在合理区间,“稳了速度、稳了就业、稳了物价,这种‘稳’,实际就是一种‘进’。”

        仅是在回答第一个问题时,李克强脱口而出的各类经济数据就不下百十个。

        对于当前国际经济的各项指标,李克强引用美国一季度经济增速和失业率数据,论述国际经济形势对于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他一口气列举了许多发达国家和几个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增速,说明中国经济仍然在保持着“中高速增长”。

五天内两谈定向调控:瞄准问题确定“靶点”

        “但也要看到,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李克强说,“各地发展不平衡,制约发展的不利因素依然较多。对此,我们既要坚定信心、保持定力,继续坚持宏观调控政策的基本取向,又不能掉以轻心。”

        在这场“经济公开课”上,李克强又一次提到了“定向调控”——6月6日,在中南海主持召开部分省市经济工作座谈会时,李克强刚刚强调要“精准发力、定向调控”。

        就“定向调控”,李克强6月10日阐述,要在坚持区间调控中更加注重定向调控,瞄准运行中的突出问题确定调控“靶点”,在精准、及时、适度上下功夫。同时,做好预调微调,未雨绸缪、远近结合、防范风险,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中新社就此发表分析文章称,中国“定向调控”思路,正逐渐清晰。

        4月16日,就在中国一季度宏观经济数据发布的同一天,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加大涉农资金投放,对符合要求的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和合作银行适当降低存款准备金率;5月3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部署加大“定向降准”措施力度。央行亦两次宣布定向降准——距4月25日下调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县域农村合作银行存准率仅一个多月,央行日前又宣布,从6月16日起,符合审慎经营要求且“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达到一定比例的商业银行将下调存准率0.5个百分点。据有关金融机构测算,本次定向降准释放资金约500亿元,资金规模远不及一次全面降准。但释放的资金被引导投向“三农”和小微企业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当前,传统的宏观调控机制解决不了中国发展中的一系列结构性问题,因此必须启动定向调控。

        刘元春提出,定向调控的“靶点”首先要基于“上限和下限”原则,即增长和就业不能越出下限、通胀不能突破上限;其二是保证投资不会出现过度下滑;其三是民生,要逐步实现社会福利体系的完善和全面铺开,建立广泛低度的大福利,建立公共服务均等化体系,增加居民收入。此外,房地产等领域应也是定向调控的一个“靶点”。

中国经济政策难度加大,“改革步伐恐放缓”

        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刘伟分析,中国当下“瞄准靶点”的定向调控思路出台,有两方面背景:

        其一是经济增长的背景。当前中国经济增长中出现的需求疲软、国民收入分配、产业动力不足等问题,“表象是总量失衡,但归根到底都是结构性问题”。过去宏观管理偏向总量控制,治标不治本,而定向调控可将短期和长期、均衡和持续、总量和结构相结合,重点解决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问题。

        其二是体制背景。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刘伟认为,这是实施定向调控最重要的基础性体制条件。“定向调控一定要在政府和市场关系理清的情况下,才能最大发挥作用”。

        政府和市场关系,正是李克强6月10日“讲课”的重点之一。李克强列举了当前行政审批制度中存在的诸多“怪象”:一些审批事项设立8年来从没人申请过;有些行业设立各类资质,比如“品牌师”、“质量师”,甚至还有所谓的“国际商务专业人员”。虽说都没有法律依据,但要想获得这些资质,就必须先交钱,考试通过后才能从事相关行业。“我举这些例子,是想向大家说明,如果我们冲破了这些人为设置的体制机制障碍,你不可想象,我们这个社会的创造空间有多广阔,蕴藏在市场的潜力和活力还有多大!”

        李克强坦承,这样的改革“当然会触动利益,特别是既得利益”。改革前,管审批的人坐在办公室里,拿着文件、材料上画个圈就完事儿了。而现在,管理者更多的职责只能是做好事中事后监管,营造更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为了中国的长远发展,我们只能这样做,别无选择!”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5月CPI走高,外界有观点称,平衡经济增长与改革二者矛盾的难度增大,中国领导层仍致力于维持经济的高速增长,即便这意味着对经济增长模式的改革步伐会放缓。英国金融时报指出,CPI指数在中国具有政治敏感性,虽然仍处于低位,且相对稳定,但如果物价上涨开始提速,那么中国政府最近通过放松货币政策刺激经济的努力可能会变得更加复杂。

        “我们认为,中国央行在未来几个月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的压力将加大。”野村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张智威说,“从宏观角度来看,政策放松意义重大。”

        “全局改革应该以结构性改革为核心,这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耐心。”这是刘元春的观点。

        李克强6月10日用韩信“背水一战”的典故,表明改革决心。“大家都知道,韩信带兵打仗,让军队背靠河水排兵列阵,最终大胜敌军。这不仅是置之死地而后生,而且是‘人自为战’,把每个人最大的劲儿都使了出来。”

        他还向院士们讲起一个故事:某外国政要向他推销本国飞机,顺势将一款同类飞机模型作为馈赠礼物送给了他。“我接过模型,翻过来一看,底下竟然是‘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他说,“模型是我们造的,飞机却是他们卖的。你们想想,我们要造多少飞机模型才能换他们的一架飞机?我越想这买卖越不划算呀!”

        “中国经济要向中高端跃升,靠什么?靠创新。这是中国发展的根本出路。”李克强说,“依靠创新,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要在创新过程中推动中国经济持续保持中高速增长,向中高端跃升;要依靠创新,实现中国经济稳速提质增效,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创新不仅指科技创新,更包含制度创新。”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