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李毓芳:项羽没烧阿房宫,我考古是用铁锨干出来的

澎湃记者 田春玲
2014-06-11 21:29
来源:澎湃新闻
全球智库 >
字号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阿房宫考古队队长李毓芳称,阿房宫根本就没建成,更没有被火烧。  CFP  图

        阿房宫存不存在、有多大、火烧没烧?

        6月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阿房宫考古队队长李毓芳在首都图书馆的讲座上称,阿房宫根本就没建成,更没有被火烧。

        李毓芳从2002年8月份开始接受发掘阿房宫的任务,在那里经过6年多的考古发掘,最后证实阿房宫没有被烧,其实,阿房宫根本就没建成。面对业内质疑,李毓芳说,“考古是用事实说话,我是拿铁锨干出来的。”

        以下是李毓芳的演讲摘录:

阿房宫到底有多大?

        到底阿房宫有多大,大家都是受杜牧的影响:“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这就是诗人杜牧笔下宏大壮丽的阿房宫,是社会上对阿房宫的认识。

        但阿房宫到底怎样?还是要靠我们考古工作者的调查,钻探和发掘。我们首先工作的地方是阿房宫前殿遗址,我们开工的第一天,2002年10月,当时我们一行人包括社科院考古所的、西安考古所的,还有我老伴(刘庆柱,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浩浩荡荡登上了夯土台子。一看,一马平川。我老伴说,这么大的土台子上面应该是一个建筑群而不是一个建筑,当时我们决定从这个土台子的西部开始钻探,从西部向东部推进。

        先解释一下为什么叫前殿,因为当时秦始皇统一以后要扩大首都,当时咸阳在渭河以北,他想在渭河以南再建一个宫城,他把宫殿位置选在了原来皇家公园的一个地方,他在建这个前殿的时候这个地方已经有很多皇家建筑了。秦汉时期,都是先建殿,再建宫,再建城,就是说要先把大办公楼建起来,然后再建宫城,宫城建起来后再建外面的其他的宫殿,所以我们开始探测的地址就选择了立着阿房宫前殿石碑的土台子上。

        刚开始我们在这个土台子上先挖了两个坑——也就是考古上说的探方,窄条的叫探沟。挖了两个坑之后,我一看麻烦了,坑里没有发现秦代的板瓦、筒瓦、瓦当,也就是说没有发现秦代的堆积层,这就意味着这里没有秦代的建筑。有的是什么?东汉和宋代以后的瓦片出来了。2003年春节以后,我赶快跑回去接着挖,加大力度钻探,加大面积发掘,我在这个土台子上干了两年,我们在北墙上发现了瓦片。我发现这个墙东西宽窄不一样,中部偏西的墙宽15米,它的瓦片只是向南侧倒,而东边两侧都有瓦片,这就确定了阿房宫前殿的土台子上北部边缘起了墙了。之后我们找了老百姓做了调查,有老人说,刚解放的时候,在土台子的西边还有南北向一溜高的土,东边的农民也说有类似的情况,所以我们就确定了现存的这个土台子上原来三面有墙,南面没有墙。这个土台子东西长1270米,南北宽426米,这上面应该是一个大的宫殿建筑群。

        后来在台子上钻探发掘后发现这三面墙里面都没有秦代文化堆积层,这就是说这个土台子上整个都没有秦代文化堆积层,这意味着三面墙里边这个土台子上没有秦代宫殿建筑。这个台子的南面是什么呢?后来,我们就挖了这个长65米宽4米的探方,我们确定这是当时修阿房宫的35万劳役踩踏形成的路面,另外我们在土台子的南边发掘出来一条长285米长的壕沟,这是后来的防御设施,因为我们在上面发现了汉代和唐代的物品。这就说明阿房宫前殿的南面没有建成,只建成了3面有墙的一个土台子,土台子上没有建筑,这个土台子东西长1270米,南北宽426米,高12米。

阿房宫烽火台与阿房宫无关

        另外一个重要现象——我在这个土台子上没有发现火烧痕迹!我们当时探测得十分密,到处都是探洞,确实没有火烧痕迹。

        2004年10月份开始,我们继续探测,土台子开始北到渭河11公里,西到丰河6公里,东到皂河2公里,南到汉武帝修的通天池,我在135平方公里的范围里头找阿房宫的建筑,我觉得这样才能万无一失。这个范围里有一个地方现在还立着牌子,叫阿房宫烽火台,烽火台是长城上点火报警的,宫里用得着烽火台吗?这碑子立的就有问题。我从南到北拉一条大探沟,弄清楚土台子的结构,是不是烽火台,当时的地基往上打,建筑物是在高台之上,现在是向下挖地基,南北73.5公里,东西48.7公里,台子往下有3.6米深,台子上面是建筑物,低下一圈有好多柱础石,中间一圈又有好多柱础石,根据这些,我们判定这个不是烽火台,这个是高台宫殿建筑。这个建筑物到现在还存在着,高4.1米。通过我们的挖掘,发现瓦片、筒瓦、板瓦都是战国时候的,什么意思?就是在秦始皇统一以前建的,是皇家公园里的宫殿建筑,所以跟阿房宫没有任何关系,根本不是阿房宫烽火台,而是战国时期皇家公园上林苑里面的一个宫殿建筑。

阿房宫上天台遗址不是阿房宫建筑

        这个前殿遗址,夯土台子东500米,叫上天台。这个台子到底什么性质的?现在立着阿房宫上天台遗址的碑子,碑的后面是我们挖的一条探沟,上去之后发现只有一块柱础石没有被动过,我们就在那挖掘,挖掘之后,发现了战国时候的瓦片,我们就断定,这个台子不是阿房宫时候修的,而是战国时候修的,与阿房宫没有关系。

        阿房宫上天台北部我们又发现了一部分宫殿建筑,这个遗址战国的瓦片多,应该是战国时代建的,也被火烧过,又发现了汉代的万两钱、汉代的管道,应该属于秦汉上林苑建筑。所谓的阿房宫上天台遗址不是阿房宫建筑,它建筑的时代是战国时代,比秦始皇建阿房宫要早,也沿用到了汉代。

        这个遗址从瓦片看都是战国的,跟阿房宫无关。

阿房宫没有建成

        整个来说,除了前殿遗址以外,在这个135平方公里里,我们找出10多处战国上林苑建筑、汉代上林苑建筑,还有秦汉上林苑建筑,都没有发现和阿房宫前殿一样的秦代建筑,也就是说,当时秦始皇所建的只有阿房宫前殿建筑,周围都没阿房宫建筑,前殿就应该是后来人们所看到的和所认为的阿房宫遗址。当时司马迁说,“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但南宋程大昌在《雍录》里面说,“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乃其立模,期使及此。那都是图纸上设计,建成后是那样。但我们近现代的史学家,没有见到程大昌说的这句话,所以,历史教材里面都是根据杜牧写的诗说的。

        就是说,阿房宫遗址就只有阿房宫前殿了,阿房宫没有建成。

        此外,《水经注?河水》一篇记载:“池水北经镐京东,秦阿房宫西。”“池水”指西周已有的“彪池”。其位于现在的沣镐村西、王寺村西南约1公里余,正好从阿房宫前殿遗址的西面流过去的。因此,这个前殿就是秦始皇建的阿房宫遗址,另外好多古文献说阿房宫也就阿城,前殿就是阿城,在长安县西20里,西北东三面有墙,南面无墙,跟我们考古发现是一致的,这也证实了阿房宫前殿就是阿城。

        所以,现在看来,阿房宫就没有建成,就只有夯土台子,夯层才5到18公分,新来的工人我都带他们去台子上看看,秦始皇监工多么严,质量好,现在质量不行,监工不行,农民说当时的土都是炒熟了才建的。

项羽烧的是咸阳宫

        为什么阿房宫没建成?首先时间不行,始皇35年(公元前212年)开建,始皇37年秦始皇忽然就死了,朝廷就乱了,工人撤了,赶紧去给他修陵去了。秦二世元年又接着修阿房宫,第二年陈胜吴广起义了,第三年秦就灭亡了,所以,满打满算,只修了4年,当时生产力非常低,能建成这么大的夯土台子就不容易了。

        另外,从侧面也说明没建成,当时秦始皇的活动,秦二世的活动,刘邦项羽的活动都在咸阳宫,都没来阿房宫。还有一个侧面,秦二世建阿房宫时,陈胜吴广起义,天下大乱,丞相、大将军上书赶紧镇压暴乱,保住朝廷,秦二世很生气,我登基以来你们就没干好事,还来挡我,把他们都打入监狱了,所以从这个角度,秦二世一直在修建,但没有完成。另外,史记中写着,先建前殿阿房,司马迁写书时离当时99年,他看得见阿房宫什么样,他看见的也是没修完的阿房宫。

        所以从考古资料里看,阿房宫没有建成。

        阿房宫遗址也没有经过大火焚烧。我说没烧,但有人说烧了,说烧的垃圾平整土地的时候被拉跑了。我就找了两个证人,当时平整土地的当地农民,两个证人就说没拉走垃圾,说当时刚要拉就来人说要保护,不让拉。农民能把秦代的土拉走,为什么上面汉代、近代的土还在,中国农民比孙悟空还厉害?我考古是用事实说话,我是拿铁锨干出来的。当时项羽没有烧阿房宫,烧哪了?烧的是秦咸阳宫。上世纪70年代,我和我老伴在秦咸阳宫挖掘时,发现白墙都烧成粉红的了,木柱子都成木炭了,砖瓦都烧成黑红色了,那是项羽烧的。

        (录音整理:孙培楠)

演讲人简介:

        李毓芳:中国著名古代都城考古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阿房宫考古队队长。1943年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系。在古代都城遗址断代等方面多有建树,关于阿房宫遗址考古使她蜚声海内外。近来,又发现并挖掘秦汉时期世界上最长的古桥遗址厨城门大桥,引起世人极大关注。出版的主要著作有:《汉杜陵陵园遗址》《汉长安城未央宫》《汉长安城桂宫》《西汉十一陵》《陵寝史话》等。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