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读报 | 院士制度改革增加“劝退”,执行是生命力所在

澎湃记者 龙毅
2014-06-12 18:34
来源:澎湃新闻
舆论场 >
字号

        6月12日,各大媒体大多报道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制度改革,增加“劝退”。这也是各方期待已久的事件。早在十八届三中全会时,就提及院士制度改革。本次两院大会也事前预报或将变革。中国工程学院院士制度改革可谓最终水到渠成。

        《人民日报》在第四版报道标题,显示了本次变革的本质《守住学术性、荣誉性的本质》。人民日报的信息透露,不止工程院,中科院的章程也进行了“大修”。

        在报道的同一版面,配发评论文章《创新,创新,追求卓越》,表示在中国科技界,没有哪一个群体像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这样贡献卓著、备感荣光。并回溯了院士制度的历史。提出目前有时院士遴选干扰、院士称号功利性的问题。文中说,这一改革得到了广大院士的热烈拥护和积极响应,有利于更好维护院士群体的荣誉和尊严。

        
        

        《光明日报》则少见地在1 、 4 、6三个不同版面上,报道了这一事件。 文中称这一改革“坚守学术,以身作则”,并在第六版详细列举了章程修订前后的变化,并配院士们的观点,院士认为增加了劝退的处分规定,有利于规范院士队伍建设。

        
        《南方都市报》用整版报道了该事。文中同样也提到,中科院新章程也拟作相同的规定。

        评价为“院士提名途径去行政化”。更为突出的是,就章程改革一事,《南方都市报》采访了多位院士,院士们的观点也不尽然相同。

        采访的院士中,普遍提及现在的院士推荐掺杂的行政意志占了相当比例。并细述,改革后取消单位推荐,由学术团体推荐,学术团体主要指科协。

        不过采访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指出,科学团体中也存在贿选等现象,该章程实施后将对科协提出更高要求。

        
        对于院士制度章程改革,《南方都市报》的报道提出了不同的观点,认为“院士退出制度,关键在执行”,此次章程修订的成效还要看具体执行。其引述中国工程院院士秦伯益的话,称两院成立以来,工程院也从未启动过退出程序,而学术道德很难画线,“真的要让某个人退出的时候,可能要看其后台有多硬”。

        对全院院士投票终选,也有院士表示不同看法。认为这一环节“多此一举”,指出不同学部的专业领域“隔行如隔山”,其他学部的院士很难了解候选院士所做的学术研究情况,大会表决看似隆重,但往往流于形式,把“不知情的人捆绑起来”。

        文中提及,2011年从环境与轻纺领域获得院士的烟草研究院副院长谢剑平曾被“劝退”, 但谢剑平不接受。

        
        《京华时报》时报同样也提到了“烟草院士”一事,此外还提及了院士推荐存在贿选的案例。被控受贿4755万余元的原铁道部运输局局长、副总工张曙光,在法庭上供称曾花2300万元打通关系欲参评院士。

        《新京报》则采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王梦恕就表示“一直以来很多人找关系来打电话求推荐”。

        
        此外,《重庆晨报》还报道了目前院士们到底享受什么样的待遇。报道中称院士有富的,也有穷的。其中铁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1995年当选院士,当时每月的“院士津贴”是200元,几年后上调至每月1000元。迄今为止,作为副总工程师,他的月薪不到两万元。农业领域的一位院士,妻子早已去世,孩子又常年看病,家里十分寒酸。这位院士请记者,不要报道其生活情况,因“否则让年轻人一看,院士都这么穷困,更不愿意学农业了。”
        
        文中引述中科院院士袁亚湘的感慨:“这些科学家多淳朴!”院士里面肯定有不合格分子,但是任何一个群体都会有害群之马,现在需要警惕,不要把院士群体妖魔化。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