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手机电影”行业乱象扫描:点播1亿次才能回本

澎湃记者 陶宁宁 闫鹏飞
2014-06-19 10:34
来源:澎湃新闻
财经上下游 >
字号

绝大多数视频网站给出的分成往往是“1000次有效点播可分几元钱”,如此一来,即便是一部制作成本不高的新媒体影视作品,要通过分成收回成本,有效点播次数也需要达到上亿。

      新媒体影视正堂而皇之地“入侵”影视业。

        6月19日,全球唯一手机电影节——上海国际电影节手机电影节将落下帷幕。根据这一电影节上传出的消息,上海两家影院拟首次尝试放映原本只能通过网络渠道发行的互联网电影、手机电影。

        有业内人士称,2014年或是新媒体影视业的破冰之年。对整个行业而言,当务之急是,解决盈利模式单一、内容参差不齐、行业监管滞后等问题。

“每天2部微电影上映”

        微电影、自制剧……这些近年来频繁曝光的新名词,便属于被统称为“手机电影”的新媒体影视。

        与传统院线电影相比,“手机电影”的优势在于,投入少,且不用经过复杂的审批流程。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文创办)一名工作人员介绍,少则50万元,便能制作一部与院线电影同样长度的手机电影,其制作周期也远短于传统电影,2个月便能完成一部作品。因为不用经过复杂的审核程序,这部作品直接就能在互联网上投放。

        2011年,是“手机电影”产业的一个分水岭。在此之前,“手机电影”处于“原始状态”,以简单合成视频为主;而2011年之后,尤其是去年,“手机电影”井喷。根据上海市文创办在本届手机电影节上发布的数据,不完全统计,截至去年12月中旬,网络播放平台上共上映微电影9000片次,平均每个视频网站上映800部;每月上映67部;每天上映2部。

        除了微电影,45分钟以上的长篇“手机电影”开始崭露头角。与此同时,美剧《纸牌屋》的走红,也为中国新媒体影视行业添了把火,无论是大型的视频网站,如搜狐视频、爱奇艺、乐视网,还是中小型的制作公司,都纷纷启动了对自制剧的探索。

营利模式单一“隐患”

        “手机电影”等新媒体影视的红火,只是硬币的一面。硬币的另一面是,盈利模式局限所导致的营收难题,这是多数从业者面临的主要问题。

        参加本届手机电影节的V电影网首席执行长(CEO)尹兴良向澎湃记者介绍了当下“手机电影”最主要的两种盈利方式:广告商定制或投资,视频网站点播分成。“据我所知,许多新媒体影视作品约有80%的营收借助广告,剩下的20%则往往通过与视频网站点播分成。”

        尹兴良说,这两种最主要的收益来源造成的困境是,作品诞生之初便可能存在一些不良“基因”。“广告商定制和投资容易让一部作品显得更‘广告’,作品本身质量当然也会因其商业化大打折扣。”

        点播分成存在的“隐患”同样不小。尹兴良透露,绝大多数视频网站给出的分成往往是“1000次有效点播可分几元钱”,如此一来,即便是一部制作成本不高的新媒体影视作品,要通过点播分成收回成本,有效点播次数也需要达到上亿。于是,为了博取点播率,制作方难免会“不择手段”。

        最便捷的做法便是让作品与情色扯上关系,在灰色地带“走钢丝”。即便是一些内容上有可圈可点之处的作品,都不惜冠以一个颇为暧昧的片名,并配上乍一看足以刺激眼球的宣传画面和简介,搏出位。

行业监管滞后

        面对行业乱象,监管滞后。

        从历次广电总局的排查来看,往往都是违规影片上映在先,广电总局审查在后,监管威信始终难以确立,造成“按下葫芦又起瓢”的现状。

        今年3月,广电总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剧、微电影等网络视听节目管理的通知》,就网络剧、微电影等网络视听节目的内容审核、播出机构准入管理,提出一系列新要求。该通知同时单列一章,“强化退出机制”。业内人士据此预测,今年相关部门的监管升级,相关行业规范和制度也可能出台。

        对开始有所改观的监管机制,新媒体影视从业者们的反应则是喜忧参半。尹兴良告诉澎湃记者,监管日益严格,使得原本通过打情色“擦边球”谋取点播率的制作方式失去了生存空间,对于部分刚刚起步的新媒体影视企业来说,通过极端方式搏出位的可能性变得极小。“但从整个行业大势来看,合理的监管和系统的行业规范制度,才是真正有利的。”

        零敲碎打式的监管,仍有不小的改进空间。

新媒体影视“并非颠覆院线”

        网络文学从兴起至兴盛用了大约15年时间,业内人士预测,新媒体影视行业的兴起速度或许要快得多。

        “或许在5年之内,我们就能看到新媒体影视对于传统影视业造成的革命性变化。”艾瑞咨询CEO张毅称,在这场变革中,新媒体影视究竟会演变成何种形态,将有无数种可能。

        “从技术层面上讲,随着4G时代的到来,新媒体影视将在移动端迎来新机遇。”张毅说,新媒体影视与商业、网络游戏、社交等领域的合作已成必然。

        这一“融合”趋势下,内容变革之声四起。在尹兴良看来,国外影视创作中边播放边根据观众反应调整剧本的创作模式,目前只有在国内新媒体影视创作中方可实现。

        目前来看,传统影视只能望洋兴叹,其将何去何从?尹兴良的说法是,“大多数新媒体电影制作人的终极目标依然是,自己的作品能够进影院。”

        互联网电影集团媒介中心副总监付冰洁也给出了同样的答案。

        她告诉澎湃记者,互联网电影集团最近出品的新媒体电影作品——《女人公敌》已获“龙标”,这意味着该作品具备了进入影院公开放映的资格。而其最近出品的《后备空姐》也正在申请“龙标”,在审核通过之后,该片将尝试进入院线播放。

        按付冰洁的说法,从2011年11月发行作品《青春期II》开始,互联网电影集团便一直坚持用户付费观看,其也是第一家在新媒体影视作品中尝试用户付费的企业。“观看影片定价仅有5元,但公司近期推出的新作品中,用户付费取得的收益,已经基本和广告收益持平。”

        除了用户付费,与其他产业的跨界合作,是新媒体影视的另一动向。影视剧周边产品的销售,旗下签约艺人的商业活动报酬……凡此种种,正在逐步成为新媒体影视的新盈利增长点。“我们已经推出了与影视作品相关的游戏,片中出现过的部分商品也开始尝试销售。”付冰洁说。

普陀打造两个孵化平台

        新媒体电影有意进入影院,影院也在向新媒体电影伸出橄榄枝。近年,各地已开始尝试把微电影作品引入传统影院展示。不过,这种展示都是短期且不固定的,尚没有一家影院愿意为新媒体电影作品提供固定的展示平台。

        上海准备第一个吃螃蟹。上海市普陀区文化局副局长郑葵透露,上海唯一一个常年坚持户外播放电影的沪西电影院目前已完成影院改造,拿出一个放映厅,专门打造成“手机电影”小剧场。该小剧场预计于今年下半年正式对外运营,本届手机电影节中的25部作品将首批放映。此外,沪西电影院还将尝试在户外电影播放前,首先播放一部长度控制在10分钟以下的“手机电影”。普陀区另一家电影院曹杨影院也有意尝试播放新媒体电影作品。

        “普陀区还决定拿出近亿元孵化资金,推动以新媒体数字内容为主的文化创意产业。”郑葵说,在推动新媒体数字内容方面,普陀区有意引进孵化中心,改变过去引进单个企业的做法。“我们已确立与微软共同打造微软游戏开发平台,通过引入该平台,每年可以引进数十家与之相关的企业。不仅仅微软游戏中心,Unity——一个覆盖全球的新媒体手机应用开发联盟平台,也已与普陀签署协议,Unity亚洲总部将落户普陀。”

        郑葵预测,两个孵化平台能为普陀每年引进60家企业。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