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人民日报敲打“官员懒政”第二轮:个别人不贪不占也不实干

澎湃见习记者 林周灵 澎湃记者 张婧艳
2014-06-25 11:33
来源:澎湃新闻
舆论场 >
字号

        庸政懒政之害,不亚于贪污腐败。

        6月25日,《人民日报》刊登《不贪不占,岂能也不干》一文,批评官员懒政行为。

        文章指出,当前转作风工作取得一定成绩时,个别干部也出现了“不贪不占,也不实干”的现象。主要表现有:觉得“当官没劲了”,抱着“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的心态,以差旅费报销太严为由,该出差的不出了,离开宴席吃喝不知如何开展工作等。对这些现象,群众反映强烈。

        文章批评这些不良行为,指出“身为干部,就是要廉字打底、干字当头”。文章指出,评价一个干部,不仅要“不贪不占”,更要看其是否能干事,在其位谋其政。文章以一寓言为喻,指出懒政官员如同“政坛摆设”,状若“公堂木偶”。懒政危害不仅致个人蹉跎岁月,更是“把职责挂了空挡、让承诺放了空炮”,到头来“伤了民心”,。

        究其“懒政”原因,实因“私心太重、杂念太多”。文章诘问,若无利可贪则不为,若要求严了则不做,如何对得起一方百姓?因此,干部当以“无功就是过,庸碌就是错”时时自省。

        最后,文章提出,“管住吃吃喝喝的嘴,更要迈开勤政实干的腿”。文章要求,干部既要有“昂扬向上的进取心”,又要保持“干事创业的精气神”,这才是正确作风。

        6月初,《人民日报》曾持续发力,推出“转作风干部要有积极心态”系列评论4篇。从批“官不聊生”心态错误,到指“暂避风头”不可取,再称“消极怠工”要不得,最后论“另搞一套”行不通,党媒一再揭露问题干部。

        6月4日,《人民日报》刊登该系列评论首篇《“官不聊生”错在哪》。文章指出,党员干部出现“官不聊生”的慨叹是因为之前“为官太易”。

        文章指出,部分党员干部把请客送礼视为官场“常态”。但随着反腐力度的不断加深,随着民主政治的不断推进,这些感叹“官不聊生”的干部日子将愈发难过。“心正心灵,则业勤业精”,文章引用习近平的讲话告诫领导干部:为官发财,应当两道。

        随后,《人民日报》又推出该系列评论第二篇《“暂避风头”不可取》。文章称,转作风不是一涌而过的“浪头”而是持之以恒的“常态”。

        文章指出,部分党员干部认为转作风只是“一时风头”,这种错误心态有主客观原因。客观上,之前“一阵风、一阵雨”的整改情况让他们抱有侥幸心理。主观上,部分党员干部不想改变久积的陋习。评论指出,整改已成“新常态”,劝诫怀有错误观念的党员干部尽早转变作风。

        6月10日,第三篇系列评论“出炉”。文章以《“消极怠工”要不得》为题,批评那些不作为的党员干部。

        一个官员在阎王面前自称生时所到之处只饮一杯清水,以“虽无功,但总无过”自辩。阎王斥道:如果不贪就是好官,那在公堂中设一木偶,连水都不用喝,岂不更好?“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文章以《阅微草堂笔记》中一则寓言故事告诫党员干部要敢担当、能作事。

        本系列最后评论则批干部转作风不要“另搞一套”。评论《“另搞一套”行不通》称,应坚决纠正转作风中的“打擦边球”现象,果断处治“另搞一套”的行为,才能传递转作风的压力。

        评论告诫各级干部应当转变心态,“多些大情怀、大担当,少些小算盘、小机巧,行大道、守公心”。作为“转作风干部要有积极心态”的收官之作,评论总结转作风是一场自我的革命。

        诚如文章所说,当下反腐、整改已是“动真格”。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