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65年首次!国台办主任抵台湾,深入基层或助对台政策更务实

澎湃见习记者 付珊
2014-06-25 22:00
来源:澎湃新闻
港台来信 >
字号

2014年6月25日,国台办主任张志军(左)25日抵达桃园,与台湾陆委会主委王郁琦会面。


        6月25日,张志军如期抵达台湾,成为65年来首位赴台访问的国台办主任。同时,张志军此行也是在台湾方面陆委会主委王郁琦访陆之后的应邀回访。

        国台办和陆委会这“一来二去”,表明两岸已建立起常态化联系和沟通的机制。用张志军的话来说,“这也是前所未有的”。

        本文试图从张、王二人的两次会面出发,选取二人言辞表述、访问行程以及媒体报道等角度,解读张志军这一创记录之举。

两人会面:真的“很难想象”

        今年2月,王郁琦在访问大陆前曾表示,作为首位赴大陆访问的陆委会主委,他感到任重而道远。

        6月25日,当抵达台湾时,张志军表示自己很高兴能够如愿以偿,再次与王郁琦见面。

        分析张、王二人的讲话,可以发现在表述上的一个共同之处:都用“难以想象”表达自己的心情。

        在6月25日正式会面的开场致辞上,张志军说:“很高兴今天终于如愿以偿,如约而至。我能作为第一位来台的国台办主任,和郁琦主委在半年内完成双方两岸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的互访,并建立两个部门之间常态化的联系沟通机制,这在以前的确是很难想象的。”

        回顾王郁琦2月11日来访南京时的讲话,他曾说:“在今天开会以前,真的是很难想象,两岸关系可以走到这个地步。”

        去年10月从峇里岛回来之后,王郁琦问了陆委会好几位非常资深的同仁,“有没有办法想象,居然有一天,国台办主任和陆委会主委可以握手交谈,并且互称职衔。”他的同仁则回答说,“这在以前是没有办法想象的事情。”

        国台办主任张志军一开始就称王郁琦为“郁琦主委”,陆委会主委王郁琦也称张志军为“张主任”。

        不过,2014年6月25日,这个让人难以想象的事情,终于在这一天发生。如张志军慨叹:“我这次从北京到台湾,飞行一共用时不到3个小时,但是迈出这一步足足用了65年。”

        在2月的会面时,张志军也回顾了多年来两岸关系的发展历程:“两岸关系几十年一路走来,风风雨雨,跌宕起伏,在曲折中不断前行。从早期激烈的军事冲突和政治对峙,逐步走向缓和,打破相互隔绝的坚冰,开始接触交往。后又屡经紧张动荡,最终于2008年5月实现历史性转折,开辟了和平发展的道路。”

        6月25日二次会晤时,张志军再次“老话重提”,感慨道:“1949年以来,海峡两岸曾经战火纷飞、尖锐对峙、相互隔绝,紧张动荡的局面直到2008年才有了根本性的转变。”

        这些转变都是基于双方坚持“九二共识”这一基础。当然,这一基础是两岸双方在任何正式会晤上表态的基本内容。

        6月25日,张志军说,两岸双方在坚持“九二共识”的政治基础上,开辟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历史新局。

        在2月的会面上,张志军也强调了这一两岸沟通的基础: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

        张志军的这些强调都得到了王郁琦的肯定与认同。

        然而,与二月的会面比起来,这次的会晤在“具有重要意义”之外,含义更加丰富。

        王郁琦在6月25日的会议前致辞指出,过去4个月两岸事务发生不少事情,台湾民众对政策看法不尽相同,但已经达到共识,张志军此行可以亲身体验台湾多元有活力社会。

        其实,在2月18日,王郁琦返台后不久就在接受电台专访时表示,原则上张志军会在上半年回访。因为台湾3、4月的反服贸运动等因素的影响,上半年只剩没几天了,张志军的台湾之旅才得以成行。

        从张志军6月25日“张王会”上说的话,可以感受到这其中的波澜:“两岸关系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两岸关系向前迈进,必然会触及一些深层次的问题,遇到这样或那样的一些问题,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两人行程:基层之旅VS学术之行

        张志军抵达台湾桃园机场后,一下飞机,就亲切地用闽南话问候”大家好“。而根据台湾媒体报道,张志军在去台湾之前,特意学习了一些闽南话。

        作为第一位赴台访问的国台办主任,张志军在媒体面前强调“我的心是真诚的”。他的真诚可以从其在台北的行程中看出来。

        在会见台湾政治人物之外,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还要去基层看看。

        汐止厚德里活动中心、土城顶埔公共托老中心、杉林区木瓜果园、雾峰林家、彰化鹿港天后宫等等……这些是媒体披露的张志军在台湾的这4天3夜里将去的地方。其中,有老人院,有果园,有望族宅院,还有台湾妈祖庙。

        根据台湾媒体报道,26日,张志军还前往新北市乌来与台湾少数民族泰雅人交流,届时或将品尝“的么面”、香蕉糯米糕、山猪肉等泰雅族美食。

        除此之外,维格饼家五股总公司和佛光山与义守大学是张志军访问的唯一公司和大学。

        因此可以看出,了解民风,走览名迹,这成为张志军访台政治之外的又一主题。

        与张志军相比,王郁琦2月的南京之旅也是4天3夜,但内容却更加学术,更加严肃。

        王郁琦在拜谒中山陵之后,就前往南京大学商学院发表了一次演讲。面对南大的莘莘学子,王郁琦演讲的主题围绕青年一代如何思索、研究两岸关系,如何寻找破局之道。

        13日,王郁琦转赴上海,与上海社科院的智库学者进行交流与座谈,参观上海文广集团。隔天又来到上海华东台商子弟学校进行了访问。

        相比二人的行程,可以发现,张志军的访问淡化了学术色彩,更加关注台湾本地的民生情况。

        王郁琦也肯定了张志军此行的目的。在致辞中,王郁琦说:“在与台湾民众的沟通、交流的过程中,我相信张主任会开始逐渐认识到台湾人民的生活方式与珍惜的价值。”

        比较张志军、王郁琦两人的行程,另一个明显的差别在于是否会见政治人物。

        不同于王郁琦拜访南京及上海时未见其他官员,张志军将在台湾会见三市市长——新北市长朱立伦、台中市长胡志强,还有绿营大佬、高雄市长陈菊。用港媒的话来说,张志军与绿营领导人见面,无疑将是两岸交流以来最具“历史性的一刻”。

两次解读:重要性不亚于“汪辜会谈”

        作为大陆处理两岸关系层级最高政府部门的负责人,张志军65年来首次访台,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大意义不言而喻。

        台湾媒体用21年前的“汪辜会谈”来与这两次会晤做比较。

        6月25日,台湾《中国时报》援引大陆全国台企联会长郭山辉观点,认为认为张志军此行意义,不亚于1993年两岸在新加坡的首次“辜汪会谈”。

        在郭山辉看来,台湾反两岸服务贸易协议学生活动促成张志军更想听台湾多元声音,这也显示大陆对台工作更细腻。

        4个月前,《旺报》在评论张王首次会晤时认为,从政治及历史意义而言,“张王会谈”已超乎“汪辜会谈”。

        文章写道,21年前,汪、辜二老在新加坡隔着会议桌执手一握,形同跨越了台湾海峡地理上的阻隔;21年后,两岸在汪辜会谈基础上持续推进,如今台湾陆委会主委王郁琦在11日正式跨过海峡登陆,并开启两岸官方对话序幕。

        王郁琦来大陆访问时,台湾媒体认为,这次会面时历史性的一步,意味着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已经进入深化、巩固及机制化的阶段。

        2月12日,《中国时报》、《联合报》等媒体都以“张王会”为头版头条,用多个版面进行了报道。

        台湾《联合报》 “民意论坛”版还刊登了淡江大学教授王高成撰写的文章。文章说,“王张会”对两岸关系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代表两岸关系的实质提升,两岸主管两岸事务的主管可以直接会面,并商谈两岸事务,这也是马英九自2008年以来推动两岸关系改善的良性结果。随着会面机制的常态化,未来两岸许多议题将更为容易协商解决。

        当天,香港各大报章也均在重要版面以显著位置刊发相关消息并配发社评,认为“张王会”是“一次历史性的握手”,是双方两岸事务主管部门建立常态化联系沟通机制的开端,写下了两岸关系新篇章。

        而这一次,在各大媒体报道之前,台湾就已有多份民调显示,岛内民意赞成张志军访台。

        早在今年3月,台湾竞争力论坛公布的民意调查显示,63.7%的民众赞成邀请张志军访台。 而在张志军访台前夕,台湾《中国时报》最新民调显示,51%的受访者认为来者是客,应该待之以礼。

        不仅如此,台湾媒体也纷纷前瞻、评论张志军此行的意义。

        《中国时报》6月24日刊登社论指出,既然张主任此行是要表达善意与诚意,理性又务实,双方都有成长与学习的空间。

        《联合报》同日报道称,国台办主任首次来台湾,是两岸关系发展头一遭,政治意义重大。

        台湾《经济日报》在这一天刊登德台商专访写道,张志军这次前往台湾之前就公布所有行程内容,非常公开透明,让台商更对两岸交流抱持乐观心态。

        台湾《旺报》日前的文章指出,张志军以行动说明,两岸仍有迎难而上的精神,巩固两岸互动稳定架构,确立两岸关系不可逆转的态势。

        用郭山辉的话说,民进党中央到县市首长表达肯定态度即已显示,首位国台办主任到访,突破了两岸“政治深水区”。

        他说,张志军遍访大陆台商协会,但从未到过台商故乡——台湾。这次能深入台湾民间基层,对大陆未来实行更务实对台政策将有帮助。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