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中企全球务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乌克兰“购地”

澎湃记者 欧昌梅
2014-06-30 19:09
来源:澎湃新闻
财经上下游 >
字号

在中国国内,上至大型央企,下到地方上市的农牧公司,都开始加速“抢食”海外农业资源。

        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对海外农业领域的开发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自从去年中国私营企业双汇国际(现为万洲国际)收购了美国最大猪肉生产商史密斯菲尔德后,在中国国内,上至大型央企,下到地方上市的农牧公司,都开始加速“抢食”海外农业资源。

        今年,中粮集团在两个月不到的时间内,前后收购了荷兰农产品及大宗商品贸易集团Nidera,以及来宝集团旗下来宝农业51%的股权。

        近日,湖南的上市公司大康牧业也宣布,拟非公开发行募集25亿元人民币,用于收购控股股东鹏欣集团新设的香港公司的股权,从而间接取得新西兰北岛牧场,以及洛岑牧场的使用权。

        借这笔交易,大康牧业获得合计约22000公顷的新西兰牧场,并受托管理的4000公顷海岛牧场,成为新西兰第三大的牧场所有者和经营者。

        尤为引人瞩目的是,中国主权财富基金也宣布将加入海外农业投资这一浪潮中。

        中投董事长丁学东近日特意为此在英国金融时报上的撰文,其表示,中投将特别关注过去被大型机构投资者忽视的农业领域,如灌溉、土地改造和动物饲料生产。

        回头看看万洲国际对史密斯菲尔德的收购,它花了70多亿美元买下的不仅是生产猪肉的“工厂”,还有美国的土地。万洲国际的招股书显示,在收购史密斯菲尔德之后,其在美国拥有的土地及房产达到90多万平方米(90公顷);在美国、波兰和罗马尼亚的土地及房产达到6亿平方米(6万公顷)。

        不仅是中国,土地资源稀缺的国家也纷纷瞄准海外农业资源。

        有数据显示,日本海外农田面积3倍于国内,韩国在海外经营的农田面积近200万公顷,超过其国内农田面积。海湾国家近年来在非洲、东南亚、中亚和欧洲多个国家达成磋商租地、购地协议。印度还专门修改法律,支持海外农业。

        不过,涉及农地的收购向来受到审查机构的“特别”关注,一些国家已经对涉及农地的投资多加限制。

        以万洲国际的收购案为例,因涉及国外投资者购买美国农地的问题,美国海外投资委员会在审查时尤为慎重。而在收购期间,就有美国农场主表达了担忧,甚至是反对。

        这并非个案。巴西便宜且肥沃的土地资源一直受到各国投资者的追捧,这使得巴西政府不得不宣布,有限制性地接受外国投资者投资该国农业及土地资源。阿根廷也曾宣布,拟推动制定相关法规,限制外国投资者购买阿根廷土地。

        上述限制的一个结果是,重粮集团25亿元人民币在巴西建设大豆生产基地的投资,就因涉及买地而进程滞缓。

        此外,去年9月,有媒体报道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与乌克兰农业公司KSG Agro签署协议,后者将向中国提供10万公顷农田,并称最终购买数量将增加至300万公顷。

        而随后,KSG Agro公司总裁谢尔盖·卡西亚诺夫在接受塔斯社采访时说,双方只是合作经营,不涉及农田出售或转租。

        由此可见,海外农地买卖敏感。

        但对农业资源日益稀缺的中国企业而言,明知不可为,仍不得不为之。有统计数据显示,2004-2011年,中国农林牧副渔对外直接投资的存量从8.34亿美元增长到34.17亿美元,增长3.1倍,年均增长22.3%。

        从区域分布看,中国农业“走出去”已遍及全球五大洲。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有近300多家企业在全球46个国家或地区开展农业合作,从业人员6万余人;总体看,集中分布在东南亚、俄罗斯、南美洲以及非洲。

        上述数据来自一位农业部专家的报告,他近期参与了一项关于中国企业对外农业投资的调研。这项调研涵盖了广西、黑龙江、山东和浙江等已经在海外有农业投资,或正在洽谈海外农业投资的企业。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