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抓住“五一”的尾巴,解锁甘肃美丽乡村游

2021-05-05 17:5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

点击图片,一起“云游”甘肃!

五一小长假,甘肃旅游持续热度不减。其中,绿色健康的乡村旅游受到了人们的青睐。在乡野间享受田园自然,打卡网红乡村,成为越来越多游客的首选。

小桥流水近人家,白墙青瓦衬红檐,一座座新农村民居,错落有致地坐落在青山绿水间,居民、游客你来我往,拍照、购物、吃农家饭,游客亲身体验了人在画中游、情随景中生……如今,甘南尕秀村、永靖黄河三湾、兰州黄河古镇、白银龙湾村、康县花桥村等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已成为人们向往的康养休闲度假胜地。

从陇东黄土高原到陇南秀美山川,从陇中腹地到雪域草原,从祁连秘境到戈壁绿洲......自古以来,甘肃就地处农耕和游牧两种文化的交汇地,甘肃乡村游的主色调正是名副其实的青青田园色、悠扬牧歌调。

美丽藏寨——尕秀村

在甘南州国道213线上欣赏着周边广阔无垠的草原,当车驶入碌曲县23公里处(尕海镇)时,你就来到了尕秀村。

在这个以藏民为主的高原纯牧业村庄里,一排排鳞次栉比的藏族特色房舍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利用周边丰富的旅游资源及深厚的民族文化,这个原先藏民的定居点,如今成为了一处“宜游宜业宜居”的生态旅游村庄。

曾经居无定所、栉风沐雨、颠沛流离的游牧生活一去不复返,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拔地而起的藏家民居、一座座独具特色的藏式门楼、一条条通畅整洁的水泥村道、一处处错落有致的休闲广场。有的风景,在人生中只是一刹那,便惊艳了你的目光,让你一生难忘。尕秀,绝对是你路过不能错过的乡愁!

雪山,草地,森林,石林和河流,在这里静静地讲述着自己的故事;塞东克尔古城堡遗址、独特的游牧文化和浓厚的藏传佛教文化在这里孕育出了最淳朴的藏民,他们用真挚的眼神诉说着“这里很好”。

永靖黄河三湾

黄河第二次从临夏进入甘肃。一路奔腾东流的黄河,从层峦叠嶂的大峡谷中奔涌,呼啸而下,在永靖县刘家峡水面激增至数倍,黄河一改奔腾雄浑的模样,变得清澈、和缓,高峡出平湖,黄河在这里滋养着两岸的黄土高原。

当地发展起了乡村旅游,建立了农家乐。位于永靖县三塬镇东风村的黄河三湾滨湖休闲度假区,这里有碧波荡漾的炳灵湖,有宁静幽美的田园风光,有放飞激情的滑翔基地,是五一假期休闲旅游的理想之地。

一望无际的湖面上白云悠悠,天空湛蓝,远山朦胧、湖岸蜿蜒。在这里可以荡舟其中,会使人有一种灵魂被濯洗、被净化的感觉……累了,可以在这里品尝新鲜的黄河鲤鱼和地道的农家美食,亲手打打地锅锅,找寻记忆的味道;或约三五好友,夜营其中感受无限童趣。

河口古镇

“街呈十字店重重,昔日繁华尚有容。水陆码头衰去后,商家后代尽从农。”柳祥麟的一首《古堡商街》,写的是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河口村的变迁。

西出兰州,沿黄河上行40公里,就是河口村。“河口”者,庄浪河汇入黄河之口岸。千百年前,作为水陆咽喉之地,村子变成“丝绸之路”上的物资集散中心,商贾云集,繁华无比。抗战期间,这里设过兰州海关。

村子南边就是黄河。黄河在这里竟然那么清澈、宁静。远处青塔在水面上影影绰绰;不时有三两只水鸟掠过打碎镜面,然而片刻便又新如琉璃。

漫步河口,每一步都踩着一个故事。随意推开一扇厚重的大门,房梁上的木雕花鸟,古朴精致的门饰,偌大的花格窗户,考究的用料、精美的雕刻,依然让人过目难忘。村里人指点着说,这里以前是码头仓库,这是河口海关,这是磨坊、酒坊、烟坊,这是义学……院内的梁柱上刻着形态丰富的各式图案,每个图案都有含义。比如老鼠吃葡萄寓意多子多孙,莲花象征着纯洁,松柏表示长寿等。

龙湾村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可在甘肃省景泰县中泉乡一带,滚滚东流的黄河却拐了个大弯,出现了由东向西“倒流”的奇景。这里孕育了一个国家地质公园——黄河石林,和一个美丽村庄——龙湾村。

几百万年间的地壳运动和水蚀风蚀,在此造就了黄河石林。这是一片以黄色砂砾岩为主构成的石林群,总占地约10平方公里。石柱石笋均高百米,最高可达200多米。

龙湾村就依石林而建,大约从汉代开始变得繁华起来。“倒流”的黄河在这里呈现出一个S形,远观就像一条蜿蜒的巨龙,因此当地便有了“老龙湾”的叫法。到了清代,为了躲避土匪和兵祸,龙湾村整体迁至黄河南岸,背山面水,延续至今。

从龙湾村到黄河石林,最有特色的交通方式就是乘坐羊皮筏子在黄河上漂流。在龙湾村,至今还保留着制作羊皮筏子的工艺。宰羊、剥皮是这门手艺的核心技术。把羊皮脱毛后,灌入盐、清油和水,将四肢和头尾扎紧,再往里面吹气形成气囊。用木头把十来个羊皮气囊组合在一起,一个羊皮筏子就制作好了。筏子客罗崇瑞每天用羊皮筏子载游客往返十几次,这种西北人最原始的渡河工具,如今成为旅游者的首选游乐项目。据村里人介绍,在古代有一种用几百张羊皮制作的大筏子,比现在的黄河渡轮还要大。

从日出到日落,当地村民组成的筏子队载着游人,从湍急的黄河上顺流直下,羊皮筏子上传来阵阵歌声;西侧石林奇峰下的险道上,10余辆系着铜铃的驴车叮咚作响。风声、水声、歌声、铜铃声,交织成一首和谐的山村变奏曲。

花桥村

花桥,听到这个名字,心中就会泛起一道道涟漪,乡村旅游发展有着初见成效的地方,美景传说有着引人寻觅的地方,心中已向往很久很久。

花桥之美在于它的天然含韵,溪水清澈长流,在于它的花红柳绿,春风催翠欲滴,飞檐斜顶的建筑,只用几根线条,勾勒出千年的茶马古道文化,行走在幽静的青石巷道,仿佛走进了一幅水墨画中。

小桥流水人家,白墙、青瓦、红檐的新农村民居,错落有致地坐落在青山绿水间,干净、宁静、祥和、让人亲身体验了人在画中游,情随景中生的快意,曾经的乡村泥路已被干净宽畅的水泥路取代,房前屋后,随处可见三人一堆、五人一群的老人们煮着罐罐茶,闲唠家常,顽皮可爱的孩童在新修建的农村文化大院里嬉戏,城市体育和全民健身项目,几乎全都罗列在村里的文化活动广场,这就是如今的花桥村。

说起花桥村,不能不提的就是,2008年6月和2013年元月,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怀着对灾区人民的关怀来到这里慰问了花桥的人民,和群众一起欢度新春佳节,群众深受感动,极大地激发了大家发家致富的热情。

漫步在花桥村,平坦的道路,静幽的索桥,整洁的院落,灾后原址上重建的花桥村错落有致,满是农家风情,美得让人陶醉,在众多的房屋中,一座座装饰靓丽的农家乐让人眼前一亮。

王坝镇

陇南康县王坝生态民俗旅游区位于甘陕交界处的王坝镇,距县城10公里,是川陕入甘的重要通道之一,景区核心面积7.5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95%,这里生态田园与美丽乡村交相辉映,被誉为“陇上田园、诗画王坝”。

2016年以来在美丽乡村建设基础上,依托生态资源和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农业观光休闲旅游产业,对基础设施和旅游设施完善升级,2019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穿过乡村文化主题馆,就能看见一座土木结构的“老家客栈”。用黄土夯起的墙壁引起许多游人的童年记忆,门前院子里绣球、凌霄、吊金钟、吊兰等各种花卉争奇斗艳,室内厅堂的书法绘画作品富有气韵。

如今的康县王坝生态民俗旅游区的影响力日益凸显,旅游市场炙手可热,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陇上田园、诗画王坝”去领略“天蓝地绿水清、村美院净家洁”的秀美画卷,去品味鱼翔浅底、倦鸟归林、落叶归根的乡愁;去寻找心中的诗与远方,去赴一场与绿水青山的约会!

文字 | 微游甘肃综合整理

原标题:《抓住“五一”的尾巴,解锁甘肃美丽乡村游》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