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中韩反对朝鲜半岛开发核武,明年开谈海域划界

澎湃讯
2014-07-03 23:13
来源:澎湃新闻
全球速报 >
字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14年7月3日在首尔与大韩民国总统朴槿进行会面。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7月3日访韩,与韩国总统朴槿惠会谈,并发表了联合声明。根据中国官方通讯社新华社发布的联合声明全文,现将主要内容摘编。

        在政治安全领域,联合声明指出,实现两国领导人互访机制化、中国主管外交的国务院负责人和韩国青瓦台国家安保室长对话渠道机制化,两国外长每年例行互访。保持两国防务和军事关系良好发展势头,双方商定于2015年启动海域划界谈判。

        在互利合作领域,双方承诺努力在年底前完成中韩自贸协议谈判。双方同意致力于建立人民币对韩元直接交易机制,在韩国首尔建立人民币清算安排,中方同意给予韩方800亿元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额度。

        在人文交流领域,双方将2015年和2016年分别确定为“中国旅游年”和“韩国旅游年”。欢迎就互免持公务(官用)护照人员签证协定案文达成一致,商定积极商谈分阶段扩大免签范围方案。

        联合声明中,双方再次确认反对半岛核武器开发的坚定立场。

        双方认为,实现半岛无核化,保持半岛和平稳定,符合六方会谈成员国的共同利益,有关各方应通过对话协商解决以上重大课题。六方会谈成员国于2005年9月19日达成的共同声明和联合国安理会有关决议应予切实履行。

        双方认为,为实现半岛无核化,有关各方应推进六方会谈进程。在这个进程中,各方应本着相互尊重的精神,加强双边和多边的沟通与协调,解决符合9•19共同声明的有关各方关心事项。

        双方认为,六方会谈成员国应凝聚共识,为重启六方会谈创造条件。双方支持六方会谈团长以多种形式进行有意义的对话,为推动半岛无核化取得实质进展作出努力。

备忘

中韩海域划界不清问题

        由于历史等原因,中韩海域划界并不十分清晰。其中,比较突出的是苏岩礁问题。

        2012年3月初,中国国家海洋局局长刘赐贵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目前国家海洋局所属海监船舶飞机巡航的范围包括苏岩礁在内的中国全部管辖海域。

        随后,韩国方面反应迅速而激烈。韩国外交通商部召见中国驻韩大使,抗议中国巡航苏岩礁的说法。就连时任韩国总统的李明博也直接冲到前台,称如果韩中两国就专属经济区达成协议,苏岩礁“将自然而然地属于韩国”。

        对此,中国外交部多次强调,苏岩礁是孤立的水下暗礁,不是领土,中韩之间就此不存在领土争议,这是中韩双方的共识。苏岩礁位于中韩专属经济区重叠海域,有关问题只能通过海域划界谈判解决。

        2013年年末,中韩两国先后将防空识别区覆盖苏岩礁。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曾指出,“防空识别区不是领空,而是一国在领空外的公共空域划设的识别和预警范围,与海空管辖权无关。韩方扩大防空识别区的做法,应符合国际法和国际惯例。” 

链接

《中韩联合声明》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大韩民国联合声明

        一、应大韩民国总统朴槿惠邀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14年7月3日至4日对韩国进行国事访问,受到韩国政府和人民的隆重热烈欢迎。访问期间,习近平主席同朴槿惠总统举行元首会谈,并分别会见了韩国国会议长郑义和、国务总理郑烘原。

        二、两国元首一致认为,自1992年建交以来,中韩两国双边关系在各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这为增进两国互惠互利、实现东北亚地区共同繁荣作出了贡献。通过2013年朴槿惠总统对中国的国事访问和2014年习近平主席对韩国的国事访问,两国正朝着实现充实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目标切实向前迈进。

        三、两国元首一致认为,根据2013年6月《中韩面向未来联合声明》描绘的两国关系发展蓝图,过去一年间,两国领导人保持密切沟通,新设各层次多种战略对话机制,构筑了前所未有的高水平战略沟通关系。双方为建立以创造和革新为动力的新经济体制而加强合作,切实巩固了两国经济合作的制度基础。双方通过活跃人文纽带项目、开展公共外交领域合作、加强教育文化交流等,使人文交流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深化和扩大。

        四、双方商定,中韩作为东北亚地区的重要近邻和伙伴,为成为实现共同发展的伙伴、致力地区和平的伙伴、携手振兴亚洲的伙伴、促进世界繁荣的伙伴,将以《中韩面向未来联合声明》和本《联合声明》为基础,推动两国关系今后朝以下方向发展:

        第一,两国政府以互信为基础,在各层级就共同关心的问题及中长期问题随时密切沟通,构建成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双方为增进朝鲜半岛和东北亚的和平与稳定加强合作。

        第二,两国通过携手创新,扩大面向未来的战略性经贸和产业合作,不断提高两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共同致力于推动东亚地区经济一体化、世界经济复苏,为地区及世界经济增长发挥引领作用。

        第三,通过双向和两国国民可直接感知的人文交流,加强两国国民间的感情纽带,构筑心灵相通的信任关系。

        第四,以两国政府和国民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为基础,进一步加强双方在各种地区、国际问题上的合作,为东北亚地区的和平稳定乃至世界的发展与共同繁荣作出贡献。

        五、为此,两国元首商定推进以下主要工作,通过本《联合声明》附件确定各领域具体工作。

        政治安全领域。实现两国领导人互访机制化、中国主管外交的国务院负责人和韩国青瓦台国家安保室长对话渠道机制化,两国外长每年例行互访,建立两国政府和民间共同参与的1.5轨对话机制,定期举办由引领两国未来的青年精英参与的“中韩青年领导者论坛”。保持两国防务和军事关系良好发展势头,不断增进相互了解与信任,为维护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作出贡献。双方商定于2015年启动海域划界谈判。

        互利合作领域。双方积极评价中韩为达成一个高水平和全面自贸协定所取得的进展,并承诺进一步努力在年底前完成谈判。认识到推动本币结算有利于两国经贸往来发展,双方同意致力于建立人民币对韩元直接交易机制,在韩国首尔建立人民币清算安排,中方同意给予韩方800亿元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额度。在减少细颗粒物等大气污染、事故及自然灾害紧急救援、核电安全、应对口蹄疫和禽流感等动物疫病等方面加强合作,以确保国民卫生与安全,继续扩大深化应对气候变化、海洋领域的合作。

        人文交流领域。双方以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大韩民国领事协定》为契机,进一步夯实两国人员往来法律基础,提升两国领事关系和合作水平。将2015年和2016年分别确定为“中国旅游年”和“韩国旅游年”。共同推进业已达成一致的2014年人文交流具体项目,加强教育和青少年领域交流合作。欢迎就互免持公务(官用)护照人员签证协定案文达成一致,商定积极商谈分阶段扩大免签范围方案。活跃地方政府间交流合作,致力于到2016年实现两国人员往来达到1000万人次的目标。双方商定支持两国有关机构开展大熊猫合作研究。双方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大韩民国政府关于合作拍摄电影的协议》。

        六、双方再次确认反对半岛核武器开发的坚定立场。

        双方一致认为,实现半岛无核化,保持半岛和平稳定,符合六方会谈成员国的共同利益,有关各方应通过对话协商解决以上重大课题。

        双方一致认为,六方会谈成员国于2005年9月19日达成的共同声明和联合国安理会有关决议应予切实履行。

        双方一致认为,为实现半岛无核化,有关各方应继续坚持不懈地推进六方会谈进程。在这个进程中,各方应本着相互尊重的精神,加强双边和多边的沟通与协调,解决符合9·19共同声明的有关各方关心事项。

        双方一致认为,六方会谈成员国应凝聚共识,为重启六方会谈创造条件。双方支持六方会谈团长以多种形式进行有意义的对话,为推动半岛无核化取得实质进展作出努力。

        七、韩方表示,希望通过半岛信任进程构建南北间互信,以推动南北关系发展,维护半岛和平。韩方强调,将致力于解决韩朝居民人道主义问题,进行民生领域基础设施建设以促进南北共同繁荣,恢复南北双方民族认同感,为实现半岛和平统一和东北亚的共同繁荣作出贡献。

        中方积极评价韩方致力于改善南北关系,并表示,支持半岛南北双方通过对话改善关系,开展和解合作,尊重朝鲜民族实现半岛和平统一的意愿,支持半岛最终实现和平统一。

        为实现本地区的和平、合作、互信、繁荣,双方同意在双多边层面加强合作,探讨次区域合作。

        八、中方重申,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韩方对此表示充分理解与尊重,将继续坚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和一个中国的立场,支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九、韩方将支持和密切配合中方举办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双方将共同努力,推动本次会议在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经济创新发展、改革与增长,加强全方位基础设施和互联互通建设等核心议题取得务实成果,为亚太地区发展作出贡献。

        十、双方一致认为,习近平主席此次对韩国的国事访问对两国关系实现新的飞跃具有里程碑意义。习近平主席感谢大韩民国政府和国民的诚挚款待,邀请朴槿惠总统在方便时候再次访华。朴槿惠总统愉快地接受了邀请。

        2014年7月3日于首尔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