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从务实合作到战略伙伴:中德合作对中欧关系的启示

宋黎磊/同济大学中东欧研究所副教授
2014-07-08 14:45
来源:澎湃新闻
外交学人 >
字号

      
“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建立十年来,双方不乏在意识形态领域产生的磕磕碰碰,但基于务实合作所产生的成效却无疑是全球区域合作一个极好的样本。

       “盛夏时节细雨濛,默嫂信步锦官城。社区中心问民情,儿童家长乐在心。挎篮买菜询价格,学做鸡丁笑呵呵。掌声雷动围观众,中德情意不言中。”这是2014年7月6日中国外交部欧洲司官方微博“中欧信使”报道默克尔访问成都时亲民活动的推文。这样轻松幽默的笔调瞬间勾勒出默克尔的平易近人的“邻家大妈”形象,也间接透露出中国政府对默克尔2005年出任德国总理以来,总体积极的对华政策的肯定。

        默克尔2014年7月6-8日的访华是她三次蝉联德国总理、在位9年以来的第七次访华,此次访华为2014年3月确立的中德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再添动力。访问将成都作为首站,表明常来中国的默克尔希望深入了解中国全貌;其次,访问成都,出席中国(四川)-德国新型城镇化论坛表明,德国与中国携手应对中国城镇化的挑战,而德国未来对华经贸合作也逐渐向中国西部地区深入。

        德国是中国在欧洲最大的贸易伙伴,同时也是重要的资金及技术来源国。中德贸易额长期稳居中欧贸易的近三分之一,相当于中国与英、法、意三国的总和。截至2013年底,中国累计批准德国企业在华投资项目8193个,德方实际投入218.4亿美元。德国也是对华提供发展援助最多的国家之一。如2008年5月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发生之后,德政府及各界累计向中国提供价值约2400万欧元的援助,并将中德发展援助项下的2000万欧元用于灾后重建,是向我提供援助最多的欧洲国家。

        在近年来中德高层会晤中,经贸始终是核心议题。在此基础上,双方领导人也不乏对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的交换意见。

        早在2004年,中德宣布在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框架内建立具有全球责任的伙伴关系,并建立两国总理年度会晤机制。习主席在7日会见默克尔时特别指出,中德互为战略伙伴,又都是大国,双方应该在世界大棋局里审视和运筹中德关系。因此在务实合作的基础上如何深化中德关系战略内涵,是未来提升与巩固全方位合作的关键。

        目前中国和德国关系发展的势头良好。究其原因,是双方能够以建设性的态度寻找互利共赢的契合点。习近平主席在3月底访问德国时提到:“我相信,当‘德国制造’和‘中国制造’真诚牵手合作,我们所制造的将不只是高质量的产品,更是两国人民的幸福和理想。”中国和德国都是出口型大国,但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不同位置。德国位居中高端,中国正在从中低端不断向上爬升。双方存在较大的互补性。默克尔访问中国主要落实中德政府已在先进制造业、职业教育培训等领域开展务实合作达成重要共识。此外,作为推动欧洲一体化,带领欧盟走出欧债危机的“火车头”,德国也需要在欧盟内部实施改革、克服债务危机问题上得到中国进一步的支持和理解。

        当下,中国经济持续增长、产业加速升级,改革进入攻坚阶段。欧盟在推进“欧洲2020”战略的过程中面临一系列结构性问题。在这一大的背景下,双方开展全方位交流学习,互通有无、加强合作,无疑有益于推动各自改革发展取得成功,也是维护中欧经贸关系发展势头的重要途径。这也展现了中国未来十年以和平、文明、增长与合作为关键词的外交思路。根据2014年4月中国发布的第二份对欧政策文件,未来十年,中欧双方将在诸多领域开展平等对话、经验交流和项目合作。对世界各国而言,接纳一个更加开放、强大的中国,以共赢的心态与中国开展合作,对促进其自身发展都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默克尔在6日访问成都市华仁社会工作发展中心时,一位小朋友问她:“你幸福吗?工作累吗?”默克尔回答,“累并快乐着”。恰如中欧携手,作为“改革之友”和“成长伴侣”,“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建立十年来,双方不乏在意识形态领域产生的磕磕碰碰,但基于务实合作所产生的成效却无疑是全球区域合作一个极好的样本,其目标指向中欧人民共同的幸福和理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