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一战百年·战前37天(14)|诗人特拉克尔的家庭悲剧

澎湃记者 徐美超
2014-07-11 09:56
来源:澎湃新闻
文化课 >
字号

        
格奥尔格·特拉克尔与妹妹格蕾特1910年在维也纳普拉特拍的剪影照。

        1914年3月,27岁的德语世界最重要的诗人之一格奥尔格·特拉克尔,在得知他挚爱的妹妹格蕾特因流产而病倒后,特拉克尔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情绪,匆匆奔赴柏林。在柏林,他住了10天,直到妹妹好转后才离开。8个月后,特拉克尔过量注射可卡因逃离了这个让他绝望的世界。特拉克尔死后3年,妹妹格蕾特因戒毒失败,在一次聚会上开枪自杀。

        格奥尔格·特拉克尔(Georg Trakl)于1887年2月3日出生在萨尔茨堡(当时属于奥匈帝国,现为奥地利萨尔茨堡州的首府)一个中产家庭。母亲玛利亚信奉天主教,在和前夫离婚后,嫁给了新教徒图彼亚斯·特拉克尔,他们育有6个孩子,特拉克尔排行第4。两种宗教的抵牾在特拉克尔身上显现:按新教受洗的他,上午去天主教小学,每周却有两个下午要接受一个新教牧师的训导。宗教的分裂成为造就特拉克尔古怪性格、奇特思维和悲剧人生的一个重要因子,此外,母亲玛利亚是重要的因素。

        母亲玛利亚热衷于收藏巴洛克家具、玻璃器皿和陶瓷,收藏越多,孩子们的空间就越被压缩,到后来,这些堆满古董的房间有不少成为了孩子们的禁区。特拉克尔的弟弟弗里茨后来回忆道:“我们依恋的是我们的法语老师和父亲。母亲总是更担心她的古董收藏。她是个冰冷寡言的女人;她照顾我们,但缺乏温暖。她觉得自己被丈夫被孩子被整个世界所误解。她只有单独留在她的收藏中才真正幸福。经常好几天闭门不出。”除了对子女漠不关心外,玛利亚还吸毒,在这一阴影下,4个孩子后来都染上了毒瘾。特拉克尔对她的感情复杂。一方面,他依恋惦念她;一方面又恨她。他曾对朋友承认:他恨不得亲手杀了她。

        弗里茨所说的法语老师是来自奥地利家庭女教师,她不仅教他们法文,还带他们去参加各种音乐戏剧演出。

左: 幼年格奥尔格·特拉克尔。右:1897年格奥尔格·特拉克尔与妹妹格蕾特的合影。

        母亲的漠不关心,让特拉克尔把对母亲的全部热情转移到了妹妹格蕾特身上。在特拉克尔的诗歌里,乱伦是个反复出现的主题,妹妹也以各种形象出现。无论在肉体还是精神上,格蕾特都深深吸引着特拉克尔。他在学校曾对一个好朋友说过,格蕾特是“最美的姑娘,最伟大的艺术家,最不寻常的女人”。然而,他也清楚,这种迷恋是无结果的,在《梦幻与迷狂》一诗中他写道,“从蓝色的镜子里,妹妹纤细的身影飘然而出,他坠入黑暗中,仿佛已经死去”,满满都是纯粹的绝望之情。

        特拉克尔10多岁时就已经开始尝试含有酒精的饮料,并吸入麻醉品,同时也开始写了最早的几首诗歌。1905年,他18岁,开始吸毒。3年后,他成了维也纳药物学的学生。之所以对这个专业感兴趣,是因为可以更容易接近和获取毒品。特拉克尔吸毒,据说目的是为了“体验迷狂的精神境界、忘记痛苦以及有意识地自我摧毁”。这种“有意识的自我摧毁”,很大程度上市来自对法国诗人波德莱尔的模仿,在当时是一种时髦的颓废,为欧洲很多青年诗人所崇尚。

        特拉克尔前往维也纳大学学习,是他第一次离开家乡。他对奥匈帝国的首都并无好感,后来妹妹格蕾特到来学习钢琴,给了他莫大的慰藉。在特拉克尔的劝导下,格蕾特也开始吸毒,不能自拔,两人往毁灭的道路上更进一步。他对此后来追悔不已,在今后的日子里长久地折磨着他的心灵。1910年6月,特拉克尔敬爱的父亲去世,妹妹也放弃学业,前往柏林,他生活中全部的支撑同时离开了他,无疑是巨大而深远的打击。在此之前,他的诗歌没有进入任何德语诗歌选本,也几乎没有获得什么认可,除了他的好友布什贝克还在不遗余力推销他的诗歌外。

        10月,他到维也纳军队医院作为药剂师服兵役,服完兵役后,特拉克尔开始在维也纳、萨尔茨堡和因斯布鲁克三地漂泊 。他先在萨尔茨堡“白天使”药房工作。没干多久就不行了,几乎精神崩溃。比如,一天早上他在等顾客时湿透了六件衬衣。不到两个月工夫,他不得不离开了药房。1912年4月,他被分配到因斯布鲁克一家军医院供职。在那的半年多,是他一生最幸运的时刻:他被带入了当地的知识分子圈中,他的才能被公认,他的诗作得以发表,最重要的是,他的精神有了庇护所。

        1912年5月,特拉克尔在因斯布鲁克结识了他最重要的导师,著名的激进刊物《燃烧者》主编路德维希·冯·费克尔。这次又是他的好友布什贝克的牵线。在安排好的会面地点马克西米连咖啡馆,特拉克尔遥遥的坐在一边,费克尔慢慢猜到他就是那个诗人,但并没有马上跟他打招呼。特拉克尔最终克服了怯懦,让侍者转递了名片。这一刻,无论对于特拉克尔的个人生活还是诗歌创作都是至关重要。费克尔和他弟弟的家成了特拉克尔精神的避难所,他在那儿感到温暖和安心。他在给费克的信中写道:“我越来越深地感到《燃烧者》对我意味着什么:一个高尚圈子里的家与避难所。在摧毁我或成全我难以言状 的情绪的折磨下,在对以往极端绝望以及面向坎坷未来之际,我所感深于言传, 是你的慷慨与仁慈带来的幸运,是你的友谊带来的深厚理解。”在特拉克尔最后两年半的余生中,费克尔扮演了父亲和精神导师的双重角色。在费克尔的支持下,特拉克尔首次在《燃烧者》上发表了《热风中的前城》,以后他的绝大多数作品也发表在该刊。

        然而,黑暗的涟漪仍在慢慢扩大,费克尔最终也无法拯救这个诗歌的天才。1913年1月,特拉克尔完成了最长的诗作《赫利安》(Helian),和里尔克的《杜伊诺哀歌》几乎同时问世。在完成《赫利安》一个月后,他在给另一个朋友的信中写道:“我在家中的这些日子很艰难,在这些充满阳光而冷得难以言状的房间,我处于兴奋与无意识状态之间。蜕变的怪异抽搐,肉体上几乎难以忍受;黑暗的视觉快要死去;狂喜如岩石般团结;而悲哀之梦进一步延伸。”

格奥尔格·特拉克尔与1912年后的格蕾特

        1913的8月,是一战前最后一个平静的夏天。特拉克尔和费克尔等人一起去威尼斯度了两周假。这是他唯一一次离开德语国家,威尼斯的风光和朋友的情谊让他感最后的温暖。随后的几个月,他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陷入到更深的绝望,同时也进入了创作的高峰期,诗作变得更加复杂、自由和纯熟。随后就是那次令人激动而又充满悲伤的会面:妹妹格蕾特来到柏林后,嫁给了一个书商,不幸的婚姻使她整日沉溺于毒品。

        为了救助陷于穷困的妹妹兼爱人格蕾特,特拉克尔四处奔走,但体会到的只是人间冷暖、世态炎凉。一战爆发后,他选择投身战场,亲历了地狱般的战场。在10多天里,他要一个人照料80多个残肢断臂、狂呼嚎叫的伤员。面对这份巨大的刺激,他精神接近崩溃,企图自杀,但没成功。于是他自己也住进了克拉考战地医院的精神病科。10月24日和25日费克尔赴克拉考探望特拉克尔,27日特拉克尔寄给费克尔最后两首诗《怨》和《格罗德克》,并写到:“ 自你看望我以来,我的心情加倍地悲伤。我觉得自己几乎已经处于世界彼岸。最后我想补充一句,倘若我死去,我钟爱的妹妹格蕾特应该继承我拥有的所有钱财和其它杂物 ”。 1914年11月3日,特拉克尔死于因过量注射可卡因而造成的心脏麻痹。次年,《燃烧者》发表了他的最后七首诗,他的第二部诗集《塞巴斯蒂安在梦中》也由库尔特·沃尔夫出版社出版。

        几乎可以确定,特拉克尔是自杀而亡。一个诗人朋友记得,1914年春,他俩散步穿过乡间时,特拉克尔不停在谈论死亡:“我们掉进费解的黑暗中,当那一刻通向永恒,怎么死才会最快?” 在一战爆发前的几个月,特拉克尔为死亡着魔,加深了他的自杀倾向。1914年 6月,他收到一笔2万克朗的匿名捐款,这笔数目在当时相当可观。费克尔陪特拉克尔去因斯布鲁克的一家银去取这笔钱。在银行里,特拉克尔突然惊惶失措,大汗淋漓,还没轮到他就冲出去。遗憾的是,他一直未能用到这笔钱。后来他才知道匿名捐款者是个年轻的哲学家,名叫维特根斯坦,而另外一个同样受到资助的年轻德语诗人叫做里尔克。

(本文引用北岛《时间的玫瑰》、罗杰·卡丁纳尔《黑暗诗人特拉克尔》,参考先刚《特拉克尔诗集》后记等资料)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